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基隆仙洞巖佛寺有清光緒四年九月(1878)潘慶辰一行仙洞游志摩崖石刻:
光緒戊寅重九前五日,隨吳春帆中丞剿加禮宛等社兇番,三日平之。浙東潘慶辰、胡培滋、汪喬年、粵東陳代盛、楚南周德至、浙西嚴(yán)樹棠、皖北林之泉、山左趙中雋、江右劉邦憲、傅德柯、李麟瑞、福州施魯濱同游基隆仙洞,勒此以志鴻爪。
趙中雋(1853—1889),字子才,清代泰安范鎮(zhèn)谷家莊人。同治癸酉拔萃科,以知縣分發(fā)福建,光緒十一年補(bǔ)歸化(今福建明溪)知縣,以積勞卒官。
趙氏“生平工為詩,尤長于五言古體,在閩,閭閻疾苦輒形諸吟詠”。其詩無刊本,世所罕知。筆者曾見其詩稿一冊(cè),存詩近百,多作于歸化任上,描述明溪風(fēng)物及薄宦情懷。中雋與潘慶辰一行同僚于清光緒四年游歷基隆仙洞,刻石留念;吳春帆即吳贊誠,時(shí)任福建巡撫。泰安人在臺(tái)之刻僅見此石。
基隆仙洞巖佛寺有清光緒四年九月(1878)潘慶辰一行仙洞游志摩崖石刻:
光緒戊寅重九前五日,隨吳春帆中丞剿加禮宛等社兇番,三日平之。浙東潘慶辰、胡培滋、汪喬年、粵東陳代盛、楚南周德至、浙西嚴(yán)樹棠、皖北林之泉、山左趙中雋、江右劉邦憲、傅德柯、李麟瑞、福州施魯濱同游基隆仙洞,勒此以志鴻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