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三十二年初春, 秋瑾至女學任教,鼓勵其立志成女杰。旋入同盟會。當年夏,秋瑾擬去爪哇,欲與偕往,惜雙親未允,兩人皆怏怏不樂。冬,秋瑾去上海,隨之轉(zhuǎn)入上海女校就讀,助編《中國女報》。翌年五月,出首飾與姐自華同助秋瑾起義。六月,秋瑾殉難后,蘊華悲憤填膺,與姐渡江,冒死護送靈柩安葬西湖。后又與姐和 陳去病創(chuàng)組秋社。三十四年九月,清廷平秋瑾墓,蘊華冒死盜墓碑,為清兵擊傷。宣統(tǒng)元年(1909),與閩侯林景行結(jié)婚,雙雙參加南社。翌年,去吳江貞斗女校任教。1912年,執(zhí)教于上海競雄女校。1916年,景行不幸因車禍殞命。次年,回故里任崇德女校校長,并集資建校。1927年初,任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婦女部長。 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辭職回縣,仍任校長。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避走浙東,次年返滬。1947年,隨女 林北麗去臺灣。解放前夕回浙江,寓于桐鄉(xiāng)。1949年,去上海。1956年,受聘任上海文史館館員,撰寫辛亥革命回憶錄。翌年,去紹興參加籌建 秋瑾故居。60年代初,《徐寄塵史略》、《憶秋瑾》等文先后完稿。另著有《雙韻軒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