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59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數學天文系天文專業(yè)。曾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從事人造衛(wèi)星預報和觀測資料處理方法、天文歷書計算和自動編輯方法、地平式大型精密射電望遠鏡計算機自動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2年和1986年分別赴美國海軍天文臺編歷局和美國國立射電天文臺圖森站訪問并作短期研究工作。
1992年12月至1993年7月在美國國立射電天文臺總部和美國空間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從事影像顯示軟件研究。從我國第一代103(M—3)、104電子管電子計算機得到應用起,從事天文應用軟件研制。
貢獻
1965年提出在電子計算機上進行人造衛(wèi)星預報方法和在103計算機上建立相應軟件包括為我國首顆衛(wèi)星預報方法基礎。主持在TQ—6計算機上完成的“天文歷表的逼近方法和計算機歷書”和“提供航海天文歷自動照相排自動排版字符紙帶的TQ—6機程序系統(tǒng)”分別獲中科院科技成果三等獎。主持在IBM4341計算機上完成的“新版中國天文年歷編算”,1986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批編歷軟件均正式投產,每年用于《航海天文歷》和《中國天文年歷》等書的數據計算機和編輯排版。負責的13.7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工程計算機分系統(tǒng)期間,在PDP11計算機研制的該望遠鏡控制軟件系統(tǒng),作為13.7米射電望遠鏡13毫米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已投入使用。已發(fā)表《天文歷表的逼近方法和計算機歷書》、《美國NRAO獨立版本FORTH系統(tǒng)核心塊的剖析》、《13.7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的控制軟件系統(tǒng)》等學術論文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