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黃基(1830-1890),號簣山,廣東嘉應州(今梅州)攀桂坊下市角人。黃基天姿超邁而又好學,14歲中秀才,20歲中舉人,同治二年(1863)33歲中進士。因殿試時“將登而躓”(黃遵憲語),未能被點翰林,有“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之憾,遂有“簣山”之號。中進士后授禮部主事,后有淮揚河工、通州布捐及江蘇即補知府等職。雖出任過人們所認為的“肥差”,但黃基為官清廉,一生清苦。其同科進士、兩廣總督張之洞于黃基父黃莘田八十一大壽(時黃基58歲)所作《壽文》中說:“我簣山同年,賢師吾儉,守禮法于蕭何;清畏人知,傳廉名于胡質(zhì)!睒O言黃基之廉潔。
黃基是一位兼詩、書、畫、天文、數(shù)學等知識于一身的通才,可惜所著書多毀于蟲蠹,傳世不多,僅有其侄黃恩幬(和平縣知縣)所編輯出版《萬事好廬詩鈔》行世。書法作品則于梅州、廣州等地流傳較多,約有五六十幅,以梅州“東山書院”匾額最為知名。此匾額為黃基于光緒八年(1882)所書,時黃基53歲。原件毀于“文革”,現(xiàn)存匾額為經(jīng)老照片仿制而成。
關(guān)于黃基的詩書畫,《光緒嘉應州志》載:“詩學杜工部,書法摹仿二王,兼及褚登善(褚遂良),畫則深入大癡老人(黃公望)之室!逼洹墩摃吩娭杏小胺ㄗ谑ソ檀嬉(guī)矩,筆拓歐陽有本原”句,表明了書法所宗。據(jù)黃遵憲《祭家簣山叔文》,有“守不療饑,揚徽賣字”事,又有“公之書法,最為精能。立鶴矯龍,飛鴻盤鷹。一字三絹,尺幅寸金”句,意謂黃基書法有鐘繇、王羲之“立鶴”、“矯龍”氣勢,同樣點出黃基書法宗法鐘繇王羲之,對黃基書法極盡佳評。前人論書法,有“簣山氣勝,芷灣魄勝”之說,說明黃基、宋湘書法神韻各有特色,并為嘉應州兩大書家。
此聯(lián)上句“呼龍耕煙種瑤草”,原出唐李賀《天上謠》詩,詩有“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句。直寫神龍翻耕煙云,播種瑤草,表現(xiàn)出一派悠閑自在之意。
下聯(lián)“招鶴下云眠古松”,“招鶴”,徐州云龍山為蘇北名山,山上巨石嶙峋,林壑優(yōu)美,山上有亭曰“招鶴亭”。聯(lián)語整體表現(xiàn)出一種閑淡恬適、高潔的心境,為黃基歷盡官宦生活而歸平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寫照。
從此幅對聯(lián)來看,其字結(jié)體天骨開張而流利淳雅,筆勢連綿而氣勢雄奇,當為黃基存世書法之精品。觀諸黃基其他書法作品落款,在署名“簣山黃基”、“簣山基”時,多將“基”字的下一橫筆寫得很下,離上一橫筆很遠。如筆者所見藏于黃基曾孫處一書法作品落款之“基”字,此作品為黃基四十歲左右所作。筆者認為,這是表示“土”漏出“一”筐,而未能登峰造極,以上承“簣山”之意。此幅對聯(lián)作品“基”字落款,最后一橫筆表現(xiàn)則不明顯,抑或此時心境已平,不復當年的氣盛、遺憾之情。張之洞《壽文》中有:“即此庾公之風月,盡堪老子婆娑;何必太傅之絲竹,藉作中年陶寫?俸祿可供甘旨,杖履彌覺優(yōu)游”句,也表現(xiàn)出對黃基的安慰。
黃基對此幅對聯(lián)當是頗為得意,也得到大家的喜愛與認同。不僅有此幅贈“筱垣宗兄”的作品,又有寫此聯(lián)語贈“岐山二兄”的作品傳世,落款“簣山黃基”,鈐印二。
中國客家博物館藏有黃基行書七言聯(lián)一幅,由香港黃捷生先生捐贈。對聯(lián)為紅色金箋本,長119厘米、寬31厘米。聯(lián)曰:
呼龍耕煙種瑤草,
招鶴下云眠古松。
上款書“筱垣宗兄大人正”,落款“簣山基”,鈐朱文印二,印文“臣黃基印”及“癸亥進士”。黃基既稱“筱垣”為宗兄,當為黃基族人,其行誼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