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宗琳
人物生平
沈宗琳(1913-1991),江蘇江陰人。上海私立中國公學政治系畢業(yè)。曾任上海晨報國際版編輯,《甘肅民國日報》編輯、編輯主任,中央社蘭州分社編采組長,中央社迪化分社主任,1944年底調中央社總社。1949年,隨中央社到臺灣,1953年任總編輯,長達20年。1973年,被選為監(jiān)察院監(jiān)察委員,還給臺北的《聯(lián)合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民族晚報》撰寫社論,并在“國立”師范大學任課。
抗日戰(zhàn)爭期間,擔任《甘肅民國日報》夜班編輯到撰寫社論、專論、翻譯國際時事論文,主編副刊,撰述《國際一周》專欄,參與重要采訪。
《甘肅民國日報》在沈宗琳的努力下,從1938年下半年起,創(chuàng)辦《國際一周》及《國際政治名詞淺釋》、《國際論文選》、《每周文摘》(內容以國際時事為主)等。他到處搜集各種外文報刊,選譯專稿。如《密勒氏評論報》、《字林西報》、《匹茨堡日報》、《美亞雜志>等。約數(shù)十篇論述國際時事的論文,發(fā)表在《甘肅民國日報》上。這些譯稿的論題,包括:《美國與中日戰(zhàn)爭》、《國際局勢在轉變中》、《希特勒所答應日本的是什么?》、《這是日寇侵略的致命傷》、《美國與新中國》、《美國對于遠東的責任》等。還撰寫了大量論述國際時事政治的社論、專論、星期論文以至小言(短評)等。1939年6月,當英法同蘇聯(lián)的談判長期無結果時,他在“小言”《需要快動作》中說:“反侵略大團結運動,各國應從大處著眼,當機立斷,不應該再走蝸牛式的迂回路。”8月13日又以《英國注意》為題說:“吾人謹以至誠奉告u2018洋傘u2019外交的英國:助長侵略火焰,不啻引火自焚,英國切勿u2018匿得眼前瘡u2019而貽患于將來的身體!碑斕K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后,又在《歐局的風云》中指出這個條約“無非是德國想暫時緩和蘇聯(lián),拆散英法蘇團結,以攫取但澤與波蘭!碑斢妗皩Φ逻M入戰(zhàn)爭狀態(tài)”后,9月5日在《歐局一轉》中指出:“反侵略的國家一定會站在一條線上”,6日在《歐戰(zhàn)揭幕》中指出:“德軍已經踏上了第一次歐戰(zhàn)的覆轍!焙髞硎伦兊倪M程證明這些論述是正確的,具有遠見的。
沈在《甘肅民國日報》主編的副刊《生路》、《每周文摘》、《文摘》、《集納雙周》等也都頗有特色。如《集納雙周》第16期,集中反映各個敵戰(zhàn)區(qū)域的狀況,總標題是《王道樂土寫真集》。其中關于“東北”的小標題是:“仍然要用刺刀來統(tǒng)治”!皾M州社會的天下”、“被廉價收買的奴役勞動力”、“看九十萬煙徒”。關于“上海的小標題有:“祖國之音系住人心”、“上海永遠在斗爭中”等。關于香港的小標題有:“米吃人”、“茍延殘喘的商業(yè)”、“死神與恐怖統(tǒng)治下”、“八十萬同胞不忘祖國”。
他主編《生路》是一個以文藝為主的綜合性副刊。主要發(fā)表反映抗戰(zhàn)、反映論陷區(qū)人民生活和日寇暴行的作品,還發(fā)表過一些翻譯作品,包括譯自日本、英美和帝俄的作品。發(fā)表過一些反映日寇占領下的城市狀況的通訊,以及納粹集中營瘋狂殺害無辜的作品。
他被調到重慶后,還為《甘肅民國日報》定期撰寫《重慶兩周》,揭露時弊。1945年4月的《黃金臭事》中,揭露了特權階層利用黃金牌價調整的機會,大量套購黃金期貨的經過。文中說財政部雖然正式宣布了處置辦法,“但輿論和民心并不滿足,他們要求處罰這些利用職務的貪官污吏和銀行人員!痹凇饵S金案續(xù)志》中又說:“對此等罪魁,透露消息者之追究,呼吁尤烈,揭出參加會議的五人,宋、俞為首。”宋即行政院長宋子文;俞即財政部長俞鴻鈞。在《從商場看戰(zhàn)場》中,由豫鄂會戰(zhàn)說起,“在地圖上,襄樊、南陽、老河口、漢中一連串形勢,使不健忘的人們聯(lián)想了衡陽、桂林和柳州的慘劇,于是市場第一個反映是河南香煙價格暴漲,……”這里的妙處是“使不健忘的人們聯(lián)想了衡陽、桂林和柳州的慘劇”,因為國民黨官方是一直竭力掩飾幾個月前發(fā)生在西南的國民黨軍隊大潰退所造成的那場慘劇的,而且從來也不把它叫作“慘劇”。
他被選為省文聯(lián)音協(xié)副主委。1958年,任張掖藝術學院(后合并為師專)音樂科主任兼校委委員職務。1960年,赴上海參加“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性的音樂觀摩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