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書
1984年至1994年,調交通部《中國河運報》(現更名為《中國水運報》)社,先后任副社長、社長兼總編輯。1992年至1996年,任中國交通報刊協會副會長,F已退休。從事新聞工作三十多年來,寫有大量不同體裁的新聞作品,在湖北新聞獎歷屆評選中,曾六次獲獎。1989年被評為湖北省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1993年聘為交通部新聞出版系列高級職稱怦委會委員。1994年入選《中國當代著名編輯記者傳集》。1996年論文《增大新聞稿的信息量》入選新聞碩士研究生教材《知名記者談新聞采訪》。
上海無線電電子陶瓷阻容元器件研究所所長
無內容
簡介:
劉云書 ,女,湖南常德人,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5年畢業(yè)于華南理工大學,是我國第一批按專業(yè)設置培養(yǎng)的硅酸鹽專業(yè)畢業(yè)生。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成都由蘇聯援建的西南無線電器材廠(代號為715廠)工作,1959年榮獲“成都市青年紅旗突擊手稱號”。后任上海無線電一廠電子陶瓷阻容元器件研究所所長。
為了尋找合適原料,她跑遍整個四川
西南無線電器材廠生產各種電阻器、電位器、電容器(包括陶瓷電容器、薄膜電容器等)以及陶瓷裝置零件等,供無線電行業(yè),包括國防、科技和各種工業(yè)生產應用。劉云書在從事電子陶瓷的試制工作中,為了尋找適合715廠使用的陶瓷礦物原料,她跑遍了整個四川,老天不負苦心人,終于找到了適合的原料,為715廠的試制生產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通過對陶瓷材料的試制研究,一方面使試制出的成果(如:絕緣瓷、電容器瓷和鐵電瓷等)對廠和國家做出了積極貢獻;另一方面她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于1960年被提為工程師。即便工作十分繁忙,她還是抽出時間培養(yǎng)人才,編寫了一本約30萬字的陶瓷講義,給715廠的技術人員講課,使715廠的技術力量有了很大的增強。
挑戰(zhàn)極限,成就輝煌
1962年底經組織調動,劉云書來到上海無線電一廠(以下簡稱上無一廠)工作,這對她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大考驗。當時的上無一廠剛剛創(chuàng)建,是由50余家小型電器廠、水泥廠和棉紡廠合并組成,原先沒有陶瓷專業(yè)方面的工程師,而要把上無一廠建成國內自己的以電子陶瓷為基礎的無線電元器件廠,發(fā)展陶瓷材料這個擔子便落在劉云書陶瓷工程師肩上。她到上無一廠后便被分配在設計科陶瓷室工作,對二氧化鈦原料標準的確定以及對高介瓷料、阻擋層電容器、鋯鈦酸鉛壓電材料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究,經過辛勤的付出,她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為廠做出了積極貢獻。
1965年,陶瓷室從設計科分立出來,成為獨立的研究機構,劉云書被任命為抓業(yè)務的副主任。由于工作的需要,1974年她被借調到廠里的援羅辦公室工作,負責援助羅馬尼亞的微調瓷介電容器生產線技術工作。她對羅方的原材料進行了細致的試驗,成功地獲得了應用,并于1977年圓滿完成了援羅的技術指導工作。
1982年,上無一廠提出恢復陶瓷室機構并籌建研究所。1985年,經上級批準,正式成立上海無線電一廠電子陶瓷阻容元器件研究所,劉云書作為副總工程師兼任研究所所長,肩負全廠的新產品發(fā)展方向和工廠的后勁。
經過陶瓷室和研究所的研究開發(fā)試制,上無一廠便由初期的三大類產品(即電阻器、陶瓷電容器和陶瓷零件),發(fā)展到五大類產品,即:①電阻器(包括碳膜、金屬膜、氧化膜、高壓電阻網絡和超高壓電阻器);②陶瓷電容器(包括溫度補償、高介陶瓷、晶界層、中高壓陶瓷和交流陶瓷電容器);③陶瓷裝置零件(包括滑石瓷、氧化鋁瓷、莫來石瓷、鎂橄欖石瓷、電阻基體、陶瓷骨架、波段開關瓷片及各種形狀的絕緣子等);④壓電陶瓷元器件(包括壓電發(fā)聲元件、陶瓷濾波器、陶瓷鑒頻器、陶瓷諧振器及聲表面波濾波器等);⑤敏感陶瓷元器件(負溫度系數和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彩電消磁器以及壓敏電阻等)。這五大類產品在國內外聲譽卓著。
由于這五大類產品的優(yōu)質全面生產,上無一廠的產品能與我國國防軍用產品配套,能與航天航空工程配套,能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業(yè)生產配套。上無一廠的三元牌電子元器件以其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科學的管理體系,成為我國電子工業(yè)的大型骨干企業(yè),并于1986年代表我國接受國際電工委員會(IECQ-ICC)的工廠審查,成為IECQ-ICC認可的制造廠,為中國成為IECQ-ICC全權成員國做出了重要貢獻。
正因為劉云書的貢獻突出,她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國務院特殊津貼,成為上海無線一廠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劉云書的成長與華南理工大學老師們對她的教育分不開,也與她在工作中黨和組織對她的教育分不開。她在上無一廠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對黨的事業(yè)、對社會主義建設無限忠誠,而黨和組織對她也非常關心和愛護,只要她做出了一些成績和貢獻,都會得到大力支持和獎勵,如曾多次獲得電子工業(yè)部和上海市科研成果獎、國家經委銀質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等等。
工作之余,潛心寫作
雖然工作在工廠企業(yè),但劉云書努力學習,潛心寫作,除了前面提過的約30萬字的講義外,還與他人合編了一本《國外電子陶瓷專利匯編》和一本《壓電陶瓷應用》,她撰寫或與他人合寫過20多篇論文,有三篇曾在國際會議上發(fā)表。
劉云書在對外交流活動方面也非;钴S,她曾兩次被評為中國硅酸鹽學會特種陶瓷委員會副主任,曾是上海市硅酸鹽學會的常務理事。1977年被派到羅馬尼亞對援建的微調瓷介電容器生產線進行技術指導,增進了兩國的友誼。1985年赴日考察,對日本在電子陶瓷元器件的發(fā)展現狀,有了更深的了解。1988年參加了由上海硅酸鹽學會組織的參觀團再次到日本參觀展覽會,收獲頗豐。1991年第三次赴日本,主要參加在日本召開的國際力學會議,因為陶瓷的應力研究也是此次會議的學術范疇。1994年應臺灣中山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的邀請,進行學術講學和技術交流。
劉云書于1994年在上無一廠退休。后來上無一廠解體,成立了尼塞拉電子元件有限公司。她現為該公司的顧問,為社會發(fā)揮她的余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