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公元950年前后在世,字以善,五代時建州人,其先宋州考城人,文蔚之子,避亂家建陽。
-
徐安貞,(671—743),初名楚璧,信安龍丘(今龍游)人。唐朝進(jìn)士,尤善五言詩。
-
生卒年不詳。成都(今屬四川)女郎。與盧眉娘同時,憲宗元和間在世!度圃姟反嬖4首,事跡據(jù)其詩推知。
-
趙存約,長慶進(jìn)士。唐朝人,太和中,為興元節(jié)度判官,兵亂被害。詩一首。
-
蕭楚材,高宗時,為太常博士。詩一首。古詩
-
善生,唐朝詩人,貞元時僧。詩四首,都為五律體裁。
-
杜常,字正甫,生卒年不詳,衛(wèi)州(今河南汲縣)人,昭憲皇后族孫。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jìn)士。神宗熙寧末
-
知玄,全稱釋知玄。字后覺。俗姓陳,眉州洪雅人。母魏氏。夢月入懷。因而載誕。乳哺之間。見佛輒喜。五歲祖
-
顏萱,字弘至,晚唐江南進(jìn)士,作家。
-
王紹宗,唐代官員。系東晉開國丞相王導(dǎo)第十一世孫。其曾祖王銓,仕梁為左民尚書。其先自瑯邪遷居揚州江都。
-
劉崇龜,字子長,滑州胙(今河南延津)人,進(jìn)士。僖宗(八七四至八八八)時終清海軍節(jié)度使。工書、畫,性廉
-
閻濟(jì)美 ,登進(jìn)士第。累歷臺省,有長者之譽。自婺州刺史為福建觀察使,復(fù)為潤州刺史、浙西觀察使。所至以簡
-
鄭薰,生卒年不詳。字子溥。文宗大和二年(828)登進(jìn)士第,任戶部員外郎、郎中。
-
溫庭皓,男,唐詩人。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國子助教溫庭筠弟。大中末,為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徐商從事。咸通
-
蒯[kuǎi]希逸,字大隱,唐代著名詩人,生卒年待考,唐朝會昌三年登第。《全唐詩》收錄其創(chuàng)作的《句》和《
-
楊知至,男,字幾之,汝士之子,登進(jìn)士第。初為浙東團(tuán)練判官,后以比部郎中、知制誥,終戶部侍郎。
-
崔居儉(870—939),清河人也。祖蠡、父蕘皆為唐名臣。居儉美文辭,風(fēng)骨清秀,少舉進(jìn)士。梁貞明中,為中書
-
衛(wèi)象,唐詩人。貞元初任長林令。后佐荊南幕,檢校侍御史。與李端、司空曙友善。《全唐詩》存其詩二首。生平
-
裴廷裕,字膺馀,昭宗時翰林學(xué)士,左散騎常侍,后貶湖南卒。詩二首
-
唐朝詩人,生卒年月不詳。《全唐詩》中收錄其作品《贈別營妓卿卿》。
-
史鳳,字月蕭,友贈雅號“范陽散仙”。1950年生,河北涿州人,早年畢業(yè)于河北省工藝美術(shù)學(xué)校。河北省美術(shù)家
-
劉整,鄧州穰城(今河南鄧州市)人,祖上幾輩生活在關(guān)中地區(qū)。金末時投奔南宋,隸屬名將孟珙麾下,寶祐二年
-
薛據(jù),盛唐詩壇著名詩人,杜甫、王維詩中作“薛璩”,其兄薛播、薛揔,名皆從手旁,知當(dāng)以薛據(jù)為正,“璩”
-
崔滌,崔液弟,定州安喜人。多辯智,善諧謔,素與玄宗款密。兄崔湜坐太平黨誅,玄宗常思之,故待滌逾厚,用
-
張窈窕,唐代女詩人,早年身經(jīng)離亂,漂泊他鄉(xiāng),一度淪落風(fēng)塵,后寓居于蜀(今四川。湟露热。
-
鐘輻,五代后周時金陵(今南京)人。作品有【卜算子慢】。
-
載,字厚子,家貧,客梁、宋間,困甚,以詩投襄陽節(jié)度使邢君牙云:“西風(fēng)昨夜墜紅蘭,一宿郵亭事萬般。
-
辨才,俗姓袁,唐越州山陰人,梁司空袁昂玄孫,出家居越州永欣寺,擅琴棋書畫。biàncáiㄅㄧ
-
李赤,唐朝詩人。王小波在雜文《極端體驗》中說:“唐朝有位秀才先生,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因慕李太白為人
-
[唐](約公元七〇八年前后在世)字不詳,相州臨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中宗景龍中前后在世。自聞喜尉入為
-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jié)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與杜甫友善,其出牧韶州,甫有詩送之。存
-
潘孟陽(?—815),禮部侍郎潘炎之子也。孟陽以父蔭進(jìn),登博學(xué)宏辭科。累遷殿中侍御史,降為司議郎。公卿
-
沈如筠,唐詩人。潤州句容人。約生活于武后至玄宗開元時,善詩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說。曾任橫陽主簿。與著名
-
一為清朝的魏萬。字大千,福建龍溪人。工書,學(xué)顏真卿得其盤子骨,展之為尋丈,約之為咸芒。于家廟、麻姑二
-
葛鴉兒,唐朝女詩人。生卒年與生平不詳。她最有名的作品《懷良人》最早見于韋莊所編的《又玄集》,因此可知
-
仲子陵,著名儒學(xué)家文學(xué)家,擅長做賦,代表詩作《秦鏡》。
-
1952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評彈工作團(tuán)(今上海評彈團(tuán)),初與陳紅霞拼檔說唱《梁!,后與朱介生及薛筱卿拼檔說
-
朱景玄,唐朝武宗會昌(841-846)時人,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元和初應(yīng)進(jìn)士舉,曾任咨議,歷翰林學(xué)士,官
-
李廓,官宦之家,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李程之子。唐(約公元八三一年前后在世)代隴西人,字號不詳,生卒年均不
-
劉祎之(631—687),字希美,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唐初學(xué)者。少以文藻知名。上元中,遷左史、弘文館
-
滕珦,東陽人,歷茂王傅。太和初,以右庶子致仕,四品給券還鄉(xiāng)自珦始。
-
翁綬,[唐](約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工詩,多作近體。咸通
-
裴谞(719—793)字士明,聞喜人,裴寬之子。裴婿明經(jīng)及第后.初仕河南參軍事,累遷京兆倉曹參軍,由于虢王
-
黃損字益之,五代時期連州(今廣東連縣)人,少有才,曾在在保安靜福山筑一室攻讀于期間,書室題額為“天衢
-
竇叔向,字遺直,京兆(今陜西省扶風(fēng))人。唐代宗大歷初登進(jìn)士第,代宗時,常袞為相,引為左拾遺、內(nèi)供奉。
-
鹿虔扆(yǐ)五代詞人,生卒年、籍貫、字號均不詳。早年讀書古詩,看到畫壁有周公輔成王圖,即以此立志。后
-
韓翃,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年)考中
-
引法照大師(公元約747-821)唐代高僧,中國佛教凈土宗第四代祖師。法照大師的俗世事跡,史料中不見記載。按
-
盧藏用(664-713),[唐]字子潛,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少以文辭才學(xué)著稱,舉進(jìn)士,不得調(diào),與兄征明偕
-
魏謨,或魏謩,(794--859)字申之,巨鹿(今屬河北)人鄭公徵五世孫,登進(jìn)士第。
-
李行言(生卒、籍貫不詳)。唐宣宗在位期間(846—859),曾任涇陽縣(治今涇陽縣)令。
-
汪遵,(全唐詩云:一作王遵)(約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宣州涇縣人(唐詩紀(jì)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
-
滕白,宋初人。嘗以戶部判官為南面前轉(zhuǎn)運使,并官工部郎中。事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二○。有《滕工部集》一
-
于武陵,會昌時人。其詩題材上以寫景送別的為主,同時寄寓濃濃的鄉(xiāng)思友情;詩風(fēng)如羌管蘆笛,悠揚沉郁。佳作
-
顏令賓是唐代名妓,不但能奏樂唱歌,吟詩作畫,而且熟知古今名人軼事,談吐風(fēng)雅多趣,氣質(zhì)又特別高貴嫻雅,
-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yīng)方,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瑯玡臨沂(
-
武三思(649年—707年8月7日),并州文水(今屬山西)人,武周宰相,荊州都督武士彟之孫,女皇武則天的侄子
-
裴耀卿(681年-743年),唐代大臣,字煥之,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縣)人。幼年中童子舉,開元初任長安令。
-
晉國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漢族,河?xùn)|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
-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
-
白敏中白敏中(792863),晚唐名相,華州下邽人,字用晦,白居易從弟。長慶年間進(jìn)士。會昌初,為殿中侍御史
-
馬周(601~648年2月7日),男,唐初宰相。字賓王,博州茌平(今山東省茌平縣茌平鎮(zhèn)馬莊)人。少孤貧,勤讀
-
鄭虔(685—764), 字若齊(一字弱齊、若齋),河南滎陽滎澤人,《新唐書》卷二○二有傳。盛唐著名文學(xué)家、
-
朱長文,北宋書學(xué)理論家。字伯原,號潛溪隱夫,蘇州吳人(今屬江蘇)。長于書法理論,所編著《墨池編》
-
三國時蜀官吏,任牂牁太守。素有異志。益州從事常房巡視牂牁,被他攻殺并誣以謀反。建興元年(223),益州郡
-
朱慶馀(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歷二年(826)進(jìn)士,官
-
[公元?年至六四一年]字不詳,蘇州吳人。生年不詳,卒于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善文辭,通春秋。
-
朱元,原名文晙原,韓國男演員,在韓國成均館大學(xué)表演藝術(shù)專業(yè)畢業(yè)后,開始活躍于音樂劇舞臺。2007年通過音
-
張齊賢(942~1014年),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南)人,徙居洛陽(今屬河南),宋代著名政治家。進(jìn)士出身,
-
張鷟(約660—740),字文成,自號浮休子,深州陸澤 (今河北深縣)人,唐代小說家。他于高宗李治調(diào)露年登進(jìn)士
-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在武則天時期和唐隆年間兩次任宰相。
-
張觀,絳州絳縣(今山西絳縣)人,字思正。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于元至正到明初。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
-
張蠙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fù)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
-
張紹,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侍中、尚書仆射,是蜀漢車騎將軍張飛的次子,繼承其父的西鄉(xiāng)侯
-
張祜(約785—849?),字承吉,小名冬瓜。邢臺清河(今屬河北)人,一說南陽(今河南鄧縣)人,唐代詩人,以宮
-
字太碧,唐末詩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屢舉進(jìn)士不第,寄情詩酒,慕李太白之高致,其詩風(fēng)受李白、李賀、貫
-
張 白 碩士,現(xiàn)任福州大學(xué)管理學(xué)院副院長、教授、中國注冊會計師! 〖嫒沃袊鴮徲媽W(xué)會理事、國家自然
-
原名張溢生,福建人,1919年1月25日出生于香港,就讀于華仁書院。由于在家族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十四,因此圈中
-
張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將,漢族,唐朝襄州襄陽人。張柬之中進(jìn)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賢良征試,擢為監(jiān)
-
張易之(?-705年),中國唐代人,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人稱五郎,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詞。張易之與其弟
-
文學(xué)家鮑照之妻,南朝宋代女詩人,僅存詩四首。多詠物詩,頗有寄托。
-
張弘靖(760—824)唐代人,字元理,延賞子,彥遠(yuǎn)祖父。以蔭為河南參軍。元和(806至820年)中拜刑部尚書,
-
張希復(fù)(生卒年不詳),唐人張薦之子,字善繼,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一作鎮(zhèn)州常山(今河北正定)人。
-
少博,小提琴演奏家,“瘋狂小提琴”表演者,曾經(jīng)在2011兩岸春晚“喜兔迎新歡喜大圍爐”和2011央視元宵晚會
-
張子容襄陽人(今屬湖北),又名張五。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前后在世
-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是張公謹(jǐn)?shù)膬鹤。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
-
張嘉貞是唐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生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死于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年)。他歷仕武則
-
張垍,生卒年待考。唐朝人,事見新一二五本傳,張說次子,妻寧親公主拜駙馬都尉,《全唐詩》存其詩一首。天
-
張又新[唐],字孔昭,深州陸澤人,張薦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應(yīng)“宏辭”第一,又
-
張南史,字季直,幽州人。好弈棋。其后折節(jié)讀書,遂入詩境,以試參軍。避亂,居揚州。再召,未赴而卒。代表
-
張義方,南唐時歷官侍御史、勤政殿學(xué)士!傲x方,始名元達(dá),事南唐先主為侍御史。
-
生卒年不詳,籍貫未詳。唐代詩人。唐末,曾任國子直講。著有《詠史詩》八卷,今臺灣中央圖書館有影宋抄本《
-
周墀(796-855)[唐]字德升,汝南(今河南汝南)人。進(jìn)士。長史學(xué),屬辭高古。武宗(八四o至八
-
楊鴻,男,1963年2月生,中山大學(xué)法學(xué)院教授,法學(xué)學(xué)士(1983年,西南政法學(xué)院),法學(xué)碩士(1987年,中國政
-
楊鸞[清](公元一七一二年至一七七八年)字子安,陜西潼關(guān)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卒于高宗乾隆四十三
-
楊虞卿,字師皋,虢州弘農(nóng)人。 楊寧之子。元和五年進(jìn)士,為校書郎,擢監(jiān)察御史。與陽城友好。李宗閔甚器重他
-
](約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慕巢,虢州弘農(nóng)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穆宗長慶初前后在世。元和四年,(公
-
楊廉(1452-1525),字方震,號月湖,一號畏軒,江西豐城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jìn)士,改庶吉士,弘治三
-
楊師道(?-647年),字景猷,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人,唐朝宰相,中書令楊恭仁之弟。 楊師道出身弘農(nóng)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