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民國17年(1928年)8月出生于一個雇農(nóng)家庭。童年就讀于家鄉(xiāng)小學堂,因家庭困難,高小沒有畢業(yè)就輟學到福州一商店學當徒。1949年8月福州解放后回鄉(xiāng)務農(nóng),1950年參加土改工作,同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當選為南嶼鎮(zhèn)第一屆團支部組織委員,并擔任南嶼鎮(zhèn)公所文書。
1951年10月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號召,毅然報名參軍。入伍后刻苦訓練,開展互幫互教活動,熱心幫助駐地老百姓,軍訓期間記小功一次。
1951年6月,林鏡桐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號召,毅然報名參軍。入伍后,新兵集中在閩南集訓,林鏡桐刻苦訓練,努力學習軍事本領,在同志間開展互幫互教活動。他每天利用休息時間,幫助駐地老百姓挑水、劈柴火、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等。軍訓結束,上級給鏡桐記小功一次。
1952年7月,林鏡桐分配到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三軍七十三師二一八團一營三連任機槍班戰(zhàn)斗小組長。同年9月,林所在部隊入朝參戰(zhàn),部隊經(jīng)過900多公里的急行軍,于10月20日到達抗美援朝最前線——朝鮮三八線附近的元山里的一條山溝里,連隊在此駐扎2個多月,每天進行野戰(zhàn)演習。12月30日,部隊開赴前沿陣地,三連是全團的后衛(wèi),負責50公里山間公路的警戒任務。1953年6月,為了牽制敵人,配合西線友軍展開反擊戰(zhàn),迫使美國在板門店停戰(zhàn)談判協(xié)定上簽字。林鏡桐所在部隊,在朝鮮大洞里以南、右靠上甘嶺、左臨老禿山的凸出部位的28.12高地上與敵人展開爭奪高地反擊戰(zhàn)。戰(zhàn)斗打響后,三連很快攻下28.12高地,第二天敵人進行反撲。盡管天上有敵機瘋狂掃射和輪番轟炸,地上有敵人坦克、火炮猛烈轟擊,林鏡桐與戰(zhàn)友們一道,一次又一次地擊退敵人的反攻。陣地前敵人尸橫遍野,我軍也付出不小的代價。陣地上最困難的就是缺水,山上無水,山下又被敵人坦克封鎖,后方的水送不上來。林與戰(zhàn)友們口干舌燥、嘴唇都起了泡,只能用嘴巴貼著坑道石壁吮吸石壁上滲出的一些水珠,肚子餓了啃些壓縮餅干,但沒有水也難以下咽。鏡桐是機槍手,從戰(zhàn)斗打響后,一直守在陣地上,兩天兩夜沒睡覺,沒有水,也吃不下東西,他和戰(zhàn)友們都疲憊不堪,但是,槍聲一響,一個個又生龍活虎般投入戰(zhàn)斗,消滅了一批又一批敵人。6月24日,傳來西線友軍突破敵人200多公里防線、向敵人后方挺進40多公里的勝利消息,大大鼓舞戰(zhàn)士們的斗志。同時,敵人也作困獸之斗,戰(zhàn)斗更加激烈,敵人幾次逼近陣地,展開刺刀肉搏戰(zhàn)。此時,輕機槍無法發(fā)揮作用,林鏡桐身高力大,奪過敵人一柄卡賓槍刺刀,投入肉搏,一連刺殺幾個敵人,戰(zhàn)斗極為慘烈。正當危急之際,志愿軍火炮向山腳下和半山腰的敵群猛烈轟擊,阻斷敵人的進攻道路,敵人的進攻終于被打退了。
1953年6月隨部在朝鮮大洞里以南、右靠上甘嶺左臨老禿山的凸出部位發(fā)起反擊作戰(zhàn)。三連在攻下28.12高地后堅守兩天兩夜,與敵人進行了激烈的反復爭奪戰(zhàn),掩護西線我軍突破敵軍防線取得重大勝利。6月24日,三連正面敵人也作困獸之斗,在28.12高地上多次展開刺刀肉搏戰(zhàn)。林鏡桐在機槍不能發(fā)揮作用后,奪過敵人的一柄卡賓槍投入肉搏,一連刺殺了幾個敵人。在我軍炮火的支援下,三連再一次打退了敵人。
犧牲情況
1953年在朝鮮戰(zhàn)場上,敵人一發(fā)炮彈在鏡桐身邊爆炸,他的雙腿被炸斷,因流血過多,壯烈犧牲,年僅25歲;遺體安葬在朝鮮大洞里以南的革命烈士公墓里
追認烈士
犧牲后,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