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昔(?—217年),東漢末年末年太原烏桓王。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攻取漢中后回師長安,讓魯昔率軍屯池陽,
-
羌渠單于(袁宏《后漢紀(jì)》作羌深),為於夫羅、呼廚泉的父親,左部帥劉豹的祖父,南匈奴單于之一。
-
典韋(?-197年),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膂力過人。
-
伊籍,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字機(jī)伯,兗州山陽人。年少時便依附于同鄉(xiāng)劉表。劉備落難到荊州時,伊籍時常拜訪,
-
鮑信(?-192年)字允誠,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東漢末年濟(jì)北相,討伐董卓的諸路人馬之一。鮑信受何
-
張梁(?-184),(袁宏《后漢紀(jì)》作張良)鉅鹿(治今河北平鄉(xiāng))人,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首領(lǐng)之一,張角的弟
-
張順,男,東漢末至三國時期曹操部下將軍,從征張魯被圍困,后被曹操部徐晃解圍!度龂尽の簳ば旎蝹鳌
-
卞玉,字子珪(《司隸校尉楊淮碑》)。東漢末年犍為郡人,生卒年不詳。其傳世代表作是《楊淮表記》,這是漢
-
張楊,字稚叔,云中(治今山西原平縣西南)人,漢末群雄之一。東漢末年宦官專權(quán),他奉大將軍何進(jìn)之命回并州
-
衛(wèi)固(?-206)東漢末官吏。字仲堅,河?xùn)|(治今山西夏縣西北)人。初為河?xùn)|郡掾。建安十年(205),并州刺
-
何太后,(?--189),又稱為“何皇后”。南陽宛人,性情強(qiáng)忌,是何進(jìn)、何苗的妹妹。因被選入宮而發(fā)跡
-
柳毅,遼東人,漢末公孫度的親信將領(lǐng),驍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后在公孫度與曹魏交戰(zhàn)的時候被張遼打敗。
-
漢末諸侯韓馥帳下治中從事 劉惠,字子惠。冀州中山郡人。漢末諸侯韓馥帳下治中從事。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
《三國志》中,東漢末年軍閥張濟(jì)之妻,張繡之嬸,未言其姓名。 《三國演義》里姓鄒,常稱作鄒氏,或鄒夫人
-
子松為射聲校尉、都鄉(xiāng)侯!緟卿浽唬核缮婆c人交,輕財好施。鎮(zhèn)巴丘,數(shù)咨陸遜以得失。嘗有小過,遜面責(zé)松,
-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第三個張苞,與張飛之子張苞和督郵張苞不是同一個人,乃李傕部將。
-
東漢末人。荊州刺史劉表部下。表死后,表之子劉琮降曹操。他曾建議出奇兵擊退曹操,琮不納。
-
漢豫章太守。父雋,漢大司農(nóng)。皓有父風(fēng),亦有才行。初,豫章太守周術(shù)病卒,劉表上諸葛玄為豫章太守,治
-
張超(?-195),表字不詳,據(jù)嘉靖版《三國志通俗演義》字孟高(另有說法認(rèn)為他字景明,事實上張景明并不是
-
丁斐,生卒年不詳,字文侯,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人物,曹操的部下。初,斐隨太祖,太祖以斐鄉(xiāng)
-
邴原,東漢末官吏。字根矩,北海朱虛(今山東臨朐東)人。家貧、早孤。初為北海相孔融所舉。曹操為司空
-
木鹿大王,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虛構(gòu)人物,八納洞主,孟獲盟友。擅魔法,能改變天氣,控制動物并指揮它們
-
宋果字仲乙(或仲文),扶風(fēng)人也。性輕悍,憙與人殷仇,為郡縣所疾。林宗乃訓(xùn)之義方,懼以禍敗。果感悔,叩
-
高覽,東漢末年人物,袁紹部下勇將。官渡之戰(zhàn)中,烏巢受襲。郭圖建議攻擊曹營而不去救烏巢。高覽、張郃被派
-
王匡(2世紀(jì)?-190年代?),字公節(jié),中國東漢末年的地方軍閥。兗州泰山郡(位于當(dāng)今中國山東省泰安市東北
-
曹操夫人。為呂布使詣袁術(shù),術(shù)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圍,關(guān)羽屢請於太祖,求以杜氏為妻,
-
趙娥,東漢酒泉郡祿?h(即肅州)人。丈夫龐子夏,表氏縣(今高臺縣)人。龐子夏去世后,趙娥在祿?h撫養(yǎng)其子
-
蔡陽,豫州沛國人,東漢末年曹操屬下武將。建安六年(201年),袁紹命劉備和汝南龔都合流,率數(shù)千軍隊。曹操
-
蘇由(《檄吳將校部曲文》作 蘇游),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年袁尚(袁紹三子)部將。與審配一起守鄴
-
劉勛,字子臺,瑯邪人,曾任廬江太守。袁術(shù)敗亡后,其從弟袁胤率其部曲奉術(shù)柩及妻子奔劉勛于皖城。劉勛當(dāng)時
-
伏德,東漢末年官員,伏完之子,漢獻(xiàn)帝皇后伏壽的兄長。
-
伏完(?-209年),瑯邪東武(今屬山東)人,東漢末大臣,漢獻(xiàn)帝伏皇后之父。歷官輔國將軍、中散大夫、屯騎
-
車胄(?-199)(che zhou),東漢末年武將,官至車騎將軍,為曹操所置之徐州刺史,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
趙忠(?—189年),安平人,東漢末年宦官,趙延之兄。桓帝、靈帝時,歷為小黃門、中常侍、大長秋、車騎將軍
-
崔鈞,字州平,即崔州平(出《新唐書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崔氏)》:盤生烈,后漢太尉、城門校尉
-
張闿(kǎi),陶謙的手下都尉。奉命護(hù)衛(wèi)曹操之父曹嵩,因見錢起歹念,殺死曹嵩,奪去財寶逃走了。
-
陳紀(jì)(129年-199年6月),字元方,潁川許(今河南許昌)人,陳寔之子。享年七十一歲。與弟陳諶俱以至德
-
郝萌(?-196),河內(nèi)(治今河南武陟西南)人,東漢末年呂布部將。建安元年(196),郝萌在袁術(shù)的慫恿下反叛
-
姓名:陳生(??)(也有翻譯為陳真)(?: 秦 陳 晉 真 ?: 生 星 圣 成 城 誠)生日:1984.11.5身高:183cm星
-
東漢末吳郡烏程(今浙江吳興南)人。為當(dāng)?shù)貜?qiáng)族,獻(xiàn)帝初擁兵萬人自固。孫策受袁術(shù)使渡江,攻破白虎等。白虎
-
唐周,黃巾軍的成員,張角弟子,派往京城的信使,然而他到京城后叛變,向漢王朝告發(fā)張角要發(fā)動的黃巾起
-
黃琬(141--192年),東漢末大臣。字子琰,江夏安陸(今湖北安陸北)人。早而辯惠,祖父瓊為司徒,琬以
-
審榮,魏郡陰安(今河北清豐北)人。東漢末年袁尚部將,審配兄子。曹操攻打鄴城時,由他守東門,后于夜間開
-
夫人樊氏,名玉鳳(出古典戲劇《取桂陽》)昔桂陽太守趙范寡嫂。先主平江南,范降。范寡嫂曰樊氏,有國色,
-
丁夫人,曹操的結(jié)發(fā)之妻,由于劉夫人早逝,曹操便讓沒有生育的正室丁夫人撫育其子曹昂,丁夫人將曹昂視為己
-
伍習(xí),東漢末年人物。《三國志》記載其名為五習(xí)。原本是郭汜的部將,曾經(jīng)奉郭汜的指令焚燒學(xué)舍以威逼漢獻(xiàn)帝
-
楊賜(?—185年11月4日),字伯獻(xiàn)(又作伯欽或子獻(xiàn))。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東)人。楊震之孫、楊秉之子,
-
夏侯蘭,曹操部將,隨夏侯惇參加了博望坡之戰(zhàn),為劉備軍趙云所擒。夏侯蘭是趙云的同鄉(xiāng),少小相知。趙云請求
-
淳于瓊(?-200年),字仲簡,潁川人,漢朝末期的政治人物。淳于瓊于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被任命為西園
-
東漢末年會稽郡(治今浙江紹興)功曹。字周林(一作周榮),生卒不詳。魏朗之子(一說孫),性格直率,剛毅
-
牛輔,董卓的女婿,曾任中郎將,三國演義第3回登場,征討白波軍,不能取勝。董卓被殺時,牛輔別屯于陜地。呂
-
魏攸,東漢末年人物,幽州牧劉虞的部下,反對劉虞向公孫瓚展開討伐的計劃。
-
北宮伯玉,又叫北宮玉(或為名玉字伯玉,未詳),是東漢末年羌胡族的首領(lǐng)。公元184年,為了響應(yīng)太平道首領(lǐng)
-
王 異(Wang Yi),或作士異(胡三省所做《三國志》及《資治通鑒》注解稱皇甫謐《列女傳》原文為“士氏
-
劉陶,一名偉,字子奇,潁川潁陰人。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年人物。約漢桓帝至靈帝熹平末(183年左右)在世
-
曹豹,原為東漢末年徐州牧陶謙的部將。興平元年(194),曹操征陶謙,曹豹與劉備屯郯東,邀擊之,為操所破。
-
麴義(又作曲義、鞠義),生卒年不詳,是東漢末年軍閥袁紹部下的將領(lǐng),能征善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早年在涼州,精
-
東漢時期的名臣,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門貴族,漢末梟雄袁紹、袁術(shù)的叔叔,袁隗比其兄逢更早登三公位,曾任后
-
秦宜祿(?—199年),本名秦誼,因為曾擔(dān)任宜祿,而被呼作秦宜祿。新興(治今山西忻州)云中人。嘗為呂布使
-
宋憲,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呂布部將。漢獻(xiàn)帝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攻呂布,與劉備圍下邳。憲與魏續(xù)等執(zhí)呂布
-
博陵(今河北定州)人,隨黃巾起事,號將兵從事,與張燕合軍。燕推牛角為帥,俱攻癭陶(今河北寧晉西南)。
-
楊奉(?--197),東漢末年武將,原為黃巾余黨白波賊帥,后成為李傕的部將。李傕郭汜交兵之時,楊奉率兵救
-
諸葛珪(guī、諸葛硅、諸葛矽)(?—192年[一作187年]),字君貢,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父親,妻章氏,
-
梁興,東漢末年關(guān)中將領(lǐng),擁兵割據(jù)一方。后梁興聯(lián)合馬超、韓遂、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成宜、馬玩、楊秋
-
皇甫(fǔ)酈(lì),皇甫嵩之子。嵩從子酈。時在軍中,說嵩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
-
李肅(?-192年),漢騎都尉。永漢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書仆射士孫瑞、卓將呂布共謀誅卓。是時,天子有疾
-
郭圖(?-205年),字公則,潁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zhàn)時力主趁機(jī)偷襲曹營,
-
吳子蘭(?~200年),后漢的昭信將軍,參與了董承暗殺曹操的計劃,被曹操發(fā)現(xiàn)后處刑。
-
龐德公,字尚長(《四庫全書·卮林》據(jù)《宋書》),是中國東漢末年的名士,荊州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
-
曹安民(?—197年),名不詳,字安民,東漢時期人物,曹操之侄,曹昂的堂兄弟,曹丕的堂兄,死于宛城之戰(zhàn)。
-
郭嘉(170-207)字奉孝,漢族,潁川陽翟(今中國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謀士。他原先在實力較強(qiáng)的袁
-
姜敘,字伯奕,天水郡冀縣人。活躍于東漢末年至魏國前期。官至撫夷將軍。與楊阜是姑表兄弟,敘之母是阜之姑
-
耿紀(jì)(?-218年),字季行,東漢末期人物。祖先為耿弇。少有美名,初為丞相掾,后遷侍中,守少府。建安二十
-
馬元義(?-184年),黃巾大方首領(lǐng),召集荊、揚地區(qū)道眾數(shù)萬人到鄴(今河北臨漳),與冀州道徒會合。往來洛
-
李典(生卒年不詳),字曼成,東漢末年名將。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巨野)人。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
-
張楊,1967年出生于北京,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xué)院導(dǎo)演系,中國內(nèi)地導(dǎo)演、編劇。1997年,憑借個人首部電影《愛情
-
劉繇(156197),男,字正禮,東萊牟平人。為后漢皇室的遠(yuǎn)親。東漢揚州刺史。袁術(shù)稱帝時,劉繇率軍抵抗袁術(shù)
-
陶謙字恭祖,丹陽(今安徽當(dāng)涂東北)人。東漢末割據(jù)徐州,保境安民,為戰(zhàn)亂中比較穩(wěn)定的地方。后曹操的父親被
-
袁術(shù)(?-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紹之弟。初為虎賁中郎將
-
劉焉(?-194年),字君郎(《華陽國志》又作君朗)。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西漢魯恭王劉馀(漢景帝第
-
韓馥(?-192)東漢末官吏。字文節(jié),潁川(治今河南禹縣)人。為御史中丞。董卓舉其為冀州牧。獻(xiàn)帝初平元年
-
張魯,字公祺(《后漢書》作公旗)。祖籍沛國豐縣,東漢末年割據(jù)漢中一帶的軍閥,據(jù)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
-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xiāng)袁老村)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
-
王朗,字:景興。生卒:?——228。籍貫:徐州 東海(今江蘇)。官職:司徒。謚號:成侯。終屬:魏。家庭成
-
劉表(142-208)字景升,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東漢末年名士,漢室宗親是魯恭王劉佘后代,歷史記載身長八
-
公孫瓚(?199)字伯珪,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獻(xiàn)帝年間占據(jù)幽州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
張繡(?—207年),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yuǎn))人。驃騎將軍張濟(jì)的從子。東漢末年割據(jù)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
呂布(公元161年—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今內(nèi)蒙古包頭市)人。東漢末期的著名武將。在民間有“人中呂
-
士燮(粵語:Si6 Sip3,越南語:S? Nhi?p;137年-226年),字威彥,蒼梧 廣信(今廣西 梧州)人。漢末三國
-
公孫度(150年-204年),字升濟(jì),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少隨父遷居玄菟郡。初為玄菟小吏,繼升尚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