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李貞乾(1903-1942) 江蘇省豐縣李新莊人。1927年他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徐州師范,是年任豐縣師范校長,兼國民黨豐縣縣黨部執(zhí)行委員。因袒護進步學生,引起縣黨部的不滿,后調任豐縣中學校長。
1935年春,李貞乾結識了中共徐海埠特委秘書孫叔平,因政見一致結為密友。孫叔平勸他退出國民黨,專門從事教育工作。李貞乾接受了孫的意見,辭去國民黨豐縣執(zhí)委的職務。他在此期間,攻讀了《政治經(jīng)濟學》、《資本論》等進步書籍,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
“七·七”事變后,李貞乾在中共徐州特委領導下,以豐縣中學為基礎,組織了“青年抗日救國服務團”,演節(jié)目,搞宣傳,使抗日救亡運動的烈火燃遍豐縣城。國民黨當局極為恐慌,揚言要逮捕“服務團”的后臺孫叔平及進步學生王效斌、梁步庭、王曉旭等。李貞乾知道后,義憤填胸,親自到國民黨縣黨部辯理,縣黨部理屈詞窮,未敢下手。不久,李貞乾正式退出了國民黨。
1938年春,經(jīng)王文斌介紹,李貞乾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黨的領導下,他的家鄉(xiāng)--李新莊成立了豐縣抗日游擊隊第六中隊。6月中旬六中隊又與華山鎮(zhèn)抗日游擊隊合編為蘇魯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八路軍蘇魯挺進支隊),李貞乾任隊長,王文斌任政委。二總隊活動在李新莊一帶,李貞乾家的槍支、糧食、馬匹都獻給了二總隊,全家26口都參加了抗日工作。這年夏,日軍從碭山沿公路向單縣進犯,李貞乾運用游擊戰(zhàn)術,帶隊埋伏在公路兩側,乘勢襲擊敵人,打死打傷日軍數(shù)十人。
1938年9月,李貞乾指揮二總隊與豐、沛、肖、碭、單5縣的抗日武裝力量集中到豐縣北部圍殲漢奸王獻臣部,經(jīng)過21天的戰(zhàn)斗,取得了輝煌的戰(zhàn)果。王獻臣賊心不死,又勾結日軍,襲擊二總隊后方--李新莊、閆莊、溫莊,抗日游擊隊協(xié)同民兵,斃傷日軍20多人,偽軍30多人。
1939年6月,李貞乾率隊挺進魚臺,谷亭一戰(zhàn),消滅日、偽軍700余人,并活捉偽縣長朱啟森。7月被魚臺縣10個群眾團體選為該縣抗日政府縣長。1940年湖西專員公署成立,李貞乾任專員,他認真貫徹黨中央指示,迅速成立了專區(qū)、縣、區(qū)、村四級政權,同時建立縣大隊、區(qū)中隊、村民兵小隊等抗日武裝,還成立了各級農(nóng)救會、青年抗日先鋒隊、婦聯(lián)、兒童團等抗日群眾團體。
1942年12月20日,日本侵略軍石井師團糾集步騎炮兵及各縣偽軍10000多人,對湖西抗日根據(jù)地實行拉網(wǎng)合圍,李貞乾率領專署機關、部隊奮勇抵抗。突圍時,不幸中彈,以身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