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姓名:豐存芳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南宋
籍貫:浙江省寧波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人物簡介
豐存芳,字公茂。南宋政治人物。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人。
豐稷之孫。曾任太平州副職(太平州倅)。宋端宗景炎初年,有蒙古兵攻至,知州孟知縉欲降,存芳極力勸阻,知縉不聽。後孟知縉竟引蒙古兵屠其全家,豐存芳不屈而死。同死者有十八人。
豐姓源出
第一個淵源:源于高辛氏,出自上古時期帝嚳臣子豐侯且,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帝嚳高辛氏,名姬俊,又名高陽氏,號亡斤,公元前2315~前2213年待考,是軒轅黃帝的曾孫,少昊金天氏的孫子,在位七十年。青銅銘文記載:“黃帝初祖在虞,虞帝始祖在辛,高辛元年,歲在大梁! 高辛氏執(zhí)政時期,屬下有臣子叫豐侯且,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豐氏,在后來的文字簡化過程中,“豐”字被簡化為“豐”字,該支豐氏族人多有順勢簡改為豐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源于姜姓,出遠(yuǎn)古時期帝嚳之妃陳豐,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陳豐,亦稱陳鋒,她是遠(yuǎn)古時期帝嚳的妃子,后世的堯帝就是她所生的。 這在史籍《前漢·古今人表》中有記載:“陳豐,帝嚳妃,生堯。師古曰:即陳鋒也! 在帝嚳的支庶子孫中以及陳豐的族人中,有以先祖母的名字為姓氏者,稱陳豐氏、陳鋒氏,再后有省文分衍為單姓豐氏、陳氏者;在后來的文字簡化過程中,“豐”字被簡化為“豐”字,該支豐氏族人多有順勢簡改為豐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于姜姓,出自殷商時期古逢國君主豐伯,屬于以先祖名號為氏。 商王朝時期,在膠東半島有一個姜姓諸侯國,叫逢國。 據(jù)史籍《左傳》、典籍《國語》的記載,東夷姜姓逢國之君,稱豐伯,亦稱逢伯,為殷、周之際的姜姓諸侯,世居齊地,故址在今山東省益都縣的西北部。 到了周成王姬誦繼位之后,其叔父管叔、蔡叔聯(lián)合了武庚祿父、東夷之國、殷商遺民等發(fā)動叛亂,持續(xù)了三年之久方被周公旦所剿滅。由于逢國在當(dāng)時也參與了叛亂,因此國君豐伯被廢黜了爵位。 豐伯被廢黜,其逢國亦因此被廢除而消亡,地歸齊國。 逢國滅亡之后,其王族后裔以及國民中有以國君名號為姓氏者,稱豐氏;在后來的文字簡化過程中,“豐”字被簡化為“豐”字,該支豐氏族人多有順勢簡改為豐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十七個兒子姬子于之后,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jù)史籍《姓篡》、《通志·氏族略》等記載:豐氏、酆氏始祖為周文王姬昌之子子于,起源于西周初年。 豐,本為商王朝末期崇國君主崇侯虎的屬地。周文王滅崇國后,改其地名為豐邑。到周武王姬發(fā)滅商建周王朝之后,敕封自己的弟弟、即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姬子于在豐邑,拱衛(wèi)京畿,爵為侯爵,史稱“豐侯”。這在史籍《史記》中記載為:“豐國,侯爵,始封文王子。今陜西西安戶縣東五里有豐城。”杜預(yù)注“豐國在始平戶縣東! 但因為豐侯太喜歡酗酒了,常常因此誤事,周王室貴族們都覺得由他去治理極其重要的豐邑很不合適,因此意見紛紛。 到了周成王姬誦執(zhí)政后期,就改變了周武王的旨意,不再讓豐侯當(dāng)豐國的首領(lǐng)了。按史籍《竹書紀(jì)年》的記載:“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從,歸于宗周,遂正百官,黜豐侯!币簿褪窃诠1084年(待考),周成王廢黜了愛酗酒誤事的豐侯,這個姬姓豐國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國”。 在豐侯被廢黜后,豐國亦消,其后裔子孫遂散居各地,約以原封邑名為姓氏,稱豐氏。 到了漢武帝劉徹執(zhí)政時期,詔令規(guī)范漢字,在許多地名的原字上皆增加了“邑”偏旁,以表示其專指地名。而“豐”字添加了“邑”偏旁,就成為后世的“酆”字,諸多史書因之改豐為酆。此后,豐氏一族逐漸形成了豐氏、酆氏兩大支系,皆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豐氏、酆氏正宗。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進(jìn)行的文字簡化過程中,由于“豐”字被簡化為“豐”字,該系酆氏族人多有自行誤簡為豐氏者。 有許多豐氏、酆氏族人皆尊奉豐侯姬子于為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