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李悝和李克同一人,沒有文獻(xiàn)出土的情況下基本可以這么認(rèn)為。李悝為戰(zhàn)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儒家子夏的弟子,魏武侯時期任中山相。世間多為流傳的《法經(jīng)》乃李悝所做。
事跡
魏武侯時期,李克以翟璜推薦,任中山相,很有政績。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說苑·臣術(shù)》等。建議文侯“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dāng)”,“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見《說苑·政理》。又主張禁止奢侈行為,認(rèn)為“雕文刻鏤”、“錦繡篡組”,“害農(nóng)事”,“傷女工”,是饑寒的本源。見《說苑·反質(zhì)》。又曾提出選撥相國的標(biāo)準(zhǔn),近人崔適《史記探源》等書,推定李克與李悝是一人,“悝”、“克”是一聲之轉(zhuǎn),其實(shí)不確。先秦《呂氏春秋》、《韓非子》等書敘述兩人的事跡不少,區(qū)別清楚,不相混淆!稘h書·古今人表》列李悝為第三等,李克為第四等,《漢書·藝文志》列李悝于法家,李克于儒家,指明是子夏弟子!端囄闹尽啡寮矣小独羁恕菲咂,今佚,有馬國翰輯本。
《資治通鑒》中對李克有記載如下
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對曰:“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dāng)命!蔽暮钤唬骸跋壬R事勿讓!笨嗽唬骸熬ゲ旃室。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dá)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吳之相定矣!
此記載為司馬光將李悝記成李克,李克在魏文侯期間任相之事,司馬遷壓根沒提李悝,但卻多次提到李克,《漢書·藝文志》說李克“為魏文侯相”,李悝變法使魏國稱霸戰(zhàn)國前期近百年,魏文侯沒有理由換成李克,更能證明李悝與李克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