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滕孝公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朝代:春秋時期
籍貫:騰國
民族:漢族
身份:國君
騰國介紹
起源
滕國君主為姬姓。周武王在滅商之后,而封其宗親及功臣為諸侯。其中叔繡(即周文王第十四子)被封于滕,是為滕叔繡。古滕城是滕國的首都,距離山東滕州7公里。有一種觀點是,滕始封可能在衛(wèi)地,后改封山東。
歷史
春秋初期,滕國和魯國關系密切。從魯隱公七年(前716年)在孔子所著的史書《春秋》上已經有記載了。
滅亡
前414年被越王朱勾所滅,后復國。戰(zhàn)國時期,滕國被宋康王所滅。 另一種說法,是滕國被齊國所滅,這是《世族·譜》上的說法。
雜錄
戰(zhàn)國時,孟子曾到滕國拜見滕文公。
前712年,滕侯、薛侯朝見魯公,爭行禮之先后位置,滕侯以姬姓得為先。
滕姓起源
滕(Téng)姓與騰姓同宗,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為黃帝后裔十二姓氏之一。根據(jù)《萬姓統(tǒng)譜》上的記載,相傳黃帝的二十五子中, 分別得到十二個姓,其中就有滕姓。這是起源最早的一支滕姓。4000 年前,正是傳說中的黃帝時代,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秶Z》中記載了黃帝之子十二姓中排 ” 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
2、亦出自姬姓,為西周時周文王第十四子錯叔秀之后,以國名為氏。據(jù)《萬姓統(tǒng)譜》《廣韻》 、 等所載,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亦即周文王第十四子錯叔繡于滕地,建立了滕國(在今山 東省滕縣西南) 。戰(zhàn)國初期,滕國被越國所滅,但后來又恢復起來,不久又滅于宋國,原滕國王族遂 以國名命姓,成為滕姓。在滕姓家族中,有一支為避免仇人加害,改為騰姓。
3、出自他族。明洪武年中,一蒙古人獲賜姓滕,名瓚住。 在滕姓家族中,有一支為避免仇人加害,改為騰姓 得姓始祖
、伲 錯叔繡。根據(jù)《廣韻》上的記載,滕姓是滕侯的后代,滕侯的子孫后代以國為氏,稱為滕 氏。因此,天下的滕姓中國人,追源溯本,統(tǒng)統(tǒng)都是 3000 年前被封于滕國的周文王之子錯叔繡的后 代,古代的滕國就在今天的山東省的滕縣,這里是滕姓的最早發(fā)源地。故滕氏后人奉錯叔繡為滕姓的 得姓始祖。
、陔墓。滕氏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后裔、戰(zhàn)國中期滕國國君滕文公之后。滕文公執(zhí)政時, “以 區(qū)區(qū)五十里”的小國,在“八百諸侯并立、戰(zhàn)國七雄爭霸”的情況下,不但沒有被大國吞并,反而“疆 為善國,卓然于泗上十二諸侯之上” ,被譽為“善國” 。故滕氏后人奉滕文公為滕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