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加官賜爵
于烈是鎮(zhèn)南將軍于栗磾之孫,尚書令于洛拔的長子,善于射箭,寡言少語,有種不可侵犯的神色。年輕時擔(dān)任羽林中郎,后升任羽林中郎將。延興初年(471年),奉命負責(zé)寧光宮宿衛(wèi)之事。后升任屯田給納。
太和初年(477年),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元目辰,長安鎮(zhèn)將陳提等人,貪婪殘暴不守法紀,于烈受孝文帝元宏詔令對他們立案追究,查獲全部贓物,尉洛侯、元目辰等都被處以極刑,陳提因罪被貶謫到邊地。于烈以本官代理秦、雍二州刺史。后升任司衛(wèi)監(jiān),總督宮禁軍隊。于烈跟隨孝文帝到中山,孝文帝回朝時臨時駐扎在肆州,司空茍頹上表奏明僧人法秀蠱惑百姓,圖謀不軌,孝文帝命于烈和吏部尚書從驛道馳往征討。剛好法秀已被平定,于烈改任左衛(wèi)將軍,賜封爵位為昌國子。后升任殿中尚書,賜給帛三千匹。
孝文器重
當(dāng)時孝文帝年幼,由其祖母馮太后臨朝聽政,于烈和元歪、陸叡、李沖等人都被賜予金策,享有“有罪不死”的特權(quán)。加任散騎常侍,升任前將軍,進封洛陽侯。不久改任衛(wèi)尉卿。跟隨孝文帝南征,擔(dān)任鎮(zhèn)南將軍。
孝文帝遷都洛陽時,人人都依戀舊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多有不同意的議論,孝文帝詢問于烈的意見。于烈回答說:“陛下圣明,深謀遠慮,這不是我所能窺測的。如果要我說心里的話,樂意遷都與留戀舊都,我心中各占一半。”孝文帝說:“你既然不明說不同意,那就是同意,我深深感到不說出來的好處。你最好是暫且回到舊都,以鎮(zhèn)守代邑!毙⑽牡垭妨钆f都的所有政務(wù),一切都委托于烈處理。孝文帝來到平城,握著于烈的手說:“朝廷宗廟至關(guān)重要,保護和守衛(wèi)它的責(zé)任并不輕,你應(yīng)當(dāng)好好敬奉先帝靈駕,到時候遷往洛陽。我把此事托付給你,此事并非不重要!庇诹液透哧柾踉阂坏婪钸w先帝神主到洛陽,孝文帝嘉獎他的功勛和忠誠,授任他為光祿卿。
太和十九年(495年),朝廷大選文武百官,于烈的兒子于登按照慣例請求升官。于烈給孝文帝上表說:“我對于陛下來說也許是一個近臣,對下決不輕易引薦一個人,不使所受恩寵超出分外,以求承受不應(yīng)得的榮祿。當(dāng)今處在圣明之朝,按理應(yīng)當(dāng)謙讓,但我的兒子于登托人要求進取,這是為臣平素對他沒有好好教訓(xùn)所致,請求陛下對我進行處罰!毙⑽牡壅f:“這是有見識的人所說的話,不想于烈能夠這樣做!庇谑蔷鸵娪诘,下令說:“我現(xiàn)在要在新的都城創(chuàng)立禮制,明確地昭示天下,你的父親卻進上表示謙讓的表章,有正直之士的風(fēng)范,所以晉升你為太子翊軍校尉!庇质谌斡诹疑ⅡT常侍之職,封為聊城縣開國子,食邑二百戶。
穆泰、陸叡在平城謀反時,孝文帝親臨代都,穆泰等人伏法。孝文帝賜給于烈和李沖以璽書,表述金策之意。這些叛逆之人,是代地的舊族,共同作惡的人很多,只有于烈的宗族沒有參與。孝文帝贊賞他忠誠的節(jié)操,對他越發(fā)器重。孝文帝嘆惜說:“元儼能夠在關(guān)鍵時刻決斷威恩,自己不與叛逆之人同流,然而作為朝臣為君盡忠而剛猛果斷,他不如于烈。那時如果于烈在代都,必定會當(dāng)即斬下逆賊三五個首級。于烈的節(jié)操氣概,不亞于金日磾!
孝文帝授任于烈領(lǐng)軍將軍之職。于烈以領(lǐng)軍將軍的身份跟隨孝文帝征討荊、沔,并被賜予鼓吹一部。孝文帝對彭城王元勰說:“于烈是先朝元老,智勇雙全,軍中的大計,應(yīng)當(dāng)讓他參與共同議決!蓖疣J和鄧州已經(jīng)平定,孝文帝回到洛陽,論功行賞授任于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南朝齊皇帝蕭寶卷派遣太尉陳顯達侵犯馬圈,孝文帝帶病親往征討,抓著于烈的手說:“京都空虛,應(yīng)當(dāng)嚴加保衛(wèi)。你可以鎮(zhèn)守二宮,以收籠遠近各地的人心!标愶@達兵敗撤軍,孝文帝在行宮駕崩,彭城王元勰總領(lǐng)六軍,秘密地返回京城,聲稱孝文帝下詔召皇太子元恪前往魯陽會合。因為于烈身負留守京師的重任,元勰就秘密告訴他孝文帝駕崩的惡訊。于烈處置各種事務(wù),毫不動神色。
參掌機密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元恪即位,是為宣武帝。宣武帝即位后,于烈受到的寵愛信任一如既往。咸陽王元禧為宰輔,權(quán)重一時,他曾派一名家奴向于烈傳話說:“我須配備舊羽林勇士執(zhí)儀仗隨我出入,領(lǐng)軍應(yīng)給我派遣。”于烈說:“天子正在居喪,朝中一切事情都歸你宰輔處置,我當(dāng)領(lǐng)軍只知道掌管宮中宿衛(wèi),皇帝有詔不敢違反,而從道理上說不能私下里派給。”家奴惘然而返,把于烈的話傳報給元禧。元禧又派人對于烈說:“我原是天子的兒子,當(dāng)今天子的叔父,我的命令與皇帝詔令有什么不同?”于烈臉色嚴肅的回答說:“我一向就不曾說咸陽王不是天子的兒子、叔叔。假若是皇帝詔令,就應(yīng)派遣官家的人前來,為什么派私家奴仆前來索要官家的羽林軍,我于烈的頭顱你可以拿去,但羽林你是得不到的!”元禧厭惡于烈的剛直,就計劃要貶謫他,于是授任于烈為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征北將軍、恒州刺史。于烈不愿接受地方官的職務(wù),頻頻上表請求辭職,宣武帝都寬厚地予以拒絕。于烈就對彭城王元勰說:“難道殿下忘記先帝在南陽時的詔命嗎?竟然逼迫老夫到這種地步。”于是就借有病而堅決請求辭職。
宣武帝因為元禧等人專制擅權(quán),暗中謀劃要廢黜他。適逢景明二年(501年)正月春祭宗廟,三公都在廟中齋戒,宣武帝在夜晚召來于烈之子于忠,對他說:“你父親忠誠公允,堅貞剛正,是社稷之臣。要他明天早上入宮,我有事情要處置!庇谥曳钤t而出。第二天清晨,于烈來到,宣武帝對他下令說:“各位叔父輕侮怠慢,逐漸覺得不可信任,現(xiàn)在想要你用兵召他們前來,你能辦到嗎?”于烈回答說:“老臣身仕兩朝,因為干練勇猛頗得皇帝賞識。今日此事,我當(dāng)然不敢推辭!庇谑菐ьI(lǐng)宮禁宿衛(wèi)六十多人,宣讀宣武帝的旨意召元禧、元勰和北海王元詳,護衛(wèi)送到宣武帝跟前。諸王公都向宣武帝跪拜聽命。宣武帝授任于烈為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領(lǐng)軍將軍,進封爵位為侯爵,增賜食邑三百戶,連同原先所賜共五百戶。從此之后,于烈長期在宮禁中任事,朝廷的機密大事,他都有參與。
因病去世
元禧陰謀反叛朝廷時,武興王楊集始騎馬飛馳到北邙報告宣武帝。當(dāng)時宣武帝正在野外捕獵飛禽,左右的人分散在各處,身邊值勤保衛(wèi)的人沒有幾個,倉猝之際,他感到無計可施。就命于烈之子于忠前往探聽元禧的虛實。于烈當(dāng)時留守宮中,已經(jīng)有所安排和防備,讓于忠代替他啟奏宣武帝說:“臣雖然老朽年邁,但心力還可以,這般人如此猖狂,也不足為慮。愿陛下車駕徐緩還京,以安定天下之心!毙涞勐牶螅中牢肯矏。到宣武帝回到宮中時,元禧已經(jīng)遁逃。宣武帝詔令于烈派直閣叔孫侯帶領(lǐng)虎賁衛(wèi)士三千人追趕,擒獲元禧。
于烈弟弟于勁的女兒宣武順皇后于氏是宣武帝的皇后。宣武順皇后成為皇后之后,于烈以伯父之尊,更加受到優(yōu)待。景明二年(501年)八月,于烈突然患病去世,時年六十五歲。宣武帝在朝堂上哀悼,賜給貴族享用的最好的棺材,朝服一套,衣一套;賜錢二百萬,布五百匹;追贈他為使持節(jié)、侍中、大將軍、太尉公、雍州刺史;追封鉅鹿郡開國公,增加食邑五百戶,加上以前的食邑共一千戶。
歷史評價
元宏:①“于烈先朝舊德,智勇兼有,軍之大計,宜共參決。”;②:“元儼決斷威恩,深自不惡,然而為臣盡忠猛決,不如于烈也。爾日烈在代都,必即斬其五三元首耳。于烈之節(jié)概,不謝金日磾也!
元恪:“忠允貞固,社稷之臣!
魏收《魏書》、李延壽《北史》:“烈氣概沉遠,受任艱危之際,有柱石之質(zhì),殆御侮之臣!
史籍記載
《魏書·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
《北史·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一》
家族成員
父祖
祖父:于栗磾,官至鎮(zhèn)南將軍、枋頭都將。
父親:于洛拔,官至侍中、尚書令。
弟弟
于敦,征虜將軍、恒州刺史。
于果,朔華并恒四州刺史。
于勁,太尉,生下宣武順皇后于氏
于須,鎮(zhèn)南將軍、肆州刺史。
于文仁,太中大夫。
于天恩,遼西太守。
兒子
于祚,振威將軍、沃野鎮(zhèn)將。
于忠,尚書右仆射、侍中。
于景,征虜將軍、懷荒鎮(zhèn)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