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
史書第一次提到他是679年,當時他在 尚書省任左司郎中。他仗著唐高宗恩寵,多行不法,欺壓同僚,遭到 侍御史 狄仁杰彈劾,高宗本想放過他,但狄仁杰堅持己見,指出唐朝并不缺少和王本立一樣才干的人。高宗讓步了,同意處罰王立本。683年, 東突厥可汗 骨咄祿襲擊鄰近的單于總督府,俘殺司馬張行師。此時王本立任 勝州 都督,高宗命他和 夏州都督 李崇義一同防御東突厥進攻,但史書沒有記載下文如何。
唐睿宗年間
就在683年,唐高宗駕崩,太子 李哲繼位為 唐中宗,但武皇后(即后來的 武則天)以太后攝政,掌握實權。684年春,中宗表現(xiàn)出獨立執(zhí)政的跡象,被武后廢黜,改立其弟豫王 李旦為帝,即 唐睿宗,她本人愈發(fā)掌控實權。687年,武后信任的謀士 劉祎之被彈劾收受契丹首領 孫萬榮賄賂及與已故宰相 許敬宗妾通奸。史書則暗示劉祎之被彈劾是因為武后收到舉報稱他希望她還政睿宗,被武后視為叛徒。武后命時任 肅州刺史的王立本調(diào)查此事。當王本立到劉祎之府上宣讀武后的敕令時,劉祎之說:“沒有經(jīng)過鳳閣鸞臺簽署的怎么能叫敕令?”王本立回報武后,武后大怒,賜劉祎之自盡。
688年,王本立任夏官侍郎,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為實質(zhì)宰相。次年,他的宰相銜又被升為同鳳閣鸞臺三品。當他在690年春罷相改任 地官尚書時,被稱作“宰相、左肅政大夫”。僅1個月后,他就死了——《 資治通鑒》沒有記載他的死因,但《新唐書本紀第四 則天皇后》稱他是被處決的。
注釋及參考文獻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
《新唐書》卷四
《 資治通鑒》卷二百零二、卷二百零三、卷二百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