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jīng)歷
帕威·帕利科斯基出生于波蘭華沙,雙親是波蘭知識分子。帕威·帕利科斯基在14歲離開波蘭,在德國和意大利生活,之后定居于英國。
演藝經(jīng)歷
1992年,因拍攝紀錄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旅行》而進入電影界。
1998年,首次執(zhí)導的電影《斯丁格》入選當年戛納導演雙周單元。該片由小謝爾蓋·波德洛夫、安娜·弗萊爾等人參與出演。
2000年1月1日,執(zhí)導由帕迪·康斯戴恩、派瑞·本森等人出演的劇情片《單親相愛的日子》上映;2月,憑借執(zhí)導的劇情片《單親相愛的日子》獲得第5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有前途新人卡爾·弗雷曼獎,該片獲得亞歷山大·柯達獎最佳英國電影獎提名;12月,憑借執(zhí)導的劇情片《單親相愛的日子》獲得第14屆歐洲電影獎歐洲年度發(fā)現(xiàn)獎提名。
2004年,他導演的同性電影《夏日之戀》再獲肯定,獲得當年最佳歐洲電影提名。
2011年,他帶來的第四部電影《巴黎五區(qū)的女人》口碑不佳。
2013年,他執(zhí)導的首部波蘭語電影《修女艾達》贏得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第6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以及多個美國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外語片獎。
2014年12月14日,在第27屆歐洲電影獎中憑借作品《修女艾達》榮獲最佳影片獎。
2015年2月,執(zhí)導的影片《修女艾達》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同年,擔任威尼斯電影節(jié)評委。
2018年4月12日,執(zhí)導的電影《冷戰(zhàn)》入圍第71屆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5月;憑借執(zhí)導的影片《冷戰(zhàn)》獲得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12月,憑借電影《冷戰(zhàn)》獲得第31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
2019年1月22日,憑借《冷戰(zhàn)》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5月,擔任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評委。
主要作品
編劇作品
上映時間? | 片名? |
---|---|
2018年 | 冷戰(zhàn) |
2017年 | Cold War |
2013年 | 修女艾達 |
2011年 | 巴黎五區(qū)的女人 |
2004年 | 我的夏日之戀 |
2000年 | 單親雙愛的日子 |
1998年 | 斯丁格 |
導演作品
上映時間? | 片名? |
---|---|
2018年 | 冷戰(zhàn) |
2017年 | Cold War |
2013年 | 修女艾達 |
2011年 | 巴黎五區(qū)的女人 |
2004年 | 我的夏日之戀 |
2000年 | 單親雙愛的日子 |
1998年 | 斯丁格 |
1992年 | Dostoevsky’s Travels |
演員作品
上映時間? | 片名? |
---|---|
2013年 | 巴黎北站 |
個人生活
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于2004年至2007年在牛津布魯克斯大學擔任創(chuàng)意藝術研究員。他在英國國家電影學院和華沙瓦伊達電影學院教授電影導演和編劇。除了他的母語波蘭語,他還會講六種語言,包括德語和俄語。
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的妻子在2006年患上嚴重疾病,幾個月后去世。他們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他的孩子們上大學之后,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搬到了巴黎,后來搬到了華沙,在那里他住在他兒時的家附近。2017年底,他與波蘭模特和女演員Ma?gosiaBela結(jié)婚。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2019 第91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冷戰(zhàn)(提名) 2019 第91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冷戰(zhàn)(提名) 2015 第87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修女艾達(獲獎) |
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 |
2018 第71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冷戰(zhàn)(獲獎) 2018 第71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冷戰(zhàn)(提名) |
歐洲電影獎 |
2014 第27屆 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修女艾達(獲獎) 2014 第27屆 歐洲電影獎最佳編劇獎 修女艾達(獲獎) 2014 第27屆 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修女艾達(獲獎) 2014 第27屆 歐洲電影獎觀眾獎 修女艾達(獲獎) 2005 第18屆 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我的夏日之戀 (提名) 2005 第18屆 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我的夏日之戀 (提名) 2001 第14屆 歐洲電影獎歐洲年度發(fā)現(xiàn) 單親雙愛的日子 (提名) 1992 第5屆 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特別提及 Dostoevsky's Travels (獲獎)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2015 第68屆 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 修女艾達(獲獎) 2005 第58屆 英國電影學院獎亞歷山大·柯達獎最佳英國電影 我的夏日之戀(獲獎) 2001 第58屆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有前途新人卡爾·弗雷曼獎 單親雙愛的日子 (獲獎) 2001 第54屆 英國電影學院獎亞歷山大·柯達獎最佳英國電影 單親雙愛的日子 (提名) |
法國電影凱撒獎 |
2015 第40屆 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 修女艾達(提名) |
西班牙電影戈雅獎 |
2015 第29屆 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修女艾達(獲獎) |
意大利大衛(wèi)獎 |
2014 第58屆 意大利大衛(wèi)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修女艾達(提名) |
倫敦電影節(jié) |
2013 第57屆 倫敦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大獎 修女艾達(獲獎) |
薩拉熱窩電影節(jié) |
2019 第25屆 薩拉熱窩電影節(jié)“薩拉熱窩之心榮譽獎” ?(獲獎) |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xié)會獎 |
2019 第53屆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冷戰(zhàn) (獲獎) |
倫敦影評人協(xié)會獎 |
2019 第39屆 倫敦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冷戰(zhàn) (獲獎) 2019 第39屆 倫敦影評人協(xié)會獎技術成就獎 冷戰(zhàn) (獲獎) |
美國國家評論協(xié)會獎 |
2018 第90屆 美國國家評論協(xié)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冷戰(zhàn) (獲獎) |
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獎 |
2018 第84屆 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冷戰(zhàn) (獲獎) |
亞特蘭大影評人協(xié)會獎 |
2018 第3屆 亞特蘭大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冷戰(zhàn) (獲獎) |
紐約在線影評人獎 |
2018 第19屆 紐約在線影評人獎最佳外語片獎 冷戰(zhàn) (獲獎) |
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獎 |
2014 第80屆 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修女艾達 (獲獎) |
洛杉磯影評人協(xié)會獎 |
2014 第40屆 洛杉磯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修女艾達 (獲獎) |
舊金山影評人協(xié)會獎 |
2014 第13屆 舊金山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修女艾達 (獲獎) |
獨立精神獎 |
2014 第30屆 獨立精神獎最佳國際電影獎 修女艾達(獲獎) |
芝加哥國際電影節(jié) |
2011 第47屆 芝加哥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國際專題獎 巴黎五區(qū)的女人 (獲獎) |
人物評價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自《修女艾達》起就塑造起復古美學風格,艾達尋根的過程,是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向歷史投去的一瞥。在《冷戰(zhàn)》中,他用迷人的黑白攝影,記錄下在人身自由,精神自由被限制的冷戰(zhàn)年月,人依然可以愛得如此自由奔放。(騰訊網(wǎng)、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1905電影網(wǎng)綜合評)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顯然是一個對于外部形式、色調(diào)和構圖有著嚴格自我要求的導演,某種程度上,在他的導筒之下,構圖與黑白色調(diào)是參與敘事的,甚至,這些外在形式造就的莊嚴、肅殺的風格本身就是意味著精神指向。(《中國新聞周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