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年輕時的游石命生性好斗,好武若癡,但聞何處有精擅技擊的好手,無論遠近必將登門切磋,以武會友,獲勝后也從不炫耀,故常與人打斗而又風評極佳。中年后,曾受同鄉(xiāng)之邀率弟子數(shù)赴漢口寶慶碼頭,在“寶幫”中傳授武功并應對搶碼頭者。所謂“寶幫”是武漢的寶慶會館與寶慶碼頭的業(yè)主、工人以及新化的航運業(yè)主、工人所組成的幫會。新化在清代歸屬于寶慶府,在武漢的新化人被稱為“寶古佬”。這種純由新化人聚集在一起自保的組織被稱為“寶幫”。當時航運是最為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而大都市的碼頭則是風云際會龍蛇混雜的所在,漢口的寶慶碼頭是新化的專用碼頭,是早年新化人憑自己的智慧和武功打下來的。主要用于?窟\輸煤炭的毛板船,為梅山地域與中原各地的物資流通起到交通樞紐的作用。因碼頭的位置極佳,對此眼紅的各地幫會多如牛毛,也就經(jīng)常會有不同規(guī)模的打斗事件。游石命在寶慶碼頭雖然很少出手,但他在“寶幫”中公開組織弟子演練武技后,使碼頭的爭斗逐漸平靜下來。辛亥革命前夕,同盟會元老、中部同盟會總務會議長、新化人譚人風受命聯(lián)絡社會各界力量策應武昌起義,聞游石命之名,以民族大義前往說之,游石命欣然從命,率兒子游國華及“寶幫”幫眾隨譚人風參加武昌起義。譚人鳳在武昌起義后,參與湖北軍政府的籌建,促湘援鄂,游國華受命赴岳陽留守師任國術教官,游石命則護衛(wèi)在譚人鳳身邊,奔走于全國各地從事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革命活動。
民國九年(1920年)譚人鳳在上海因病逝世,梅孫中山先生親自為其治喪,譚人鳳在臨終前將游石命推薦給中山先生,譚公去世后,游石命依其遺命命,跟隨中山先生行保鏢護衛(wèi)之責,一年后,其子游國華在岳陽任上因傷病過世,游石命乃辭別中山先生返鄉(xiāng)。隱居老家新化游家佛光垅,全力培養(yǎng)其孫游本恒,并整理梅山派歷代所傳本經(jīng),手書《梅山拳譜》傳于其孫游本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