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
甲寅歲重登候濤山①
(一)
認識雄關(guān)第一頭②,山靈招我雨初收③。
紅墻詩自題前度,白發(fā)人重上此樓。
島國恍從云外見,蓬壺仍向鏡中浮。
卅年風景何曾異, 戰(zhàn)艦無端忽備秋。
注 ①甲寅歲:清咸豐四年(1854)。 ②雄關(guān):指鎮(zhèn)海關(guān)。 ③山靈:山神!垛仔盼摹罚骸按ê笞尩拢届`景從。”
(二)
萬里梯航大小東①,尉佗敢說搗虛空。
纛旗依島連云黑②,賊火乘潮匝海紅。
終見思循歸撲滅,可知俞戚是英雄③。
黃巖孫鎮(zhèn)強人意,俘馘時時入浙中④。
注 ①梯航:梯與船,登山渡水工具,此意謂登山航海。 ②纛:軍中大旗。 ③俞戚:明俞大猷、戚繼光,皆保衛(wèi)國土將領(lǐng)。 ④俘馘:清代戰(zhàn)爭時,割敵人左耳謂馘。視割耳多少,可向軍中報殺敵請功。
子規(guī)①
不盡羈魂到處飛,聲聲只是怨斜暉。
自憐家國無尋處,苦向東風勸客歸。
注 ①子規(guī):鳥名,又稱杜宇、杜鵑。《成都記》:“杜宇(曾七國為王稱望帝)死,其魂化為鳥,名子規(guī)、杜鵑。其鳥附魂悲啼。哀聲凄切,自憐家國易主難歸,啼聲中長號勸人歸去,歸去!”
昆亭劉子緯、柴橋胡象黃過訪洪谷,值余他往,因有秋間之約,詩以酬之。
偶為山林趣,來從谷口耕。
勞君徒枉駕,愧我未逃名①。
霽日泉源潔②,秋風桂樹榮。
前期知有待,應(yīng)恕少將迎。
注 ①逃名:謂避名聲而不居。白居易《香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重題東壁》:“匡廬便是逃名地,司馬仍送為老官! ②霽:雨雪后天氣轉(zhuǎn)晴。
觀海
直上最高臺,濤頭怒正開。
勢浮大地去, 聲逐萬雷來。
定自鴻荒始①,難將消息推。
欲知天盡處, 一片白云堆。
注 ①鴻荒:太古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