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周孟簡于建文元年(1399)鄉(xiāng)試中舉,永樂二年(1404)與兄周述同登進士,同列鼎甲,兄弟二人的殿試策對,同獲成祖御批。周孟簡的御批是:“辭足以達意,學足以明理,兄弟齊名,古今罕比,擢爾第三,勉其未至。罔俾二蘇,專美于世,欽哉!币粫r名動天下,天下之士贊譽有加。周孟簡亦拜翰林院編修,又與同科二十八人一同進文淵閣讀書,當時有二十八星宿之稱。
事跡
周孟簡神清氣和,心淳而志正,其學務求圣人之意,為文必本諸經(jīng),又博覽諸子百家之書,受到朋輩推重。曾參與編修《永樂大典》。成祖巡幸北京,太子(后為仁宗)監(jiān)國,素聞周孟簡才識過人,凡有纂述必請孟簡,且日見寵眷,升為詹事府丞。仁宗即位后,大封諸王,命孟簡為襄王府長史。仁宗對孟簡說:“輔朕弟,尤勝于輔朕也”。周孟簡盡心輔導襄王,每次進講必有忠孝、仁民、愛物之言。仁宗聽說后多次褒獎他,襄王更是從心里敬佩這位老師。周孟簡一向恪盡職守,從不做絲毫違反禮義道德之事。宣德五年(1430)十二月二十八日,周孟簡患急病,醫(yī)治無效,第二日便去世了。襄王十分悲痛,親自安撫其子周景亮。周孟簡與周述原為親兄弟,因其叔父死后無子,其父便將孟簡過繼給了叔父家。殿試后,皇上本欲擬周孟簡為第二,周述第三。當?shù)弥苊虾喪侵苁龅牡艿芎,皇上言道:“弟不可先兄”,遂將周述置為第二,周孟簡為第三。周孟簡一向謙遜退讓,從不驕傲。為人溫良和氣,不斤斤計較。他在翰林供職二十多年,從不與人結怨。于親友、于兄弟、于姻族關系都十分融洽,享年53歲。
著作
著有《竹礀集》、《西垣稿》、《兩京吟稿》若干卷。
相關事件
周孟簡神清氣和,心淳而志正,其學務求圣人之意,為文必本諸經(jīng),又博覽諸子百家之書,受到朋輩推重。曾參與編修《永樂大典》。成祖巡幸北京,太子(后為仁宗)監(jiān)國,素聞周孟簡才識過人,凡有纂述必請孟簡,且日見寵眷,升為詹事府丞。
仁宗即位后,大封諸王,命孟簡為襄王府長史。仁宗對孟簡說:“輔朕弟,尤勝于輔朕也”。周孟簡盡心輔導襄王,每次進講必有忠孝、仁民、愛物之言。仁宗聽說后多次褒獎他,襄王更是從心里敬佩這位老師。
周孟簡一向恪盡職守,從不做絲毫違反禮義道德之事。宣德五年(1430)十二月二十八日,周孟簡患急病,醫(yī)治無效,第二日便去世了。襄王十分悲痛,親自安撫其子周景亮。
周孟簡與周述原為親兄弟,因其叔父死后無子,其父便將孟簡過繼給了叔父家。殿試后,皇上本欲擬周孟簡為第二,周述第三。當?shù)弥苊虾喪侵苁龅牡艿芎,皇上言道:“弟不可先兄”,遂將周述置為第二,周孟簡為第三。[1]
后人評價
周孟簡一向謙遜退讓,從不驕傲。為人溫良和氣,不斤斤計較。他在翰林供職二十多年,從不與人結怨。于親友、于兄弟、于姻族關系都十分融洽,享年53歲。
著有《西垣稿》、《兩京吟稿》若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