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奧托·克倫佩勒

    奧托·克倫佩勒

    奧托·克倫佩勒(Otto·Klemperer,1885年5月14日—1973年7月6日),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長久以來被認為是指揮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魯克納作品最頂尖的詮釋者之一。有著絕佳幽默感,話鋒辛辣的克倫佩勒,其個人經(jīng)歷與遭遇極富戲劇性。1930年代期間曾遭納粹迫害被迫逐出德國,爾后顛沛于奧地利、瑞士、美國等地,再加上罹患腦瘤、循環(huán)性精神病,其前半生可謂備嘗艱辛;盡管如此,克倫佩勒鮮明的藝術(shù)性格與特出的指揮才華仍使他在晚年時擠身20世紀最杰出指揮大師的行列——對原譜的完全忠實與鉆研是克倫佩勒處理任何作品的基礎(chǔ)。


    人物簡介

    奧托·克列姆佩勒(1885.5.14—1973.7.6);1885年出生在德國的布雷斯勞,16歲時進入了法蘭克福的霍赫音樂學(xué)院中學(xué)習(xí),后來又進入柏林的施泰倫音樂學(xué)院中學(xué)習(xí)鋼琴和作曲,在校期間,他曾師從于著名教授普菲茨納。

    1906年,克列姆佩勒在布拉格首次登臺指揮,后被著名作曲家、指揮家馬勒看中,第二年,經(jīng)過馬勒的鼎力推薦,他正式擔任了布拉格德意志歌劇院的常任指揮。

    1910年至1913年,他又在漢堡歌劇院中擔任了三年指揮,此后又先后在不來梅、斯特拉斯堡、科隆和威斯巴登等許多城市的歌劇院中擔任指揮,隨著他的藝術(shù)活動的逐漸擴展,他作為一名有才華的青年指揮家的知名度也越來越大了,尤其是作為一個歌劇指揮家,他的名字就更加響亮了。

    1926年,擔任了柏林克羅路歌劇院的音樂總指導(dǎo),這期間他除指揮上演傳統(tǒng)劇目以外,還熱衷于指揮上演亨德米特和斯特拉文斯基等現(xiàn)代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新歌劇。

    1931年,他又擔任了柏林國家歌劇院的常任指揮,在這幾年的時間里,他先后指揮以上兩個歌劇院在柏林初演了亨德米特的歌劇《卡地亞克》,雅那切克的歌劇《死屋》和勛伯格的歌劇《期待》等作品。

    奧托·克倫佩勒

    希特勒上臺以后,克倫佩勒作為一名猶太血統(tǒng)的指揮家而遭到迫害,1933年,他被強令解除了一切職務(wù),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只得走上了逃亡的道路。他先到了瑞士,后來又來到了美國,并于1933年擔任了美國洛杉磯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他在這個樂團一直任期到1939年,以其杰出的才華和高超的能力,將這個樂團訓(xùn)練成為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

    此外,他還在1937年參與改組了當時不景氣的匹茲堡交響樂團,為這個樂團后來的生存和發(fā)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克列姆佩勒又回到了闊別以久的歐洲,他先于1947年擔任了匈牙利布達佩斯國立劇院的音樂指導(dǎo)與常任指揮, 然后又在1951年擔任了英國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 后來這個樂團改建為新愛樂樂團之后,他又親自擔任了該團的團長和常任指揮,并一直任職到了1970年。從這以后, 85歲高齡的克列姆佩勒移居到了以色列并加入了以色列國籍。

    1973年,克列姆佩勒以88歲的高齡在瑞士的蘇黎士逝世。

    人物生平

    1885年5月14日 奧托·克倫佩勒(1885—1973),克倫佩勒生于德國布雷斯勞,16歲中學(xué)畢業(yè)后,進入法蘭克福的霍赫音樂學(xué)院學(xué)習(xí),翌年轉(zhuǎn)入柏林的施特恩音樂學(xué)院,師從普菲茨納(H.E.Pffizner)學(xué)習(xí)作曲與指揮。

    1905年,克倫佩勒當了指揮家費里德(O.Fried)的助手。1907年克倫佩勒應(yīng)聘出任布拉格德國歌劇院指揮。隨后的十幾年,他在巴門、斯特拉斯堡、科隆、威斯巴登等地方擔任指揮工作,終于在1927年當上了新建成的柏林克羅爾(Kroll)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

    1931年,克羅爾歌劇院因政治壓力和經(jīng)濟拮據(jù)而被迫關(guān)閉,克倫佩勒加盟柏林國家歌劇 院.兩年后,納粹執(zhí)政,克倫佩勒被迫流亡國外,舉家逃到奧地利、瑞士,后居美國,應(yīng)邀擔任洛杉磯愛樂樂團指揮;克倫佩勒早期主要從事歌劇指揮工作,他的交響樂指揮也負有盛名,在短短的6年間就使樂團成為世界第一流的演奏水平。

    克倫佩勒畢生命途多舛,禍不單行,受盡苦難.1933年在他被納粹驅(qū)逐前不久,在萊比錫格萬特豪斯樂團排練時,不慎跌倒,頭部嚴重撞傷,留下后遺癥,曾一度離開樂壇;1939年他進行腦瘤切除手術(shù),導(dǎo)致半身癱瘓,暫停指揮活動;1951年蒙特利爾機場飛機失事,他右腿嚴重骨折,4年康復(fù)后,坐輪椅指揮;1958年一場火災(zāi),他全身嚴重灼傷,幾乎沒命.真是災(zāi)難連連,惡運當頭。

    令人敬佩的是,他卻以驚人的毅力戰(zhàn)勝了一切的不幸,重新站立在指揮臺上.二戰(zhàn)期間,他一直居住在美國,并加入美國國籍;盡管美國擁有一流的樂團,他仍懷念歐洲,就任布達佩斯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兼指揮(1947-1950年).后因他堅持要上演現(xiàn)代歌劇而受阻,鬧得不歡而散。

    事事不如意的克倫佩勒來到倫敦,能讓這位音樂老人大顯身手的是由EMI萊格(W.Legge)創(chuàng)建的愛樂樂團在此展開了他指揮生涯的新的一頁,也是他事業(yè)成功的新的起點.重要的是,萊格促使他與EMI簽約并錄制了大量的優(yōu)質(zhì)唱片,唱片給他帶來了名聲,晚年終于躋身本世紀最杰出的指揮大師的行列,歷盡波折,不屈不撓,令人敬仰。

    60年代,他還在倫敦皇家歌劇院指揮演出《費德利奧》(1961年) 、《魔笛》(1962年) 、《羅恩格林》(1963年)等;1970年他移居耶路撒冷,并獲以色列國籍.除指揮之外,他作有6部交響曲、9部弦樂4重奏、1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5部歌劇、100多首歌曲,并著有《回憶馬勒》(1960年)等書。

    1973年7月6日,克倫佩勒病逝于瑞士蘇黎世,終年88歲。

    克倫佩勒早期的錄音,輕快活潑,活力充沛,朝氣蓬勃;晚期的錄音,速度過慢,音感過重,節(jié)奏散漫,帶有一種孤高之情,這正是歷盡滄桑的人生寫照。

    指揮藝術(shù)

    克倫佩勒早年即作為馬勒的助手開始職業(yè)生涯,他對于馬勒的作品,特別是馬勒第二交響曲的演繹一直具有經(jīng)典文獻的地位;克倫佩勒二三十年代大力提攜的一批現(xiàn)代派作曲家,特別是他們的歌劇作品,也一直以克倫佩勒的詮釋為經(jīng)典;五十年代早期,克倫佩勒也成嘗試以古樂復(fù)興風格演繹巴赫的作品;至五六十年代,克倫佩勒成為當時唱片業(yè)如日中天的百代公司的看家指揮,他對于德奧傳統(tǒng)作品,即從巴赫,莫扎特,到貝多芬,及至門德爾松,舒伯特以后,再一直到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乃至馬勒,布魯克納的交響樂作品,都給出過權(quán)威性的詮釋。

    作為指揮家的克倫佩勒早年以積極支持現(xiàn)代派和先鋒派作曲家而知名,二戰(zhàn)后則成為德奧傳統(tǒng)作品最著名的演繹者,這其中的轉(zhuǎn)變,他自述只是隨著聽眾興趣的轉(zhuǎn)移,但是研究者亦認為也包含了他自身興趣的變化。

    與此類似的是,曾有人問克倫佩勒馬勒與布魯克納的作品,形式風格都頗多類似之處,為何克倫佩勒專心于推廣馬勒的作品,克倫佩勒答曰,因馬勒曾為其介紹工作。這樣似是而非的答案隱藏了克倫佩勒真正的審美偏好。

    對原譜的完全忠實與鉆研是克倫佩勒處理任何作品的基礎(chǔ),而謹慎的速度處理,對清晰與平衡的追求,以及對聲音明亮的要求亦為他的重要指揮特質(zhì)。在1952年與EMI簽約后,通過EMI當家制作人萊格與唱片的推波助瀾,使得他的聲名得以遠播于世界各地,而這些充滿著他個人風格與力量的唱片也可以解釋為何他得以名列大指揮家之林。

    在交響曲部分,克倫佩勒秉持著忠于原著的態(tài)度,著重樂團各聲部間的清晰與平衡,樂曲速度明確的掌握,而使音樂顯現(xiàn)出一種堅毅、感人至深的魄力;其中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以及第七交響曲皆代表他至高的成就之一,第五詮釋上的精辟,令人震撼的見解,顯示克倫佩勒處于顛峰時期;第七速度偏快,所呈現(xiàn)的張力更振奮、激昂,句法亦鍛煉得更為精粹。

    克倫佩勒強調(diào)作品的結(jié)構(gòu)完整,演出骨架宏大,堅如磐石,將堅定的意志力徹底地貫注在音樂中。因此結(jié)構(gòu)嚴謹、重視精神內(nèi)涵的德奧曲目,一直都是克倫佩勒的拿手好戲。尤其是晚年詮釋的貝多芬交響曲,多為后人稱道不已。

    人物評價

    克倫佩勒比之于同時代秉承德奧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指揮家,其風格以冷靜客觀著稱。他晚年指揮的作品,大都緩慢凝重,織體清晰,特別是他訓(xùn)練的愛樂樂團的弦樂組尤其具有其個人風格。

    雖然克倫佩勒曾在百代公司留下了許多大樂隊演繹巴赫作品的經(jīng)典錄音,但是他在布達佩斯國家歌劇院期間,卻是歐洲古樂復(fù)興運動的先行者之一,倡導(dǎo)使用簡化編制的樂隊。

    克倫佩勒推崇現(xiàn)場演繹,他曾斥錄音室錄音為無稽,但其身后卻以大量的錄音室經(jīng)典錄音而著名。

    雖然作為作曲家的克倫佩勒不是很出名,但他寫有大量作品,計有6部交響曲,一首彌撒曲,9首弦樂四重奏,大約100首歌曲和一部歌劇《目標》。

    傳奇錄音

    巴赫《B小調(diào)彌撒曲》

    巴赫《馬太受難曲》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貝多芬《鋼琴協(xié)奏曲全集》

    貝多芬《費德利奧》

    貝多芬《莊嚴彌撒曲》

    勃拉姆斯《意志安魂曲》

    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

    布魯克納《第五交響曲》

    布魯克納《第六交響曲》

    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

    弗朗克《D小調(diào)交響曲》

    克倫佩勒《第二交響曲》

    李斯特《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

    馬勒《第二交響曲》(復(fù)活)

    馬勒《大地之歌》

    門德爾松《第三、第四交響曲》

    莫扎特《交響曲選集》

    莫扎特《女人心》

    莫扎特《唐·喬萬尼》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

    莫扎特《魔笛》

    舒伯特《第8交響曲》

    理查·施特勞斯《死與凈化》

    瓦格納《序曲集》

    瓦格納《管弦樂曲集》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以上為EMI出品)

    馬勒《第二交響曲》

    馬勒《亡兒之歌》

    (以上為DECCA出品)

    1998年是克倫佩勒逝世25周年,為了全球廣大音樂愛好者便于聆聽他那型格端正、幅度寬廣、感情真摯而雄渾的演奏,EMI公司特意用最先進的ART技術(shù)重新制作發(fā)行了“克倫佩勒傳奇”系列,音效非常優(yōu)秀。第一集共有14張CD,中價發(fā)行。其中前4張CD為首次授權(quán)正式發(fā)行的現(xiàn)場錄音。

    1、門德爾松第3交響曲《蘇格蘭》;舒伯特第8交響曲“未完成”/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EMI CDM5668682

    2、貝多芬第4、5交響曲/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EMI CDM5668652

    3、馬勒第2交響曲“復(fù)活”/Harper,Baker/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及合唱團/EMI CDM5668672

    4、布魯克納第4交響曲“浪漫”/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EMI CDM5668662

    5、貝多芬第9交響曲“合唱”/Lidwig,Hotter等/愛樂管弦樂團與合唱團/EMI CDM5667972

    6、貝多芬第2、5交響曲/愛樂管弦樂團/EMI CDM5667942

    7、貝多芬第3交響曲及“大賦格”/愛樂管弦樂團/EMI CDM5667932

    8、貝多芬第4、7交響曲/愛樂管弦樂團/EMI CDM5667952

    9、貝多芬第8交響曲,四首序曲/愛樂管弦樂團/EMI CDM5667962

    10、貝多芬第1、6交響曲/愛樂管弦樂團/EMI CDM5667922

    11、弗朗克D小調(diào)交響曲,舒曼第1交響曲“春天”/新愛樂管弦樂團/EMI CDM5668242

    12、瓦格納管弦樂作品I/愛樂管弦樂團/EMI CDM5668052

    13、瓦格納管弦樂作品II/愛樂管弦樂團/EMI CDM5668062

    14、施特勞斯唐璜,蒂爾的惡作劇,七莎舞,死與凈化/愛樂管弦樂團/EMI CDM5668232

    唱片點評

    曲目簡介

    莫扎特:《第38號交響曲》*

    理查·斯特勞斯:《梯爾的惡作劇》**

    斯特拉文斯基:《普欽涅拉組曲》***

    科特·維爾: Kleine Dreigroschenmusik 節(jié)自《三個便士的歌劇》****

    莫扎特:《第25交響曲》*****

    貝多芬:《第2號交響曲》******

    揚納切克:《小交響曲》*******

    樂團及錄音地點:

    *RIAS交響樂團,柏林。1950年12月22/23日

    ** WDR 交響樂團,科隆1956年2月27日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慕尼黑,1957年9月26日

    ****柏林歌劇院 ,柏林,1931年

    ***** RIAS交響樂團,柏林, 1950年12月20日

    ******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柏林音樂學(xué)院,1958年3月29日

    ******* WDR交響樂團,科隆,1956年2月27日

    EMI CLASSICS 7243 5 75465 2 2

    詳盡評論

    奧托·克倫佩勒(1885-1973)是20世紀指揮家中的杰出人物。不過正如彼得·希沃斯在他所撰寫的傳記《克倫佩勒生平》中所記述的那樣,克倫佩勒是一個內(nèi)心復(fù)雜的人,常常受到郁悶情緒的折磨。后半生,特別是因他對德奧古典作品的詮釋而享有盛譽。不過希沃斯在傳記中也詳盡列舉了克倫佩勒在其音樂生涯早期中給予新音樂的巨大支持。他在科。1917-24),威斯巴登(1924-7)和柏林(克羅爾歌劇院,1927-1931年)的劇院執(zhí)棒時尤其如此。令人高興的是,這套CD選編的部分曲目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德奧作品由莫扎特的兩首交響曲和貝多芬的一首交響曲代表。克倫佩勒演繹的莫扎特恐怕從來沒有使我激動過,至少聽錄音是這樣,他的演奏常常顯得生硬,缺乏優(yōu)雅,智慧和迷人的魅力,而這些恰恰是莫扎特音樂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我要高興地告訴大家的是,這套唱片選取的兩首莫扎特的作品很不錯。在克倫佩勒指揮下演奏這些曲目的管弦樂團是1948年費倫茨·弗里恰伊接手的樂團,或許我們從中可以從背景中體察到他的訓(xùn)練風格。我指出這點并不是想偏題!安祭瘛钡谝粯氛碌男蚯糠挚藗惻謇漳媚蟀盐盏煤芎,快板的表現(xiàn)輕盈,活潑(保留了原譜里呈示部的反復(fù))。行板對我來講似乎有點過于悠然,緩慢,但處理得卻非常優(yōu)雅,特別是第一小提琴的上乘表現(xiàn),而且管樂首席樂師的表現(xiàn)也堪稱一流。這里省略了呈示部的反復(fù)。終曲的急板活潑優(yōu)雅,總之這是一次對作品很成功的演繹,令人倍感親切。

    《第25交響曲》源于同一階段。第一樂章相當輕柔,盡管音色有點渾濁,我發(fā)現(xiàn)特別是圓號的聲音受到一些影響。但演奏卻充滿了火焰般的激情?偟膩碚f我認為這首曲子與“布拉格”屬同一水準,盡管演奏中出現(xiàn)了某些稍顯雜亂的片刻,如終曲部分圓號顯得有些倉促(第二碟,第4首)。

    7年之后克倫佩勒重返該樂團,此時它已更名,貝多芬的《第二交響曲》就是在這時進行的現(xiàn)場錄音。第一樂章的序曲部分雄渾、莊嚴,快板充滿了沖勁和活力。我聽過對該樂章比這更為激情外露的演繹,但克倫佩勒的處理手法也是非常有說服力的。他對稍緩曲的理解是要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對有些人來講過于悠閑了。詼諧曲中有一種粗獷的智慧,我在這里倒更欣賞內(nèi)斂的表現(xiàn)形式。我認為克倫佩勒的演奏過于強力,但他的演奏更強調(diào)樂曲的整體性。終曲堅定,有力。樂團鼎力相助,演奏極富力感。介紹小冊說音樂會上演的另一部作品是《第三交響曲》。對我來說似乎在此克倫佩勒把《第二交響曲》與下一首曲子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演繹這部交響曲克倫佩勒的處理手法絕不是唯一的,我可以想象一些聽眾會認為它太嚴肅,缺乏幽默感。然而就其自身來講這種詮釋不失完整性,而且令人難忘。

    盡管克倫佩勒的確與愛樂樂團合作灌制過幾部理查·斯特勞斯的作品,但他在演奏斯特勞斯的作品方面還是有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在《梯爾的惡作劇》里他并沒有呈現(xiàn)給我們一個“快樂”的惡作劇制造者,至少對我的耳朵來講是這樣。相反,我感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其惡意的一面。在這里梯爾是一個愛冷嘲熱諷,相當憤世嫉俗,愛開玩笑的人,當他最后得到懲罰時,很難讓人不感到這是他的應(yīng)得報應(yīng)。這與你以往聽過的,比如肯佩的詮釋完全不同,但我認為這種觀點完全站得住腳,而且這場演奏也的確很出色,表現(xiàn)得非常尖銳,辛辣。

    當我們想到克倫佩勒,首先印入腦海的不是斯特拉文斯基,但實際上克倫佩勒一生都在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只不過與對待斯特勞斯一樣,他也是有選擇性地演奏?藗惻謇沼1963年與愛樂樂團合作在錄音棚里錄制了《普欽涅拉》(我從未聽過這場演奏,不久前Testament公司重新發(fā)行了這張唱片)。出于興趣,我把這個版本與德國另一位指揮大師旺德1991年的錄音做了一番比較。我不得不說幾乎每回我都發(fā)現(xiàn)旺德的演繹要比克倫佩勒高出一籌。與克倫佩勒相比,旺德一向注入音樂更多的明暗變化,而且旺德的節(jié)奏也更富有彈性和活力!逗铣獎 罚ǖ谝坏,第6首)在克倫佩勒手中似乎顯得有點散漫(他用時3’6’’,而旺德用時2’8’’)。《塔蘭臺拉舞》(第8首),克倫佩勒在節(jié)奏上有適度的彈性,但在《托卡塔》里(第9首)他好像又有點過于小心翼翼了。旺德遠遠比他更具活力。Vivo(第11首)中的長號太突顯,粗俗,滑音簡直是毫無節(jié)制,其表現(xiàn)遠遠稱不上令人愉悅。坦白地講,我根本不認為這是一個有助于提高克倫佩勒聲譽的錄音作品。對把它收錄在該版本里我表示遺憾,而且我也不可能再重復(fù)聆聽這部作品。

    科特·維爾組曲中的四個樂章則完全不同。這幾個樂章讓我們領(lǐng)略到克倫佩勒在克羅爾歌劇院破舊除新時期的風采,那時他常常以玩笑的態(tài)度對待藝術(shù)和政治上的風險。歌曲“小刀老兄”(第一碟,第14首)也許稍嫌刻意,但克倫佩勒和其演奏家們卻營造出了一種讓人能感受到的,飄忽的,危險的氛圍。這種逼真的氛圍一直延伸到其他三首節(jié)選曲中。整首音樂極為生動,真正充斥著危險的味道。不可避免的是錄制的音色有些粗糙(不過就錄音的年代看,它已然是相當出色的了),但這實際上正好符合了維爾樂譜的本色。我?guī)缀跽J為,作為文獻,這首曲子是這張集錦中最重要的一首。它是克倫佩勒離開德國開始其流亡生涯前所錄制的最后一部作品,我唯一的遺憾就是克倫佩勒沒能把整部組曲錄制下來。

    揚納切克也是克倫佩勒早期生涯中比較推崇的一位作曲家,在20世紀20年代,他指揮演奏了他的幾部歌劇。正如艾倫·桑德斯在他的介紹冊里指出的那樣,克倫佩勒于1926年在德國首演了《小交響曲》,接下來于1927年又在美國首演了該曲目(在此期間他還在作曲家到場的情況下,在柏林首演了該作品)。這場演奏給人的最初印象不是很好,開場的號角節(jié)奏緩慢,比節(jié)拍器標識的慢了許多,聽起來有點陰郁(第二碟,第9首),絲毫沒有流露出歡快愉悅的感情。不過后來我開始意識到,克倫佩勒的《小交響曲》實際上揭示的是作品黑暗的一面。第二樂章的節(jié)奏比通常速度稍稍慢了一點,但這里尖利的重音彌補了不足。第三樂章基本上不錯,但樂譜第11提示節(jié)處急板的速度(第11首,3’9’’)不是足夠快,效果不充分;而且出于某種原因克倫佩勒省略了對該樂段的反復(fù)。

    總的來說,最后的樂章表現(xiàn)得強勁有力。我猜想樂團的演奏家們一定非常不熟悉這部歌劇的音樂,音樂的表現(xiàn)有時流露出緊張的情緒(比如第13首2’5’’處單簧管的聲調(diào))。不過,多數(shù)情況他們都能應(yīng)付揚納切克對其的非常要求。當開場的銅管號角再度吹響(第13首,3’5’’),其節(jié)奏與我們開始時所聽到的同樣沉悶(盡管事實上樂譜給出了一個比開始72半音符稍微快一點的92半音符)。當克倫佩勒為了莊嚴樂章再次放慢速度時,第12指示小節(jié)處(第13首,5’1’’)節(jié)奏轉(zhuǎn)變相當笨拙,著實給演奏家們來了一個措手不及。不過我必須承認,節(jié)奏的緩慢的確給終曲樂章帶來了一種莊嚴的效果。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這都不是首選的錄音版本,但是它詮釋的是這部絕妙之作令人感興趣的,黑暗的一面,其中蘊含著許多可取之處,值得一聽。

    可以料想到的是因為錄音來源渠道的不同,這張?zhí)椎珍涀髌返囊糍|(zhì)也大相徑庭。不過總的來說音質(zhì)還令人滿意。艾倫·桑德斯通過本渠道所提供的介紹小冊資料豐富、趣味盎然。然而令我有點吃驚的是,我發(fā)現(xiàn)了一、兩處相互矛盾的地方。桑德斯先生說莫扎特作品的錄音地點“可能”是在耶穌基督教堂。不過EMI公司對此似乎很肯定,而且希沃斯傳記中的錄音作品目錄(第二卷,401頁)似乎也支持這一說法,因為它清楚地指出這是第25號交響曲的錄音地點。由此以來,“布拉格”的錄音地點極有可能也是在該地。另一方面,我懷疑EMI公司把時間搞錯了,他們把斯特勞斯和揚納切克作品的錄音時間寫成了同一日期。桑德斯先生說斯特勞斯作品的錄音時間是1954年10月25日,而揚納切克的錄音是在1956年。因為他引證了這兩次音樂會完整的節(jié)目單,所以我猜想他一定做了預(yù)先的準備工作,他的說法應(yīng)該是正確的。這些事看起來微不足道,甚至有點迂腐,但卻顯示了在編撰一個重要歷史系列文獻的過程中,編輯工作的馬虎大意。

    這是一套所收曲目水平參差不齊的合集,我不認為它真的代表了克倫佩勒最光輝的一面。前面我已說過,該集錦包含了克倫佩勒許多重要的,頗具價值的保留曲目,這些曲目在他的指揮生涯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其商業(yè)價值卻并不大。已經(jīng)有些人對入圍EMI公司“二十世紀偉大指揮家”中的一、二個指揮家表示吃驚,但克倫佩勒在那所神圣殿堂里的位置確實是當之無愧!

    名人推薦
    • 馬里納
       著名指揮家.   1924年4月15日出生于英國林肯。在英國,馬里納指揮圣馬丁樂團(The Academy of St.Martin-in-the-Field,ASMF)出了名,奠定了他指揮家的地位.1969年,他應(yīng).
    • Bobby Dunn
      Bobby Dunn是一名演員,代表作是《吉普賽女郎》。
    • 柊一朗
      柊一朗,日本漫畫《達爾文游戲》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綽號“花屋”的游戲玩家;加行呐K病,時日無多,有一個先天性心臟病的女兒柊鈴音。
    • 姜哲夫
      姜哲夫院長:姜哲夫吉林農(nóng)安縣人,畢業(yè)于清華大學(xué)公共管理學(xué)院,清華第一屆公共管理碩士,現(xiàn)任北京清華學(xué)習(xí)法TSDC主動本質(zhì)學(xué)習(xí)研究院院長,主動本質(zhì)學(xué)習(xí)法的創(chuàng)始人、中...
    • 賴麗珠
      賴麗珠,原名方麗珠,臺灣民視長篇電視劇《意難忘》中第一女主角,由張鳳書飾演。她是大老板賴天佑和陳麗卿的親生女兒,王勝天同甘共苦,真愛相隨的妻子,賴素綾同父異...
    • 瀨戶口雛
      瀨戶口雛,漫畫及動畫《喜歡上你的那個瞬間!姘讓嵭形瘑T會~》的女主角。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