人物簡介
許心素,福建泉州府同安人。與李旦是結拜兄弟,當李旦在日本打拼時,許心素就在泉州府廈門等大陸地區(qū)的構建貨源網(wǎng)絡,而后將李旦所需的絲綢等商品運到臺灣,再轉于李旦之手,許心素也因此成為當時臺海貿(mào)易的大海商。
人物經(jīng)歷
天啟二年(1622)荷蘭人侵占澎湖后,許心素因與李旦的關系,成為地方官府迫使李旦將荷蘭人引往臺灣的人質,遭到扣押。但這次經(jīng)歷卻成了許心素與荷蘭人搭線的一個契機,在荷蘭人于天啟四年(1624)退到臺灣后,許心素利用自己對臺貿(mào)易商的身份逐漸取得荷蘭人的信任,成為對荷貿(mào)易的代表人物。
當時,由于荷蘭人急需與中國貿(mào)易,以獲得日本航線及總公司急需的生絲等物品,許心素多次獲得荷蘭人預付購買資金的待遇,金額多達數(shù)萬兩。這些資金不但說明荷蘭人對許心素的信任,也說明了許心素的生意規(guī)模和在當時臺海貿(mào)易中的地位。而許心素也沒有讓荷蘭人失望,他積極運用自己的大陸商業(yè)網(wǎng)絡,曾在得到荷蘭人預付資金后,一次性給荷蘭人運去250擔生絲。
但在天啟五年(1625),發(fā)生了一件令許心素傷心的事,他的把兄弟及盟友李旦去世了。由于當時海盜數(shù)量頗多,少了李旦的支持,海上航行的安全問題將非常嚴峻。雖然許心素要求荷蘭人幫他肅清漳州至大員航線的海盜,同時給予他一定的武器人員以自衛(wèi)。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天啟六年(1626)他還是被迫交了2000 兩買渡費給海盜以保證航行的安全。此外,許心素還因“勾引”荷蘭人進行貿(mào)易而受到來自官府的壓力,并因在天啟五年(1625)時荷蘭人再次前往漳州海域,被勒令罰交“臟銀”五千兩。
面臨這種狀況,許心素決定投身官府,以官府的力量保護自己。他先以二萬金買通了當時海防的關鍵人物——總兵俞咨皋,成為俞的心腹,而后積極促使俞總兵同意招撫海盜。天啟六年(1626)許心素終于勸服俞咨皋招撫楊祿等海盜,隨后當上了水師把總,統(tǒng)領剛招撫的楊祿及其手下。
人物成就
在成為官商后,許心素作為地方官府與荷蘭人的中間者,成為唯一一個獲得與荷蘭人貿(mào)易許可的商人。利用這么大的一個優(yōu)勢,許心素幾乎以承包形式包攬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與中國的全部生意,壟斷了中國與荷蘭人的貿(mào)易。盡管荷蘭人為降低生絲價格,采取了各種辦法,如不惜調高在大員的生絲價格(將原來的每擔140兩提高到150兩)以吸引其他走私商人、暗地里到漳州海域以125兩一擔甚至115兩一擔的低價收購其他走私商人的生絲等等,但沒有成功,許心素于1627年1月7日用5條帆船從漳州給荷蘭人運去的200擔生絲和后來得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給予的用于購買200至300擔生絲的定金,均拿到了每擔142兩的高價。許心素不但與海外巨商李旦關系密切,而且于本土精心經(jīng)營,有開拓臺海貿(mào)易之功,稱得上明末本土海商的一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