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 | 許生 | 歷史成就 | 祖孫三代與會稽造反并自稱越王 |
民族 | 漢族 | 歷史稱號 | 自稱“越王” |
籍貫 | 揚州會稽 | 子 | 許昌 |
年代 | 中國東漢末年 | 孫 | 許韶(許昭) |
東漢會稽土地上的句章許生、許昌、許韶祖孫三代的起義,公元172年,在現(xiàn)慈城的土地上,曾經(jīng)有過一次轟轟烈烈的舉兵起義事件,那就是寧波歷史上著名的第二次農(nóng)民革命運動—許生祖孫三代起義。它雖然只有經(jīng)歷了短短的兩三年時間,但當年攻郡掠縣的浩大聲勢,卻也直達漢靈帝的朝野視聽,雖然在東漢末年史記上只是一件一筆帶過的小事,但好歹也被載入了史冊。東漢時,長江以南的地區(qū)被分為了“荊揚八郡”,其中荊州四郡為零陵、桂陽、武陵、長沙,揚州四郡為丹陽、會稽、吳、豫章。許生三代的起義,正是在揚州轄下會稽這個郡國的土地上,起事的中心就是句章城。寧波歷史上的句章城,那么許生祖孫三代究竟是何許人也?
相關(guān)記載
《后漢書。孝靈帝紀》中記載: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十一月,會稽人 許生自稱“越王”,寇郡縣,遣楊州刺史臧旻、丹陽太守陳夤討破之。三年春三月,楊州刺史臧旻、丹陽太守陳夤,大破許生于會稽,斬之。
《三國志·孫堅傳》中述,會稽 妖賊許昌,起于句章,自稱陽明皇帝。與其子韶,煽動諸縣,眾以萬數(shù)。孫堅以吳郡司馬募召精勇,得千余人,與州郡合討破之。
《三國志·孫堅傳》注引《靈帝紀》曰:昌以其父為越王也。
袁宏《后漢紀》靈帝紀·熹平元年:十一月,會稽人 許生自稱“越王”,攻破郡縣。
《臧洪傳》中記載,熹平元年,許昭攻破城邑,眾以萬數(shù)。拜旻為楊州刺史,率太守陳夤擊破之。昭更屯結(jié),大為人患。等進兵連戰(zhàn)三年,破平之,獲昭父子,斬首千級。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許生是自稱“陽明皇帝”的許昌之父,其祖孫三代,聚眾數(shù)萬,起兵句章,歷事三年,許生自稱“越王”、許昌自稱“陽明皇帝”,被楊州刺史臧旻和丹陽太守陳夤合兵擊滅之,吳郡司馬孫堅參與了募勇。
其人事跡
許生三代“眾以萬數(shù)”的叛軍,在當時來說可能算是蠻大的了,雖然還是比不了后來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黑山賊響應、以及后來黃巾余黨轉(zhuǎn)型 白波賊的等動則數(shù)十萬規(guī)模。根據(jù)后漢史的記載,時會稽與吳分開后已各自為政,故會稽的郡城從吳重新移治到了山陰。盡管會稽所屬的縣城仍有14個之多,但全郡總戶數(shù)只有十二萬三千九十戶,總?cè)丝谥挥兴氖巳f一千一百九十六人,平均到每縣也就只有3.4371萬人數(shù)(到清朝時,一個慈溪縣就有35萬人口)。若按家庭人口去算的話,四十八萬人口十二萬戶,平均每戶也就四個人,相當于每戶人家壯丁人口只有一兩人而已。難怪孫堅只能召集吳郡壯士千余人之數(shù),而要消滅許生的數(shù)以萬眾義軍,朝廷不得不調(diào)動了起碼一個郡以上的兵力去鎮(zhèn)壓之。
從許生三代起義的當時地域情況來看,實際上是又回到了吳越時期的地域戰(zhàn)爭。我們通過當時吳郡與會稽郡的各城屬關(guān)系,依稀是能看出吳越交界的歷來遺存關(guān)系的。時海鹽、富春一帶劃歸吳郡所屬,則可推理出富春江以東、甌江以北,可能就是古越較早的原始版圖。我們通過對會稽十四城名稱的揣摩,也是能大概看出一些歷史上的蜘絲馬跡的。它們分別是鄮(可能是慈城東縣,千子城)、烏傷(可能是義烏)、諸暨(現(xiàn)存)、馀暨(可能是嵊州)、太末(不知何處)、上虞(現(xiàn)存)、剡(奉化)、馀姚(現(xiàn)存)、句章(可能是慈城西縣,大隱城山)、鄞(橫溪或白杜)、章安(閩越地,可能是溫北,但也可能是臺州)、永寧(可能是永康)、東部(侯國,可能是臨海)。當然,如果我們以現(xiàn)代的地理去推測漢時的縣城話,那是肯定不客觀的。因為寧波地區(qū)在漢時應該是大量海塘和江涂侵占著大半的現(xiàn)代陸地,所以各縣各城的疆界實際要比現(xiàn)在小得多。不過從漢的行政編制情況來看,最初的古越之地大體是會不離姚江兩岸的,其實也就是會稽郡國的范圍。許生起義之時,朝廷的行政編制是設豫、冀、袞、徐、青、荊、揚、益、涼、并、幽、交州刺史12人,京尹一人。州下再設郡太守71人,王國相27人,這就是漢朝的全部縣城級以上行政單位。所以按著這一思路去想的話,我們對會稽郡國的大小理解也就很清澈了。故荒周時期的最初越國,它實際上是從勾馀這個“城域中心”而發(fā)展起來的。由夏禹時期的會稽都國到越王勾踐時期的勾章新城,從秦始皇時期的鄮、鄞兩地到許生起義時期的鄮(慈城東縣)、剡(奉化)、馀姚(余姚)、句章(城山,慈城西縣)、鄞(橫溪或白杜)“東漢五城”,勾章這塊土地實際上已有了約1600年以上的城史,故作為“陽明小王朝”的都城,可謂是名實相副,后許生兵敗身亡,山越人以及屬下感其之恩德,托名許貢家客,將孫家之主孫策刺死,也算為其報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