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幼入本村絲弦子弟會,1905年入本村昆弋慶長班,隨陳之習(xí)昆旦,后專工武旦,隨班演于京南鄉(xiāng)間。
1911年出資與侯成章、侯瑞春、侯益才等合股購置戲箱,組成榮慶昆弋社演于正定府、保定府各縣。
1918年初榮慶社進(jìn)入北京演于天樂園,1月13日首場大軸與侯益隆合演《通天犀》(飾許佩珠)。同年8月榮慶社首次赴天津演于廣東會館,大軸主演《青石山》,又與韓世昌合演《金山寺》(飾青蛇)。此期間還演出了獨(dú)擅劇目《天罡陣》(后傳授給弟子吳祥珍);與王益友、侯玉山合演《快活林》,飾蔣妻,武松將蔣妻打倒后,以堂桌砸向蔣妻,馬鳳彩演出有踹飛堂桌的絕技。
人物作品
所擅武旦劇目還有:《打孟良》(弋腔)、《祝家莊》《棋盤會》《火焰山》《興隆會》《千里駒》等。榮慶社入京后缺乏小生演員,馬鳳彩乃向趙子敬學(xué)演小生,為韓世昌配演生旦戲。
1919年11月隨韓世昌赴上海演于丹桂舞臺,為韓配演了《牡丹亭》《翡翠園》《漁家樂》等戲。在榮慶社兼演的文武小生戲有:《連環(huán)記》(三戰(zhàn)、小宴、梳妝、擲戟)、《長生殿》(小宴、聞鈴)、《玉簪記》(琴挑、問病、偷詩)、《霞箋記》(追舟)以及《斷橋》(許仙和青蛇皆演)、《藏舟》《百花點(diǎn)將》《驚夢》《折柳陽關(guān)》《六國封相》等。
1920年曾應(yīng)束鹿祥慶社之邀,搭班教戲,后仍回榮慶社。
1923年與韓世昌等排演了《金雀記》《釵釧記》。演出之余還擔(dān)負(fù)了為榮慶社內(nèi)青少年子弟指導(dǎo)練功、說戲的任務(wù),如高翔譽(yù)、侯書田等皆得其培養(yǎng)。
1927—1928年收馮惠祥為弟子,習(xí)刀馬旦;又曾一度搭寶立社,收龐世奇為弟子,攜歸榮慶社習(xí)藝。
1928年10月隨韓世昌東渡日本演于京都、大阪、東京等地,為韓世昌配演了《游園驚夢》的柳夢梅、《佳期拷紅》的張君瑞等。督導(dǎo)其子馬祥麟習(xí)昆旦兼及刀馬旦和花旦,
1933年祥麟搭慶生社主演于天津新欣舞臺,譽(yù)為昆弋班后起之秀。
1934年父子隨韓世昌榮慶社赴太原等地巡回演出。
1935年演于天津小廣寒戲院。
1936年榮慶社分裂后,其子馬祥麟與侯永奎重組榮慶社演于京、津,馬鳳彩以年老隨班僅擔(dān)任輔配角色。
1937年為榮慶社辦昆曲科班,招收“榮”字學(xué)童二十四人,任主要教員。遭逢“七·七”事變,無奈遣散,馬鳳彩曾護(hù)送學(xué)童返鄉(xiāng)。
最后于1939年11月17日病逝故鄉(xiāng),終年五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