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33年1月18日,約翰·保曼出生于英國倫敦郊外的Shepperton。從學校畢業(yè)后,他和朋友開了一家洗衣店。17歲時替《少女》雜志寫影評。一年后到廣播電臺工作,途中應召服役于陸軍。
1955年,在獨立電視新聞社擔任助理編輯。之后在南方電視公司,做了兩年的紀錄片工作。
1965年,執(zhí)導了個人首部劇情長片《Catch Us If You Can》,可是這部作品,在輿論和賣座兩方面都有告失敗。他無何又回到BBC電視臺,專心研究默片時代的導演大衛(wèi)·格里菲斯,終于拍了一部格里菲斯的紀錄片。
1967年,好萊塢的制片人羅伯特·恰托夫和艾文·溫克勒邀請他去好萊塢執(zhí)導李·馬文主演的犯罪驚悚片《步步驚魂》。
1969年,回到英國,執(zhí)導由馬塞洛·馬斯楚安尼主演的《最后的萊奧》,他因這部片子得了第32屆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
1973年,他導演自己編劇科學幻想巨作《薩杜斯》。他隨后的作品包括獲描寫人性陰暗和壓抑、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3項提名的《激流四勇士》,以及大獲褒獎、被戛納金棕櫚提名并獲最佳藝術貢獻獎的《黑暗時代》。
1987年,拍攝了描寫二戰(zhàn)期間兒童經(jīng)歷的電影《光榮歲月》贏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在內(nèi)的5項奧斯卡提名和金球獎最佳影片。
1998年,執(zhí)導講述愛爾蘭大盜Martin Cahill暴徒生涯的影片《將軍》,該片讓他再次摘得戛納最佳導演獎。
主要作品
作為導演
時間 | 片名 | 主演 |
---|---|---|
1963年 | Six Days to Saturday(紀錄短片) | - |
1965年 | 有本事來抓我們 | Dave Clark、Barbara Ferris |
1967年 | 步步驚魂 | 李·馬文、安吉·迪金森 |
1968年 | 決斗太平洋 | 李·馬文、三船敏郎 |
1970年 | 最后的萊奧 |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小路易斯·格賽特 |
1972年 | 激流四勇士 | 強·沃特、伯特·雷諾茲 |
1974年 | 薩杜斯 | 肖恩·康納利、夏洛特·蘭普林 |
1977年 | 驅魔人2 | 琳達·布萊爾、理查德·伯頓 |
1981年 | 黑暗時代 | 海倫·米倫、尼吉爾·特瑞 |
1985年 | 翡翠森林 | Charley Boorman、鮑沃斯·布斯 |
1987年 | 光榮歲月 | 塞巴斯蒂安·賴斯-愛德華、杰拉蒂尼·穆伊 |
1990年 | 一個小子七百五 | 大衛(wèi)·休萊特、達布尼·柯爾曼 |
1995年 | 兩浴女圖 | 約翰·赫特、Charley Boorman |
遠東之旅 |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帕特麗夏·阿奎特 | |
1996年 | 盧米埃與四十大導 | Jeffe Alperi、羅曼娜·波琳熱 |
1998年 | 將軍 | 布萊丹·格里森、阿德里安·敦巴 |
2001年 | 巴拿馬裁縫 | 皮爾斯·布魯斯南、杰弗里·拉什 |
2004年 | 顱骨國家 | 塞繆爾·杰克遜、朱麗葉·比諾什 |
2007年 | 老虎的尾巴 | 金·凱特羅爾、布萊丹·格里森 |
2014年 | 女王與國家 | 塔姆欣·伊格頓、卡萊伯·蘭德里·瓊斯 |
Lee Marvin: A Personal Portrait by John Boorman (1998)
畫窗Picture Windows (1994)
I Dreamt I Woke Up (1991)
編劇作品
時間 | 片名 | 導演 |
---|---|---|
1963年 | Six Days to Saturday(短片) | 約翰·保曼 |
1970年 | 最后的萊奧 | |
1972年 | 激流四勇士 | |
1974年 | 薩杜斯 | |
1977年 | 驅魔人2 | |
1981年 | 黑暗時代 | |
1987年 | 光榮歲月 | |
1990年 | 一個小子七百五 | |
1991年 | I Dreamt I Woke Up(短片) | |
1994年 | 畫窗 | 約翰·保曼、彼得·博格丹諾維奇等 |
1995年 | 兩浴女圖 | 約翰·保曼 |
1998年 | 將軍 | |
2001年 | 巴拿馬裁縫 | |
2007年 | 老虎的尾巴 | |
2014年 | 女王與國家 | |
2019年 | 教授與瘋子 | 法哈·薩芬尼亞 |
(以上參考資料)
制片作品
Excalibur (2012)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2011)
老虎的尾巴 The Tiger’s Tail (2006)
顱骨國家/心靈夢土 Country of My Skull (2004)
巴拿馬裁縫/驚暴危機 The Tailor of Panama (2001)
將軍 The General (1998)
Angela Mooney (1996)
遠東之旅 Beyond Rangoon (1995)
Two Nudes Bathing (1995)
"Picture Windows" (1994)
一個小子七百五 Where the Heart Is (1990)
希望與榮耀/光榮歲月 Hope and Glory (1987)
翡翠森林 The Emerald Forest (1985)
Nemo (1984)
天使 Angel (1982)
亞瑟王神劍 Excalibur (1981)
The Hard Way (1979)
驅魔人2/大法師2/驅魔人II異教徒/驅魔人續(xù)集 Exorcist II: The Heretic (1977)
薩杜斯/007勇闖未來世界 Zardoz (1974)
激流四勇士/四勇士/生死狂瀾 Deliverance (1972)
Six Days to Saturday (1963)
視覺特效
Dusty (2008)
榮譽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1988 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光榮歲月 (提名) 1988 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光榮歲月 (提名) 1988 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 光榮歲月 (提名) 1973 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激流四勇士(提名) 1973 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激流四勇士(提名) |
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 |
?1998 第5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將軍 (獲獎) 1998 第5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將軍 (提名) 1995 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遠東之旅(提名) 1981 第3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最佳藝術貢獻獎 黑暗時代 (獲獎) 1981 第3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黑暗時代 (提名) 1970 第2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最后的萊奧(獲獎) 1970 第2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最后的萊奧(提名) |
200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 |
?2004 第5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顱骨國家(提名) 2001 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熊獎巴拿馬裁縫(提名) |
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 |
?1987 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最佳藝術貢獻獎 光榮歲月 (獲獎) 1987 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jié)大獎光榮歲月 (提名)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1988 第4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光榮歲月 (提名) 1988 第4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獎 光榮歲月 (提名) 1973 第3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激流四勇士(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2004 第5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 1988 第4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光榮歲月 (提名) 1988 第4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光榮歲月 (提名) 1988 第4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光榮歲月 (提名) |
土星獎 |
?1982 第9屆土星獎最佳導演獎黑暗時代 (提名) |
愛爾蘭電視電影獎 |
?2010 愛爾蘭電視電影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 2007 愛爾蘭電視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老虎的尾巴(提名) |
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 |
?2006 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Golden Seashell 老虎的尾巴(提名) |
人物評價
約翰·保曼的電影風格靈活多樣,類型豐富,充滿夢想。其作品系列跨越了所謂“搖擺倫敦”、新好萊塢、歐洲藝術電影,美國重磅大片時代、20世紀80年代英國電影的復興時期,以及他對愛爾蘭電影工業(yè)的開拓性工作。他把自己作品的獨特性全部融合進了時代風潮和產(chǎn)業(yè)機制。另外,他的電影兼顧了英國國族和區(qū)域特性,美國商業(yè)類型的要求,甚至歐洲大陸藝術電影的嘗試,有取得成功,無論票房觀眾,還是電影節(jié)的評獎;也有失敗和不盡如人意的作品,但絕沒有平庸之作。只是時機和批評角度的差異性。(《當代電影》評)
約翰·保曼是一位名氣與實力具備的導演。(網(wǎng)易評)他執(zhí)導的《希望與榮耀》是他本人的童年回憶,全片雖然沒有鮮明的故事情節(jié),但透過豐富的趣味性細節(jié)描寫,卻讓觀眾感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剛爆發(fā)時倫敦的戰(zhàn)地氣氛,兼具幽默喜趣與細膩人情,是一部令人驚喜的戰(zhàn)爭文藝片。(CCTV-6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