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丁少微(?—982),宋代隱士,真源(今鹿邑)人。自幼聰穎好學,經(jīng)史百家無不涉讀,力習儒業(yè),歷久不第,改學玄道,通三教典籍,及刑法、書算、醫(yī)卜、戰(zhàn)陣、天文、地理、吉兇死生之術(shù)。因未遇至人,常游太清宮。
他好讀易,有出塵修真之志,深窮卜筮之術(shù),黃、老、莊、列未曾釋手,尤其喜好神仙修煉之術(shù)。初,與陳摶一起,在隱陽山中筑道館隱居、修道。隱陽山深處,是一塊突起于山腰間平坦的山巖,像高臺,方廣約十數(shù)丈。從前這里四周開闊,每當朝陽初升,就得霞光照射;皓月臨空,便有玉露凝聚,正是道家朝夕煉丹理想之地。清《康熙鹿邑縣志》記載:“隱山有陳摶煉丹處”。丁少微在這靜幽之地,樂而忘返。他對古代道家非常推崇,把“德”融會于占卜術(shù)中,勤加修煉,借以濟世度人。于是對世俗漸生厭惡,最終離家出走,靜修道業(yè)。
后來,丁少微隱居華山潼谷,靠近陳摶所居。丁少微持身高潔,好性命之學,志在成仙。而陳摶嗜酒適性,二人其道不同,未嘗相往還。少微善服氣多餌藥,年百余歲,康強無疾。始卜居山上,起壇場靜室,通夕朝禮,五十余年未嘗少懈。太平興國三年(978),太宗遣使迎丁少微至東京。丁少微以金丹、巨勝、南芝、玄芝獻于宋太宗,太宗待以上賓之禮。丁少微為太宗講道論玄,太宗以“至道”問,丁少微答:“寡嗜欲則身安,薄賦稅則國泰。”太宗贊嘆道:“先生所言正如廣成子所言。”停留數(shù)月,遣還山。七年冬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