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石雷

    石雷(研究員)

    研究員,現(xiàn)任中國科學院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委員會植物離體種質庫主任。


    人物簡介

    職 務:植物園主任助理

    研究方向:植物資源遷地保育、遺傳育種、離體種質保存

    及蕨類植物生物學

    國家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觀賞植物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花卉協(xié)會常務理事兼蕨類植物分會秘書長

    中國園藝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xié)會常務理事

    中國植物學會蘭花分會常務理事

    北京市花卉協(xié)會監(jiān)事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寧夏林業(yè)研究所種苗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委員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資源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簡歷

    1989年畢業(yè)于中國農業(yè)大學,1999年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野生植物資源遷地保育及可持續(xù)利用創(chuàng)新研究組研究員。從事資源植物遷地保育、遺傳育種、植物離體種質保存以及蕨類植物生物學研究。近年作為項目或專題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863項目、948項目、國家科技部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等30余項;發(fā)表論著100余篇(部);申報國家發(fā)明專利13項和實用新型專利2項,獲得國家發(fā)明授權專利1項和實用新型授權專利1項;獲得鑒定成果5項;培養(yǎng)博士和碩士生12名。

    研究興趣:區(qū)域植物資源調查與重要資源的收集和保存、瀕危植物的瀕危機制研究、重要經濟植物的種質創(chuàng)制和可持續(xù)利用。

    主要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骨碎補原植物槲蕨的配子體發(fā)育及調控研究”;

    2.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工作項目“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采集保存技術規(guī)范和標準研制及整合共享”的課題“植物離體種質資源的整理、整合和信息化”;

    3.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工作項目“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試點”的課題“海金沙和金毛狗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標準化整理及其保存規(guī)范的制定”;

    4.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項目“海洋灘涂耐鹽植物開發(fā)及集成應用技術研究”的專題“海島極端生境蔬菜栽培模式研究與示范”;

    5.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項目“特殊生境植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技術”的子專題“特殊生境蕨類植物抗逆基因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6.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防沙治沙關鍵技術研究與試驗示范”的專題“青藏高原抗寒植物品種篩選與擴繁技術研究”;

    7. 國家科技部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西藏防沙治沙植物新品種中試與示范”;

    8. 國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優(yōu)質天然香料-椒樣薄荷產業(yè)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的課題“椒樣薄荷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9. 國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優(yōu)質天然香料-椒樣薄荷產業(yè)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

    10. 國家林業(yè)局引進國際先進林業(yè)科學技術(948)項目“芳香植物良種基地營建及種苗管理技術引進”;

    11. 財政部戰(zhàn)略生物資源技術支撐體系專項“中國科學院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委員會植物離體庫”;

    12.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優(yōu)質瓜類、城市綠化花草及草原優(yōu)質牧草新品種選育、擴繁與栽培技術體系研究”的課題“優(yōu)質花卉新品種研發(fā)與培育”;

    13.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大項目“耕地保育與持續(xù)高效現(xiàn)代農業(yè)試點工程” 專題“農田邊界生態(tài)群落構建及效益評價”;

    14.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藏北高原環(huán)境治理植物資源應用與鼠害防治技術研究與示范”;

    15.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植物小種群的生態(tài)遺傳學效應與物種瀕危機制研究”的課題“物種瀕危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種群恢復的技術途徑”;

    16. 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新工程項目“新疆薰衣草高效優(yōu)質生產試驗示范”;

    17. 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局項目“花卉育種與產業(yè)化研究”;

    18.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骨碎補原植物槲蕨性器官的形態(tài)發(fā)生及調控研究”;

    19.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支疆計劃項目“新疆香料植物高效優(yōu)質生產技術集成與產品開發(fā)”;

    20. 中國與俄羅斯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藥用和芳香植物資源保育和利用研究”。

    成果與獲獎

    1. 2010年,“芳香植物引種與新品種選育”通過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鑒定(第一完成人);

    2. 2010年,“高山杜鵑引種快繁與產業(yè)化開發(fā)研究”獲2010年昆明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4完成人);

    3. 2009年,“藏北高原環(huán)境治理植物資源引種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通過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鑒定(第一完成人);

    4. 2009年,《峨眉山植物》獲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科技成果金獎,“小羽貫眾”獲花卉展品銀獎,“披針葉新月蕨” 獲花卉展品銅獎(第一完成人);

    5. 2005年“觀賞蕨類植物資源引種、離體保存與繁育技術研究”通過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鑒定,獲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科技成果二等獎(第一完成人);《觀賞蕨類》獲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科技成果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6. 2005年“重要藤本植物引種、篩選和栽培適應性研究” 通過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鑒定(第二完成人);

    7. 2005年“鳶尾屬植物引種與篩選”通過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鑒定(第三完成人);

    8. 2004年“防沙治沙植物資源引種與篩選” 通過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鑒定(第一完成人);

    專利

    1. 崔洪霞,顧曉紅,唐宇丹,張金政,石雷,張會金,姚涓. 2010.丁香品種u2018羅藍紫u2019的快速繁殖方法(專利號ZL200710063615.9);

    2. 白紅彤,石雷,李慧. 2009. 一種植物揮發(fā)油提取裝置(專利號:ZL200920107913.8)

    3. 石雷,徐艷. 2008. 槲蕨的一種繁殖方法(專利號:ZL200410098498.6)

    4. 姜闖道,郝海平,石雷,唐宇丹. 2010. 一種根系控溫裝置(申請?zhí)枺?01010132166.0)

    5. 石雷,李慧,白紅彤. 2009. 一種空氣清新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申請?zhí)?00910083600.8)

    6. 白紅彤,石雷,李慧. 2009. 一種植物揮發(fā)油提取裝置及其應用(申請?zhí)?00910083390.2)

    7. 唐宇丹,石雷,張會金,王忠全,扎西,姚涓,洛桑達娃,張鵬. 2009. 一種高原特色囤苗方法及其專用囤苗坑(申請?zhí)?00910241928.8)

    8. 唐宇丹,石雷,張金政,王忠全,姚涓,扎西,周直升,洛桑達娃,張鵬. 2009. 一種高原林木種苗種植根系防護方法(申請?zhí)?00910241927.3)

    9. 石雷,李楊,李東. 2008. 桫欏孢子的保存方法(申請?zhí)?00810111904.6)

    10. 唐宇丹,何志,姚涓,普布次仁,石雷. 2008. 一種促進大花黃牡丹種子萌發(fā)的方法(申請?zhí)?00810114440.4);

    11. 石雷,李楊,李東. 2007. 桫欏的一種繁殖方法(申請?zhí)?00710179691.6);

    12. 崔洪霞,顧曉紅,唐宇丹,張金政,石雷,張會金,姚涓. 2007.丁香品種u2018羅藍紫u2019的越冬促長方法(申請?zhí)?00710063616.3);

    13. 石雷,張開梅. 2004. 一種培養(yǎng)金毛狗孢子的方法(申請?zhí)?00410098495.2);

    14. 石雷,徐艷. 2004. 槲蕨的一種繁殖方法(申請?zhí)?00410098498.6);

    15. 石雷,徐艷. 2004.大葉黑桫欏的一種繁殖方法(申請?zhí)?00410098745.2)。

    16. 白紅彤,石雷,李慧. 2009. 一種植物揮發(fā)油提取裝置(申請?zhí)?00920107913.8)

    17. 姜闖道,郝海平,石雷,唐宇丹. 2010. 一種根系控溫裝置(申請?zhí)枺?01020136592.7)

    論文

    (英文題目論文略)

    18. 喬文艷,崔洪霞,劉家迅,姜闖道,石雷*. 2010. 高山杜鵑u2018Boursaultu2019幼苗對容器栽培的生長響應. 園藝學報,37(6): 977-983

    19. 劉云峰,秦洪文,石雷,張會金,劉立安,姜闖道*,王德爐. 2010. 水淹對水芹(Oenanthe javanica)葉片結構和光系統(tǒng)II光抑制的影響. 植物學報,45(4): 426-434

    20. 王 鑫,李志強,谷衛(wèi)彬,石雷,唐宇丹,高輝遠,趙世杰,姜闖道*. 2010. 鹽脅迫下高粱新生葉片結構和光合特性的系統(tǒng)調控. 作物學報, 36(11): 1941-1949

    21. 徐艷,李楊,李東,劉燕,檀龍云,劉保東,石雷*. 2009. 槲蕨配子體形態(tài)發(fā)育研究.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 17(1):12-16

    22. 李翠,程明,唐宇丹,姜闖道,戴紹軍,石雷*. 2009. 青藏高原2種柳屬植物葉片解剖結構和光合特征的比較. 西北植物學報,29(2): 275-282

    23. 路覃坦,張金政﹡,孫國峰,姜闖道,李曉東,石雷. 2009. 四種國產野生無髯鳶尾種子休眠類型的研究.草業(yè)學報,18(2): 130-137

    24. 毛舒燕,劉東煥,姜闖道﹡,石雷,張金政,邢全,劉立安. 2009. 水分脅迫條件下草莓克隆分株間水分調控及其對光合功能的影響. 生態(tài)學報,29(12): 6446-6457

    25. 谷昕,李志強,姜闖道﹡,石雷﹡,張會金,邢全. 2009. 水淹導致皇冠草光合機構發(fā)生變化并加劇其出水后光抑制. 生態(tài)學報,29(12): 6466-6474

    26. 杜紅紅,李楊,李東,戴紹軍,姜闖道,石雷*. 2009. 光照、溫度和pH值對小黑桫欏孢子萌發(fā)及早期配子體發(fā)育的影響. 生物多樣性,17(2):182-187

    27. 張銀麗,李楊,杜紅紅,李東,季夢成,石雷*. 2009. 消毒方式、無機鹽濃度及光照強度對槲蕨(Drynaria roosii)孢子繁殖的影響. 園藝學報,36(5):711-716

    28. 杜紅紅,劉紅梅,石雷,戴紹軍*. 2009. 分子生物學技術在蕨類植物研究中的應用.植物生理學通訊,45(6):625-632

    29. 秦洪文,劉云峰,王德爐,石雷,張會金,姜闖道*. 2009. 水淹對水芹(Oenanthe javanica)生長的影響. 山地農業(yè)生物學報,28(3):193-197

    30. 李楊,張銀麗,季夢成,李東,石雷*. 2008. 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孢子繁殖技術的研究. 仙湖,7(4):1-4

    31. 何志,唐宇丹*,石雷,姚娟. 2008. 蝟實種子休眠與萌發(fā)特性研究. 園藝學報,35(10): 1505-1510

    32. 程明,李志強,姜闖道*,石雷,唐宇丹,張金政. 2008. 青稞的光合特性及光破壞防御機制.作物學報,34(10): 1805-1811

    33. 張健,張金政,姜闖道*,李志強,石雷,李振宇. 2008. 鳶尾(Iris L.)葉片取向與其光合特性及光抑制的關系. 生態(tài)學報,28(8): 3637-3643

    34. 高艷,崔洪霞*,石雷,曲延英. 2008. 丁香屬植物葉片表皮形態(tài)特征與環(huán)境適應及系統(tǒng)學關聯(lián). 西北植物學報,28(3): 475-484

    35. 張開梅,石雷*,李東,張憲春. 2008. 西南鳳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Agardh.)發(fā)育過程及其孢子的無菌繁殖. 園藝學報,35(1): 94-98

    36. 羅麗蘭,石雷*,姜闖道,張金政. 2008. 不同溫度下新鐵炮百合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其保護機制. 園藝學報,35(1): 131-136

    37. 張開梅,石雷*,姜闖道,李振宇. 2008. 紫莖澤蘭對金毛狗孢子萌發(fā)和配子體發(fā)育的化感作用. 草業(yè)學報,17(2): 19-25

    38. 李守麗,石雷*,張金政,莊平. 2007. 大百合子房的離體培養(yǎng). 園藝學報,34(1):197-200

    39. 葛江麗,石雷*,谷衛(wèi)彬,唐宇丹,張金政,姜闖道*,任大明. 2007. 鹽脅迫條件下甜高粱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光系統(tǒng)II功能調節(jié). 作物學報,33(8): 1272-1278

    40. 葛江麗,姜闖道,石雷,谷衛(wèi)彬,張金政,任大明*. 2007. 輕度鹽脅迫對甜高粱光合作用激發(fā)能分配的影響. 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38(3): 366-369

    41. 李淵博,徐晗,石雷*,李振宇. 2007. 紫莖澤蘭對五種苦苣苔科植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生物多樣性, 15(5): 486-491

    42. 郭晉燕,張金政*,孫國峰,石雷. 2007. 噴施6-BA促進德國鳶尾根莖芽的萌發(fā). 園藝學報,34(2): 461-464

    43. 羅麗蘭,石雷*,張金政. 2007. 低溫對解除百合鱗莖休眠和促進開花的作用. 園藝學報,34(2): 517-524

    44. 張銀麗,李楊,季夢成,李東,石雷*. 2007. 黑桫欏Alsophila podophylla孢子的無菌栽培.植物生理學通訊,43(6): 1139-1140

    45. 田亦平,姜闖道,張金政,劉燕*,石雷. 2006. 盤葉忍冬與臺爾曼忍冬夏季主要光合特性的比較. 園藝學報,33(5): 1125-1128

    46. 郭晉燕,張金政*,孫國峰,石雷. 2006. 根莖鳶尾園藝學研究進展. 園藝學報,33(5): 1149-1156

    47. 王曉楠,石雷*,劉保東. 2006. 東方莢果蕨配子體發(fā)育的研究. 武漢植物學研究,24(4): 310-315

    48. 李守麗,石雷*,張金政,龍雅宜. 2006. 百合育種研究進展. 園藝學報,33(1): 203-210

    49. 萬勁,石雷*,張金政,湯庚國. 2006. 鹽脅迫對鳶尾葉片生理指標的影響.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30(1): 57-60

    50. 李守麗,石雷*, 張金政. 2006. 大百合與百合屬間授粉后花粉管生長發(fā)育的觀察. 園藝學報,33(6): 1259-1262

    51. 徐艷,劉燕,石雷*. 2006.大葉黑桫欏孢子超低溫保存初探. 植物生理學通訊,42(1): 55-57

    52. 裴海霞,石雷*,張金政,姜闖道,義鳴放. 2006. 不同光周期對德國鳶尾u2018Royal touchu2019花芽分化和光合作用的影響.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14(6): 477-481

    53. 王曉楠,石雷*,劉保東. 2006. 木賊科氣孔器的掃描電鏡觀察. 植物研究,26(2): 147-150

    54. 王曉玲,石雷*,孫吉雄,張金政,劉立安,魯韌強,姜闖道. 2006. 遮蔭對山麥冬生長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響. 植物研究,26(2): 225-228

    55. 王曉玲,孫吉雄,石雷*,張金政. 2006. 三種山麥冬屬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草原與草坪,3: 31-34

    56. 張開梅,石雷*,李東. 2006. 普通針毛蕨配子體發(fā)育的研究. 植物研究,26(1): 70-73

    57. 徐艷,石雷*,劉燕,李東. 2005. 白玉鳳尾蕨孢子繁殖技術的研究. 園藝學報,32(4): 658-662

    58. 張開梅,石雷*,李東. 2005. 劍葉鳳尾蕨配子體發(fā)育的研究. 植物學通報,22(5): 566-571

    59. 湯正輝,石雷*,陳維倫,苗琛,邢全. 2005. 異裂苣苔的組織培養(yǎng)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學通訊,41(5): 643

    60. 張開梅,石雷*. 2005. 傅氏鳳尾蕨配子體發(fā)育的研究.植物學通報,22(增刊: 50-56)

    61. 張開梅,石雷*,李東. 2005. 烏毛蕨配子體發(fā)育的研究.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13(5): 419-422

    62. 張開梅,石雷*,張憲春. 2005. 三角鱗毛蕨配子體發(fā)育的研究. 武漢植物學研究,23(3): 276-279

    63. 湯正輝,石雷*,陳維倫,苗琛,邢全. 2005. 臺閩苣苔的組織培養(yǎng)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學通訊,41(4): 497

    64. 湯正輝,石雷*,陳維倫,苗琛,李振宇.2005. 半蒴苣苔的組織培養(yǎng)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學通訊,41(3): 333

    65. 湯正輝,石雷*,陳維,郭東紅,林宏輝. 2005. 苦苣苔科植物的離體培養(yǎng)及快速繁殖. 張啟翔(主編),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 Pp304-307.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66. 唐宇丹*,王黎莉,石雷. 2005. 遼東櫟引種馴化適應性研究初報. 張啟翔(主編),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 Pp205-211.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67. 徐艷,石雷*,劉燕,劉保東,李東. 2005. 闊鱗瘤蕨(水龍骨科)配子體形態(tài)發(fā)育的研究. 植物研究,25(1): 34-38

    68. 張占江,石雷*,張稱意,張金政. 2005. 五葉爬山虎實生苗的生長特征對水分梯度下保水劑的反應. 植物研究,25(1): 74-79

    69. 萬勁,石雷*,張金政,湯庚國. 2005. 干旱脅迫對鳶尾幼苗SOD酶活性及滲透調節(jié)物質的影響. 中國植物園,22-27

    70.邢全,劉立安,苑虎,石雷*. 2005.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多肉植物的記錄與計算機化管理. 中國植物園,136-144

    著作

    1. 林尤興,陸樹剛,石雷. 2008,水龍骨科. 傅立國,洪濤,林祁(編輯). 中國高等植物第二卷. 青島:青島出版社

    2. 盧思聰,田亦平,石雷. 2008. 家庭養(yǎng)花入門. ?冢耗虾3霭婀

    3. 李振宇,石雷(主編). 2007. 峨眉山植物.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4. 盧思聰,石雷. 2005. 大花惠蘭.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5. 靳曉白,石雷,唐宇丹,孫紅梅,辛霞(譯). 2004. E. 萊德雷,J. 格琳(主編). 達爾文植物園技術手冊,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6. 石雷,湯正輝. 2004. 苦苣苔科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與離體保存. 李振宇和王印政(主編). 中國苦苣苔科植物. 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7. 邢全,石雷. 2004. 苦苣苔科植物的栽培. 李振宇和王印政(主編). 中國苦苣苔科植物. 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8. 石雷,張金政等(主編). 2003. 防沙治沙植物資源及其利用.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9. 石雷(主編). 2002. 觀賞蕨類.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10. 石雷,李東. 2002. 觀賞蕨類植物. 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11. 石雷. 1999. 水龍骨科星蕨亞科. 中國植物志6(2). 北京:科學出版社

    名人推薦
    • 由日本漫畫家岸本齊史著作的漫畫《火影忍者》及其作品中的角色-葉鬼。
    • 陳建軍,男,湖北浠水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專業(yè)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 張昭漢(1884-1965),字默君,湖南湘鄉(xiāng)人,畢業(yè)于上海務本女學,中國同盟會會員,也是南社成員;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詩人、書法家,女權運動領袖之一。通典女..
    • 鄭重,又名鄭建波,號一禪居士。山東濰坊人,著名畫家鄭經五之孫,擅長水墨大寫意人物畫。其作品水墨淋漓、格調高古、形神兼?zhèn)。宗梁楷、八大之風,不斷求索、勇于創(chuàng)新...
    • 哈利謝(Rafik Halliche)是一名阿爾及利亞足球運動員,曾代表阿爾及利亞參加2010年非洲杯和2010年世界杯。
    • 胡曉敏,女,生于1968年4月,副教授,1993年6月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函數(shù)論方向、獲理學碩士學位。近年來主要研究方向為函數(shù)逼近論,調和分析和算法分析。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