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薛昭緯,薛廷老子,河?xùn)|人。乾寧中為禮部侍郎,貢舉得人,文章秀麗。為崔胤所惡,出為磎州刺史,卒。
野史逸聞
薛昭緯
唐薛昭緯,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有父風(fēng)。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無人。又好唱《浣沙溪》詞。知舉后,有一門生辭歸鄉(xiāng)里,臨歧獻(xiàn)規(guī)曰:"侍郎重德,某既受恩。爾后不弄笏唱《浣沙溪》詞,某幸甚也:"時人謂之至言。有一吏,嘗學(xué)其行步揖遜,薛知之,乃召謂曰:"試于庭前,學(xué)得似,即恕汝罪。"于是下簾,擁姬妾而觀,小吏安詳傲然,舉動酷似,笑而舍之。路侍中在蜀,嘗夏日納涼于球場廳中。使院小吏羅九皋。裹巾步履。有似裴條。侍中遙見促召。逼視方知其非。因笞之。(出《北夢瑣言》)
薛昭緯使于梁國,諭以傳禪。梁祖令客將約回,乃謂謁者曰:"大君有命。無容卻回。"速轡前邁,既至夷門,梁祖不獲已而出迎接,見其標(biāo)韻詞辨,方始改觀。自是宴接,莫不款曲。一日,梁祖話及鷹鷂,薛盛言鷙鳥之俊。梁祖欣然,謂其亦曾放弄。歸館后,以鷂子為贈。薛致書感謝,仍對來人戒僮仆曰:"令公所賜,直須愛惜,可以紙裹,安鞲袋中。"聞?wù)咝χ。(出《北夢瑣言》?/p>
【譯文】
唐末的薛昭緯,是薛保遜的兒子。依仗自己有才學(xué)而傲視一切,頗有父親的風(fēng)范。每次入朝或到臺省去,總是手中玩弄著笏板而行,旁若無人。又好唱《浣沙溪》。主持科舉之事后,有一個門生要告辭回家,到歧路分手時門生進(jìn)言規(guī)勸道:"侍郎有厚德,使我受到你的恩惠。以后你要能不再玩弄笏板不再唱《浣沙溪》,那便是我最大的希望了。"當(dāng)時人們都認(rèn)為這是最真實的話。有一個小官吏,曾學(xué)過他走路及拱手揖讓的樣子,薛昭緯知道此事,便把他叫來對他說:"你在庭院里再學(xué)一學(xué),學(xué)的像,就饒恕了你的罪錯。"于是放下竹門簾,擁著他的姬妾在屋內(nèi)觀看。小官吏從容穩(wěn)重,沒有一點懼色,結(jié)果舉動十分相像,昭緯笑而將他放走。路侍中在蜀地時,曾在一個夏日去球場的大廳里乘涼。有個使院小吏羅九皋,他裹的頭巾和走路的姿態(tài),都很像裴條。侍中遠(yuǎn)遠(yuǎn)望見便趕緊把他叫來,等到跟前細(xì)看才知道他并不是裴條。于是鞭打了羅九皋。
又 薛昭緯到梁朝去,要讓后梁太祖朱晃明白他應(yīng)該讓位了。梁祖派人去把他阻攔回去,他對來人說道:"天子有命,不能退回。"于是快馬前進(jìn),很快就到了東門外,梁祖不得已只好出來迎接,梁祖見他很有文采而又能言善辯,才改變了對他的看法。自此宴請款待,沒有不盡情不周到的地方。有一天,梁祖談到了鷂鷹,薛昭緯便贊美鷙鳥如何出眾,梁祖十分高興。他還說自己也曾放過鷹,回到客館后,梁祖便贈送來鷂鷹。薛昭緯致信表示感謝,并當(dāng)著來送鷂鷹的人告誡僮仆道:"這是令公所賜之物,必須愛惜,可用紙抱起來,放在袋子里。"聽說的人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