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張祖年
[清](約公元一七一一年前后在世)字申伯,浙江省金華市湯溪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清圣祖康熙五十年前后在世。好為文,著有笏峙樓集五卷,又好講學(xué),著有道驛集四卷,《四庫(kù)總目》傳于世。
張祖年(1668-1736),字申伯(一字彭齡),其先蜀中綿竹人,自宋南軒先生守睦州(今杭州淳安)講學(xué)于婺(今金華),子承奉郎昭然公諱焯生明義者,流寓蘭溪,卜筑于桃花塢,四傳而徙之清溪(今金華市湯溪鎮(zhèn)羅埠鄉(xiāng)新沃里),祖年其二十世孫也。”張祖年祖父叫張時(shí)緯,字敬簡(jiǎn)。父親叫張可元(?-1707),字曾如,號(hào)沂公,曾任杭州、溫州府教授、瑞安、壽昌縣教諭,著有《西湖偶吟》、《壽昌縣志》等。祖年幼隨父學(xué),及長(zhǎng),題書室名曰:“道驛”,寓意立志傳學(xué)。曾任麗澤書院山長(zhǎng)。著有《笏峙樓集》五卷、《道驛集》四卷和《湯溪縣志》十卷!端膸(kù)全書總目提要》介紹祖年曰:“祖年自稱張栻二十世孫。故力辨張浚殺曲端事,說(shuō)《論語(yǔ)》、《孟子》皆主栻說(shuō)。而於明英宗免圣賢后裔差役一事,尤頌美不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