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大家
邢劭(shào)擅長駢文,史稱其“所作詔誥,文體宏麗”。又說“每公卿會議,事關典故,劭援筆立成,證引該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頃。詞致宏遠,獨步當時。與濟陰溫子升為文士之冠,世論謂之u2018溫邢u2019”(《北齊書·邢劭傳》)。他現(xiàn)存的文章多為應用文字,辭藻華麗,講究對仗!侗笔贰泛汀额伿霞矣枴范颊f他愛慕和仿效南朝梁沈約的文風。
除駢文外,他也能作詩賦。詩現(xiàn)存八首,其中如《七夕》、《思公子》等,內(nèi)容與形式均摹仿齊梁詩。他的《冬日傷志篇》較有特色,寫到了北魏都城洛陽經(jīng)爾朱榮之亂及高歡挾魏帝遷鄴后的殘破景象,以“遨游昔宛洛,踟躕今草萊;時事方去矣,撫己獨傷懷”作結(jié),風格比較高古,情調(diào)也頗蒼涼。他的賦僅存《新宮賦》佚文一段,《藝文類聚》有著錄,似是鋪采摛文的大賦。
邢劭對文學有一些見解頗為可取。他主張“自漢逮晉,情賞猶自不諧;江北江南,意制本應相詭”(《蕭仁祖集序》)。他還說:“沈約文章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顏氏家訓·文章篇》)這些議論都很有見地。此外據(jù)《北齊書·杜弼傳》載,他還和杜弼爭論輪回問題,主張“神之在人,猶光之在燭,燭盡則光窮,人死則神滅”。這種觀點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因素。
《隋書·經(jīng)籍志》載,邢劭集原有三十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邢特進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正史記載
邢劭,字子才,河間鄚人,魏光祿少卿刑虬第二子,小字吉少,時有避,遂不行名,釋巾。魏宣武挽郎,除奉朝請,遷著作佐郎;孝昌中,元羅請為青州司馬;永安初,累遷中書侍郎;普泰中,兼給事黃門侍郎,尋為散騎常侍;太昌初,直內(nèi)省,除衛(wèi)將軍、國子祭酒,解職歸;后為尚書令,加侍中,復解職歸。文襄輔政,除給事黃門侍郎,與溫子升對為侍讀;皇建中,出除驃騎將軍,西兗州刺史。武成時,入為中書令,遷太常卿兼中書監(jiān),攝國子祭酒,后授特進,有集三十卷。
邢劭,北朝藏書家、文學家,字子才,小字吉少。河間鄚(今屬河北任丘)人。仕于北魏、北齊兩朝。十歲能屬文,雅有才思。在洛陽,專以山水游宴為娛。文章典麗,年未二十,已名震公卿士大夫,每文初出,京師為之紙貴。仕東魏時,官著作郎。永安初,累遷中書侍郎、黃門侍郎、國子祭酒,嘗奏請置辦學校,除為兗州刺史,擢太常卿兼中書監(jiān),入齊授特進卒。祖邢穎,父邢虬,皆喜文史,博覽群書。至劭時,家有藏書甚多,他益加聚之。官府藏書?痹蚱浣璞緟⑿。但他的藏書不重視?薄Kf“日思誤書,更是一適”,認為校讎是一種迂腐之為。晚年博覽典籍,無不精通。著有文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