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吳友如(1850~1893) 清代畫家。名嘉猷,又名猷,以字行。江蘇元和(今蘇州)人,寓居上海。幼年貧困,喜好繪畫。從小失去雙親,靠伯父撫養(yǎng),年稍大到蘇州城閶門內(nèi)的云藍閣裱畫店當學徒。曾受師張志瀛指點。工人物、山水、花鳥、畜獸,尤擅風俗畫,曾為木版年畫作坊繪制畫稿。改琦、費丹旭、任熊、沙馥對其人物畫有較大的影響。曾一度應征至天京(今南京)為宮廷作畫。1884年在上海應聘主繪《點石齋畫報》,在所繪四千余幅作品中,反映了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行徑和中國人民抵抗外侮的英勇斗爭,揭露了清廷的腐敗丑惡現(xiàn)象,也有宣揚封建迷信等內(nèi)容。后于1890年10月自創(chuàng)《飛影閣畫報》,亦多以時事新聞和風情習俗為內(nèi)容。至1893年初出版100期,讓給畫友周權(quán)(慕橋)接辦,又另創(chuàng)《飛影閣畫冊》半月刊,專畫歷史人物故事、翎毛花卉等,不再具有以報道新聞為主的“畫報”性質(zhì)。所繪畫稿選擇一千二百幅后由書局匯集重印,名為《吳友如畫寶》。
藝術(shù)成就
傳世作品有《點石齋畫報》原稿(藏上海博物館);昆曲人物冊頁及《豫園宴集圖》(1875年),曾展出于收藏單位南京博物院;《申江勝景圖》上下卷兩冊六十四幅,于1884年、1894年兩次由點石齋印行。此外畫有《蠶桑絡絲織綢圖說》(1891)、《西園雅集圖》(1893)等。作畫注重傳統(tǒng)的中國畫手法,也吸收諸如西洋畫中的透視法等,所作構(gòu)圖緊湊,線條流暢簡潔,尤以風俗記事作品生動精美,能較好適應石印要求。當時,一起為《點石齋畫報》作畫的,還有周慕橋、金蟾香、符艮心、張志瀛、田子琳、何明甫、金耐青、戴子謙、馬子明、何元俊、管劬安等。這個創(chuàng)作群體在當時具有相當?shù)纳鐣绊懀瑢σ院蟮哪戤、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也曾產(chǎn)生過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