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印象
? 揚帆但信風
——張暉書法印象
我所知的張暉先生,少時喜愛紙、墨,點畫撇捺,信筆涂鴉之間,頗有幾分癡迷。隔窗望月,霧中見花,有朦朧之中的眷念,有混沌初開的情竇。
青年時期,始知書法有道,從師而習之。手不釋卷,夜不能寐,不看池水淺,但求功夫深。曾經(jīng)滄海,除卻巫山,矢志不渝。
二十年描紅,十年悟道。對經(jīng)典范本的堅守與操行,對碑帖摩崖的拆解與研習,對現(xiàn)代元素在線條中的確立與表現(xiàn),且行且讀中,有了個人獨特的理解與參悟。在全國書法大獎賽中頻頻獲獎,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接納為會員,尤其是其作品入展第十一屆全國書法展覽,以強勁的實力顯示了他的書法藝術已處于良好的上升期。其在所圖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一個從河湖港汊中走來的書生,一個于滿垸蓮花之中嶄露頭角的年輕書家,其背后歷練之艱辛往往是少為人知的。
當我們對“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傳統(tǒng)書寫法則棄如敝屐之時,當書法作為文字交流的日常功用逐漸消亡之時,書法作為一種純粹的藝術,其魅力更加凸現(xiàn),書法藝術其獨特的審美價值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顯得光彩奪目,這就為具有新銳意識的年輕書家的脫穎而出準備了必要條件。
當然,這樣的書家也必須具有某種與眾不同的特質。
張暉先生諸體皆有研究,于隸書更見功底。
文雅閑適,意境飄逸。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體態(tài)的間架結構,洋溢著書卷之氣,有飄然物外的靈動之感。字里行間,古人隸法及秦漢簡帛、鐘鼎文字、古璽、詔版、漢印等經(jīng)典元素,約隱約現(xiàn)。在我看來,江漢平原,魚米之鄉(xiāng)的富足,楚文化的儒雅,對張暉先生性格的形成大有裨益,對其作品的影響也無處不在。竹籬茅舍,楊柳荷花,看云起云落,與鄰翁對飲,超然脫俗。
適度張揚,內斂沉穩(wěn)。點畫有度,撇捺多變,左呼右應,虛實相生。既保持了漢隸工整規(guī)范的古樸,又有各種書法技巧的相互融補。于濁浪排空之下而顯湖水的寧靜,于風雨揮灑之后而顯花朵之上水珠的晶瑩剔透。豪放而不乏沉穩(wěn),飄逸而具有力度。
書法藝術成就的取得在謀與不謀之間。謀者,是對書法基本功常年的浸潤,是對藝術本質探求的鍥而不舍;不謀者,則是不為名利而鉆營。這樣的堅守與操行,需要韌性,更需要高出物質與享樂之上的視野。在書法之外練功力,在修身養(yǎng)性上求境界,張暉先生對此有身體力行的感悟。
誠然,張暉先生的藝術之路才啟程,“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是謂祝福。此外,我還以唐代皇甫松的一首小詩作為勉勵:
“船動湖光滟滟秋,貪看年少信舡流。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睍矣跁ㄋ囆g,很有些像隔水拋蓮子的境況,總是被一種復雜的情緒所纏繞。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其中,還是在局外?在傾心揣摩之上。
(李詩德 中國作協(xié)會員[5]、《作家林》雜志主編、荊門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
藝術經(jīng)歷
一、書法作品入展獲獎情況
2003年,湖北省第五屆書法展覽入展
2004年,湖北省第十二屆“楚天群星獎”銅獎
2007年,湖北省第十三屆“楚天群星獎”銅獎
2008年,湖北省第六屆書法展覽入展
2009年,全國第二屆隸書大展入選(中國書協(xié)主辦)
湖北書法晉京展(中國美術館)入展
2010年,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藝術展入圍(中國書協(xié)主辦)
湖北省第十四屆“楚天群星獎”金獎
2011年,獲湖北省黨委辦公廳(室)系統(tǒng)勤政廉政書畫展一等獎
2011年,獲荊門市委、市政府頒發(fā)的2009-2010年度“象山文藝獎”優(yōu)秀作品獎
2012年,湖北省第七屆書法展覽入展
2013年,全國首屆臨書展入展(中國書協(xié)主辦)
第二屆“平復帖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入展(中國書協(xié)主辦)
首屆“西狹頌”全國書法大展中獲優(yōu)秀作品獎(最高獎,中國書協(xié)主辦)
全國首屆“沈延毅獎”書法篆刻作品展(中國書協(xié)主辦)
全國“鐵人杯”書法作品展入展(中國書協(xié)主辦)
湖北省書協(xié)成立30周年書法展入展
2014年,獲湖北省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優(yōu)秀獎(最高獎)
入選湖北省文聯(lián)優(yōu)秀中青年文藝人才庫(湖北省文聯(lián))
2015年,全國第二屆手卷書法作品展入展(中國書協(xié)主辦)
全國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入展(中國書協(xié)主辦)
評為湖北省百名書法優(yōu)秀人才(湖北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
評為首屆“荊門名家”(荊門市委人才辦、市委宣傳部)
作品一覽
張暉部分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