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金政權(quán)剛剛建立時, 韓俊任襄垣縣令。 時戰(zhàn)亂未止, 社會還很不安寧。 加上“故城多坍塌, 郊邑相望,舉無壁壘”。 就像一個人家沒有街門院墻一樣, 說不定什么時候賊寇就進來, 住在這里的人們沒有一點安全感, 整日 提心吊膽。 時有號稱“紅巾 ” 的賊盜, 蟻聚蜂屯, 嘯集林谷, 每黨不啻數(shù)千人。 動不動漫山遍野,旌旗繽紛, 鼙鼓震疊, 襲擊侵擾縣城, 弄得人心惶惶。韓俊帶領(lǐng)大家打擊賊寇, 他身先士卒, 披堅執(zhí)銳, 不顧矢石, 前攻后突, 沖鋒陷陣, 如入無人之境, 使賊寇稍退。 韓俊和大家商量“增修外城”, 遂一邊抗敵,一邊修筑。 由 于大家同心同德, 群策群力, 工程進展很快, 沒用多長時間, 修起了一座新城。
天會九年( 1131 年) 春, 韓俊又一次召集士民們商量說:“群丑雖逃, 遺類未盡, 內(nèi)城修于倉卒, 只能保障一時, 城內(nèi)范圍又太小, 容不下多少人畜。 想再建一座大城, 加固防御,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 ”所有人無不“欣然樂從”。 于是, 選址定位, 經(jīng)營謀劃, 全縣民眾有錢的出 錢, 有力 的出 力, 各盡所能,互相督促鼓勵, “不數(shù)月 而告成”。 其城周環(huán)六里三十步, 城墻高二丈, 厚二尋之半, 城墻外溝深二仞, 其上女墻具備。 辟以四門, 層樓上起, 壯麗可觀。 同時,縣署也粗具規(guī)模, 位置在城北。
今襄垣老城即為當(dāng)年韓俊所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