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盧壁光(1913~1989),又名盧蔓茜,廣西合浦福旺鄉(xiāng)楓木水村人。他9歲啟蒙.先后就讀于寨圩、廉州、福旺等學校;1930年隨堂兄盧仁光到廣州求學,考進中山大學附設高中部,三年后升入大學社會學系學習。在校要求進步,閱讀《國際周報》,并積極參加“一二·九”抗日宣傳活動,與親日派進行斗爭。1935年.他和黃道輝編輯出版會刊《浦潮》,發(fā)表《法西斯主義論》的文章。揭露蔣介石施行法西斯手段,妄圖消滅共產黨,鎮(zhèn)壓抗日群眾的罪行。1937年8月, 應合浦簡師校長覃炳璋之請,他和黃燕帆回鄉(xiāng)任教,并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7月, 合浦簡師進行改組,由國民黨政府委派校長,盧壁光成了“異黨分子”和“赤化人物”被迫棄職返家.從此與黨組織中斷聯系。同年9月,他接受平睦中學聘請擔任教導主任。1942年9月,轉到廣西培桂中學(在平南西江武林口)任教,在此期間,他把部分工資捐獻給地下革命黨組織作活動經費。1943年9月至1947年7日,他先后在南寧尚實中學、中山中專、靈山簡師、南寧高級助產護士學校等任教。在護校期間,支持學生參加“三·八”紀念活動,被校長當面警告。后因家里遇難離開了護校。1947年9月至1949年10月,他先后在新靈中學、合浦四中和合浦七中任職。1949年12月,靈山縣城解放不久,他被縣人民政府任命為文教科長,著手吸收知識分子,開辦訓練班;恢復正常教學秩序。翌年,他恢復了黨組織關系。1953年2月,任靈山縣第五區(qū)副區(qū)長;同年8月,任靈山縣財貿辦公室主任。翌年7月,任靈山中學校長,到1976年9月,歷時22年,1989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