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劉椒云資稟超人,他精通詩、詞、古文、考古,學識淵博。其同窗少鶴贊曰:“椒云之學,始于文學,聲韻、訓詁,而因以求群經(jīng)之義理,細及名物象數(shù),大則天文地理,樂律兵制,歷代興衰,治亂之故,本朝功法制作之,全皆能舉之!倍Y部右侍郎曾國藩撰《漢陽劉君家傳》中道:“椒云以尺紙圖,一行省所隸之地,墨圍界劃,僅若牛毛,縣以圓圍,府以叉牙交錯成圍,不為細字識別。”“其如字書、音韻及古文家之說,亦皆刺得大指,其后合及天官推算,日夜欲求明徹!笨梢妱⒔吩茷閷W求博求精,對于字書、音韻、古號、文詩之法皆以遠見而得要領。對于天官推算,博采各家之長,與己考證,繁雜記載于書冊之眉間。又廣覓秘本,校對比較,務求精確!岸钥鄰浧渲,合高且欲追古,為己之學而從之,不以文學人自處也,而不自標異。”“可以謂之篤志之君子也!”
個人經(jīng)歷
劉椒云天賦聰穎,思維敏捷,四歲時就能寫詩。據(jù)傳,他六歲時曾參加童試,他的父親背著他入考場,老考官見了問他:“你這小小頑童,為何將父親當馬騎?”小椒云回答:“父望子成龍嘛!
考官邊點頭邊說:“嗯,說得是。你讀了幾年書?”
“十二年!
“啊,你才六歲年紀,怎么說讀了十二年書呢?”
“我日讀六年,夜讀六年,不就是十二年嘛!
考官不住地點頭,雖然說得有些夸張,但還是贊嘆這小孩聰明,頗能辯說。
這時,離考試還有一段時間,椒云的父親抽空到外面買來一個梨,一支藕給小椒云吃。他先接過梨就吃起來?脊倏丛谘劾铮哌^來問他:“小考生,這梨怎么你一人吃,應該分給你父親也吃一半啦!
“考官,梨子是不能分食的,我一人吃是表示我們父子永不分離!
小椒云吃完梨又接過父親手中的藕,將藕掰斷成兩截,和父親分吃。這時,考官又問小椒云:“為什么藕又可以分食呢?”椒云說:“他是父親,我是兒子,血肉親情是難以分割的,藕雖然斷了,但還絲絲相連!
考官見椒云小小年紀,說的話很有一定的意義,耐人尋思,打心眼里佩服。這次童考小椒云中了頭名秀才。
劉椒云在晚清官場交游頗廣,他與光緒帝時的中堂曾國藩和大臣龍啟瑞有很深厚的交情。在他正當可以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青年時代,卻有三辭會考的故事。
清道光21年(1841年),劉椒云年方二十二歲,赴京會試。到京后,就在離考場較近的客棧住了下來。各地舉子都云集北京,遠近客棧都住滿了趕考的人。在等待開考的日子里,考生都在讀書習文,作好迎考的準備。這日,劉椒云打開窗扇,坐在窗前習寫文章。此時,正好有兩位考生從其窗前經(jīng)過,見劉椒云人才一表,非常認真地在案前習作文章,于是兩位考生駐足觀看,見他書寫恭正,字字端莊雋秀,又富有筆力,且文章開篇出語不凡。兩位考生不禁感嘆,我倆的文才同這位考生相比差之甚遠,此次會試,我倆不可能高中,不如就此返鄉(xiāng)加緊功讀,明年再來吧!
劉椒云剛剛落筆,就聽到二位的唏噓聲,忙起身和二位打招呼,并讓進房中。劉說:“二位舉子何以缺乏自信,既來了就要一試。我想二位一定學識過人,非一般考生可比,二位是不愿屈居人下才出此言,如果不試而返實在是可惜了。”
三人交談了一會兒,劉椒云一時不能說服兩位舉子,最后他說:“我還是那句話請千萬不要不考就走!蓖A艘恍䞍航又f:“這樣吧,我為二位各寫一篇文章以資參考,二位意下如何?”二人十分高興,道謝回到自己的客房去了。
劉椒云寫好文章后分送給了二位考生。兩位舉子聽了劉椒云的勸說,又參考了劉椒云寫的文章,準時參加了京都會考,而且都高中了進士。劉椒云應付了一下考試,便回鄉(xiāng)了。這兩位考生,一位就是清咸豐、同治兩朝的禮部、兵部侍郎,后為兩江總督并節(jié)制浙、蘇、皖、贛四省軍務的曾國藩;另一位是清代任江西布政使的龍啟瑞。
又是一年的全國會考,劉椒云二次進京赴考。到京后上了參加會考的呈書,回到客棧住下等待開考日。一日,有人到客房詢問,打聽從湖北漢陽來的考生劉椒云。此人找到劉椒云相認后寒暄一會兒,臨走時,他跟劉說:“今年會考的主考官是曾國藩大人!碑敃r曾國藩任禮部侍郎。劉椒云聽了此話后,心想他為什么要把這個信息告訴我,莫非要我放心,這次會考高中無疑。為了避嫌,他毅然決定不參加這次考試。
第三次赴京會考,竟遇到了莫逆之交的龍啟瑞大人擔任主考官,劉椒云叫苦不迭。他想自己是沒有會考得中的命了,年紀也大了,不可能再來考了。他怕龍大人筆下開恩,又放棄了第三次的會試,回家去做學問算了。
后來,劉椒云三次主動辭考的事,曾、龍二位大人知道后都心里明白,贊揚他的高貴品德。劉椒云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且為人正直,心胸磊落,曾國藩認為劉椒云是非常難得的人才,不能再耽誤他的前程了,決定破格錄用,便以孝廉取仕,授國子監(jiān)學正。(國子監(jiān)是朝廷最高學府,學正是國子監(jiān)學官之一)。
劉椒云廣涉經(jīng)史,博古通今,博聞強識,過目則不忘,也為人們稱道不已。當他進京任職時,曾國藩特地會見了他,并提起了一段往事,對他的才干多有嘉許。曾說:“椒云兄,你還記得我們二人在京打馬游街時相戲打賭的事嗎?那時我倆約定,走完這條街,能不能將這條街兩邊鋪面的招牌和作的什么生意說出來,說不出說不全的就請客喝酒。結果我只說出一半,而老兄你全都說了出來,然后我們往回走一一查對,一家不差。人們說你u2018一目十行,過目不忘u2019,真的不假。那次我是老老實實請你喝了酒。 闭f完二人高興地大笑,往事如在眼前。接著曾大人又講了一件事:我聽說你在京城一家書店里看書,當你看到一本書之后,覺得這本書缺了一頁,而且這頁的內(nèi)容是很重要的。正好有位先生同時看了這本書,并且要買下它,你說這本書缺頁不齊,這位先生猶豫不決,不忍釋手。于是,你就說不急不急,請老板拿來紙筆,我將這頁書的內(nèi)容寫下來不就解決問題了嗎!買書人和老板都很歡喜。你們在閑聊中,老板得知你是我的好朋友時,他越發(fā)高興,表示此書不賣了,我要把它作為珍藏本。這事足以說明仁兄特殊的記憶才能。”這次會見,二人對往事,對今后國子監(jiān)的事談了許多許多,直到深夜方散。
數(shù)年之后,劉學正致力于事業(yè),心力交瘁,加以喪妻之憂,積勞成疾,實在難以勝任工作,只得呈報上司,申請辭去官職,返回故里休養(yǎng)。不久,有一新科狀元被恩準回家省親,途經(jīng)湖北漢陽縣,曾國藩托他去巨龍崗代他看望國子監(jiān)學正劉椒云。新科狀元受曾之托,到漢陽后,專程看望劉椒云,并再三向劉請教。劉椒云僅說:“心靜,有天成的一面,也有自我養(yǎng)成的一面,事在人為。有道是,一朝可成個富貴財主,一生難養(yǎng)就君子之風。狀元郎乃國家之棟梁,希望你不負朝廷厚望!睜钤牶笊钍芨袆,再拜告辭離去。
幾個月后,劉椒云一病不起,于道光二十九年九月十八日卒,年僅三十一歲!坝庠掠囍辆⿴煟瑖獮槲黄饔谏崤。道院遂遍告諸友,皆相慟哭,有失聲者!薄按文陣藶殂憽保怪俱懀钟H筆書贈“椒云之卒”匾牌,并與同四十二人上奏皇上請朱批將劉椒云列入儒林傳,以彰溉法,獲準。
個人作品
劉椒云著有文集二卷,詩一卷,覺書一卷,日記二卷,《漢魏石經(jīng)考》一卷,搜得《孟子要略》五卷,其中《孟子要略》經(jīng)曾國藩校刻,而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