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人物名稱】別之杰
【字號又名】字宋才
【性別】男
【民族】漢
【朝代】南宋
【生卒年份】( ?- 1253)
【籍貫】湖北郢州(武昌)
【分類號】z3:k81
【主題】(政治)
【資料來源】湖北歷史人物辭典
人物生平
別之杰,字宋才,郢州人。嘉定二年進士。歷官差充京西安撫司參議官,遷太府寺主簿,又遷將作監(jiān)丞,差知澧州、知德安府。親喪,起復,知德安府。加直寶謨閣、知江陵府、湖北安撫副使。進直煥章閣,言親年八十,乞祠歸養(yǎng),庶幾君親之義兩全。從之。以京湖安撫制置使陳晐論罷,以前職主管崇禧觀。進直敷文閣、知江陵府、湖北安撫使。起復,知真州,改知江寧府、湖北安撫副使,加兵部郎官,差充督視行府參謀官。遷軍器監(jiān),加直寶文閣、京西轉(zhuǎn)運判官兼提點刑獄。加秘閣修撰、知江陵兼京湖制置副使。進寶章閣待制、知太平州。又進寶謨閣學士,依舊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加兵部尚書兼淮西制置使,邊事聽便行之。加端明殿學士。淳祐二年,授同知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進資政殿學士、湖南安撫使兼知潭州。監(jiān)察御史蔡次傳論罷。七年,拜參知政事。乞歸田里,依前職知紹興府,復以兩浙轉(zhuǎn)運判官翁甫論罷。寶祐元年卒,特贈少師。
別之杰歷任京西安撫司參議官,太府寺主簿,將作監(jiān)丞,澧州(今湖南澧陵)知州,德安府(今湖北安陸)、江陵府知府,湖北安撫副使,真州(今江蘇儀征)知州,改江陵兼京湖制置副使。又任太平州(今安徽當涂)知州,仍兼沿江制置使,兼建康知府,加兵部尚書,兼淮西制置使。
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授同知樞密院事,進資政殿學士,出為湖南安撫使、潭州知州。淳祐七年,拜參知政事。
據(jù)《中國帝王宰相辭典》,載“別之杰(?—1253)南宋理宗時參知政事(宰相)”“字宋才,宋郢州(今湖北鐘祥)人,嘉定進士,歷官知德安府,湖北安撫使,江東安撫使,兵部尚書兼淮西制置使等。淳祐二年(1242年)授同知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七年,拜參知政事。后乞歸田里,卒,贈少帥!眲e之杰,一開始就是出任知府,因為他具有杰出的才能和優(yōu)異的表現(xiàn)而步步高升,直至位極人臣的當朝宰相,當時別氏族的響亮名氣可想而知。
自京湖諸郡殘破后,鄉(xiāng)民屯聚相保者,往往樂為所用。劉廷美就是得其提拔,后在別之杰多方籌劃下,聯(lián)合南漳縣老鴉山等處寨民會合夾擊,從而一舉收復襄陽失地。晚宋得以支持數(shù)十年殘局,別之杰功不可沒。別之杰以八十高齡乞祠歸養(yǎng)獲準。寶祐元年(1253年)歲次癸丑卒于家,特贈少師,可謂君親之義兩全!耳Q山全集》中有其文稿,《蜀鑒》載其跋語一則。
當時傳下兩副歌頌別之杰的對聯(lián):
聯(lián)一:宋朝兵部尚書府 元國豳州始漢家
聯(lián)二:宗開京兆傳名遠 秀毓郢州播惠長
至元朝時,別之杰的孫子別不花(湖北沔陽人)官居左相,聯(lián)一改為:
宋朝兵部尚書府 元國豳州宰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