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王馥芳

    王馥芳

    王馥芳,女,江西吉安人。博士后出站人員,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教授。研究方向為:認知語言學和詞典學。曾為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為中國辭書學會全國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wù)理事;自2003年起,被聘為CSSCI拓展來源刊物/中國語言學/漢語/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辭書研究》的特約撰稿人。曾為《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常務(wù)編委。


    簡介

    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學系師從認知語言學奠基人之一Gorge Lakoff教授從事認知語言學研究。

    2004年9月-2006年4月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后流動站從事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學研究工作,合作研究導師為復旦大學章培恒教授和陸谷孫教授;

    2002年6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外文系,獲英語語言學博士學位;1999年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外文系獲英語語言學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yè)于江西師范大學外語系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專著

    4、《認知語言學反思性批評》,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10月,獨立完成

    3、《認知視角下的句法變異》,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年10月,獨立完成

    王馥芳

    2、《當代語言學與詞典創(chuàng)新》,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3月,獨立完成

    1、《大中型雙語詞典之編纂特性研究》,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11月,陸谷孫王馥芳

    課題

    6、北京文化對外交流話語體系和國際話語權(quán)建構(gòu)研究,北京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項目負責人

    5、詞典釋義的完備性描述研究,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負責人

    4、認知語言學范式反思性批評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負責人

    3、基于心理詞庫的認知雙語詞典信息網(wǎng)絡(luò)物理體現(xiàn)的動態(tài)模型構(gòu)建及運用研究,中國博士后基金委項目,批準號為:2005037475,項目負責人

    2、大中型雙語詞典之編纂特性研究,國家社科基金,批準號為:04BYY047,主要參與者

    1、《英漢大詞典(第2版)》修訂,上海社科基金,參與者,修訂字數(shù)在500萬字以上

    論文

    語言學研究

    149、“暖核”話語:撫平創(chuàng)傷的心理安慰,《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總第1708期,2020-5-28,第一作者(王馥芳 鄭紅蓮)

    148、“新主體性”文學的理論根源在于哲學,《社會科學報》(學術(shù)探討版),第5版,總第1693期,2020-2-13,獨立完成。

    147、氣候災難成為“繞在人類頸上的信天翁,《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總第1688期,2020-1-2,獨立完成。

    146、環(huán)境話語構(gòu)建所隱藏的生態(tài)認知問題,《外語研究》(CSSCI擴展),第5期,卷號177,P26-31,第二作者(鄭紅蓮王馥芳)

    145、閱讀認知模式的迭代更新,《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7版,總第1675期,2019-10-3,獨立完成。

    144、語言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社會科學報》(學術(shù)探討版),第5版,總第1654期,2019-4-25,獨立完成。

    143、話語構(gòu)建的社會認知語言學研究,《現(xiàn)代外語》(CSSCI),2019年第3期,P306-315,獨立完成

    142、詞匯新構(gòu)式創(chuàng)生概念化和再概念化路徑研究,《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CSSCI),2019年第1期,P48-57,第二作者(秦洪慶王馥芳)。

    141、特朗普政治話語構(gòu)建模式的認知詩學分析,《外語研究》(CSSCI),總第173期,2019年第1期,P6-11,獨立完成。

    140、時間之思:時間去哪兒了?《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8版,總第1634期,2018-11-29,獨立完成。

    139、花兒”隱喻義生成和建構(gòu)的多維性——兼論隱喻義生成和建構(gòu)的多維向度及其理論根源,《外語學刊》(CSSCI擴展),2018年第5期,P40-46,第二作者(馬俊杰 王馥芳)。

    138、環(huán)境話語研究進展與成果綜述,《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P9-16,第二作者(鄭紅蓮 王馥芳)。

    137、特朗普“滴流”話語大眾傳播的深層機制,《青年記者》,2018年7月上,第19期,P50-51,獨立完成。

    136、共享教育學建構(gòu)未來教育,《中國教育報》(理論周刊·思想前沿),第8版,2018-6-28,獨立完成。

    135、洞悉網(wǎng)絡(luò)直播根植的社會文化土壤,《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總第1613期,2018-6-28,獨立完成。

    134、共享經(jīng)濟挑戰(zhàn)文化建構(gòu)“強區(qū)分”模式,《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總第1600期,2018-3-22,獨立完成。

    133、“假新聞”:大眾文化與權(quán)勢文化的角力,《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總第1590期,2018-1-4,獨立完成。

    132、“歌”為體、“詩”為用,:試議“花兒的詩性特征”,《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擴展版),第6期,2017-11-20,P122-129,第二作者(馬俊杰 王馥芳)。

    131、主觀化理論:關(guān)于理論根源、地位和挑戰(zhàn)的思考,《外國語文》(CSSCI擴展版),第33卷第5期,2017-10-25,P43-50,獨立完成。

    130、生態(tài)語言學與認知語言學的相互借鑒,《中國外語》(CSSCI),第14卷第5期(總第79期),2017-9-15,P47-55,獨立完成。

    129、共享教育學 教育科學發(fā)展新趨勢,《中國教育報》(理論周刊·教育科學),第6版,第10138期,2017-9-7,獨立完成。

    128、共享經(jīng)濟讓我們變成行走的工作機器,《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總第1574期,2017-9-7,獨立完成。

    127、基于跨學科研究的生態(tài)語言學,《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第3版,總第1265期,2017-8-8,獨立完成。

    126、體驗現(xiàn)實主義:理論爭議和挑戰(zhàn),《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8月第33卷第4期,P20-25,獨立完成。

    125、高考作文能解決什么,《社會科學報》(讀書版),第8版,總第1563期,2017-6-22,獨立完成。

    124、《漢文經(jīng)緯》:世界第一部系統(tǒng)的古漢語語法,《社會科學報》(讀書版),第8版,總第1558期,2017-5-18,獨立完成。

    123、閱讀:把成長時代還給我們,《社會科學報》(國民閱讀版),第6版,總第1556期,2017-4-27,獨立完成。

    122、新技術(shù)發(fā)展:人類“異化”癥候乍現(xiàn)?《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總第1553期,2017-4-6,獨立完成。

    121、隱喻研究的有益嘗試:語境誘導下隱喻的創(chuàng)新研究——《隱喻從哪里來:對隱喻中語境的再思考》評介,《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P158-159,第二作者(王敏 王馥芳)。

    120、認知語言學的語言神經(jīng)理論新趨勢,《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第3版,總第1176期,2017-3-28,獨立完成。

    119、《中國詩詞大會》:一場“文化焰火秀”,《社會科學報》(筆談版),第8版,總第1549期,2017-3-9,獨立完成。

    118、Menzerath-Altmann定律:理論貢獻與局限,《語言學研究》(CSSCI集刊),2017年第1期,P45-58,第三作者。

    117、“黑天鵝”事件與“數(shù)字化強迫癥”有關(guān)?《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總第1539期,2016-12-22,獨立完成。

    116、全文轉(zhuǎn)載:聽覺互動之于文化的建構(gòu)性——基于“圖像至上主義”潛在的文化破壞性,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心《文化研究》,2016年第8期,P3-8,獨立完成

    115、全文轉(zhuǎn)載:閱讀和思考:直面“讀書無用論”,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心《出版業(yè)》,2016年第6期,獨立完成

    114、“繪文字”盛行或?qū)⒏冻錾鐣幕鷥r,《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2016-6-16,獨立完成。

    113、轉(zhuǎn)載:警惕技術(shù)權(quán)力這把“雙刃劍”,《黨政視野》,2016年第6期,獨立完成。

    112、轉(zhuǎn)載:科技發(fā)展可能加劇“文化危機”,《紅旗文摘》(CSSCI),2016年第5期,獨立完成

    111、聽覺互動之于文化的建構(gòu)性——基于“圖像至上主義”潛在的文化破壞性,《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拓展),2016年2期,P80-85,獨立完成

    110、閱讀和思考:直面“讀書無用論”,《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總第1506期,2016-4-21,獨立完成。

    109、警惕技術(shù)權(quán)力這把“雙刃劍”,《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總第1499期,2016-3-3,獨立完成。

    108、糾正“圖像至上主義”偏頗,《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第3版,總第910期,2016-2-23,獨立完成。

    107、直擊青少年“暴力文化”,《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總第1492期,2016-1-7,獨立完成。

    106、教師概念理想認知模型建構(gòu)闡釋,《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拓展),2016年第1期,P155-160,第二作者(鄭紅蓮 王馥芳)

    105、轉(zhuǎn)載:話語權(quán)結(jié)構(gòu)配置失衡可能加劇社會矛盾,《青年記者》(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33期,獨立完成。

    104、轉(zhuǎn)載:話語權(quán)結(jié)構(gòu)配置失衡可能加劇社會矛盾,《黨政視野》,2015年第8期,獨立完成。

    103、你終會把我?guī)翁!渡鐣茖W報》(創(chuàng)刊30周年紀念版),第8版,總第1480期,2015-10-15,獨立完成。

    102、話語的權(quán)力操縱和濫用機制分析,《外語研究》(CSSCI拓展)2015年第5期,P6-10,P25,獨立完成

    101、“意義詞典”的認知編排及其編纂實踐范例,《辭書研究》2015年第5期,P9-17,獨立完成

    100、“框架”重構(gòu)實現(xiàn)言說創(chuàng)新,《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A03版,總第821期,2015-10-13,第一作者(王馥芳、譚慧穎)。

    99、社會在“吐槽”中嬗變前行!渡鐣茖W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總第1479期,2015-10-8,獨立完成。

    98、轉(zhuǎn)載:大數(shù)據(jù)新發(fā)展:面向機器人的大規(guī)模知識引擎誕生,《紅旗文摘》(CSSCI),2015年第9期,獨立完成

    97、認知語義學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吨袊鐣茖W報》(語言學版),A03版,總第802期,2015-9-8,獨立完成。

    96、認知語言學過分強調(diào)“體驗”!吨袊鐣茖W報》(語言學版),A03版,總第776期,2015-7-28,獨立完成。

    95、轉(zhuǎn)載:話語權(quán)結(jié)構(gòu)配置失衡或加劇社會矛盾!渡钲谔貐^(qū)報》,C4版,2015-7-28,獨立完成。

    94、話語權(quán)結(jié)構(gòu)配置失衡或加劇社會矛盾!渡鐣茖W報》(學術(shù)探討版),第5版,總第1468期,2015-7-16,獨立完成。

    93、認知語義學改變傳統(tǒng)語言研究圖景,《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A07版,總第745期,2015-6-1,獨立完成。

    92、大數(shù)據(jù)新發(fā)展:面向機器人的大規(guī)模知識引擎誕生,《中國社會科學報》(科學與人文版),B01版,總第742期,2015-5-25,獨立完成。

    91、"寄生性存在"文化大行其道,《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2015-5-14,獨立完成。

    90、認知語言學方法論反思性批評,《外語研究》(CSSCI拓展)2015年第1期,P5-11,獨立完成。

    89、新媒體促使社會現(xiàn)代性轉(zhuǎn)型,《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2015-3-26,獨立完成。

    88、從大數(shù)據(jù)危機到全數(shù)據(jù)革命,《中國社會科學報》(科學與人文版),B01版,2015-3-25,獨立完成。

    87、轉(zhuǎn)載:從大數(shù)據(jù)危機到全數(shù)據(jù)革命,《黨政視野》,2015年第4期,P60,獨立完成。

    86、認知語言學核心術(shù)語面臨理論挑戰(zhàn),《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A07版,總第711期,2015-3-9,獨立完成。

    85、認知語義學演變?yōu)檎Z義學研究的“新正統(tǒng)”,《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A07版,總第703期,獨2015-2-9,立完成。

    84、轉(zhuǎn)載:概念系統(tǒng)研究——認知語言學的獨特理論貢獻,《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年12期,獨立完成。

    83、詞典編纂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A07版,總第674期,2014-12-1,獨立完成。

    82、大數(shù)據(jù)需要“大認知”,《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2014-11-20,獨立完成

    81、概念系統(tǒng)研究:認知語言學的獨特理論貢獻,《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A07版,2014-10-13,獨立完成。

    80、認知語言學:外部批評、理論回應(yīng)和反思,《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CSSCI)2014年第3期,P1-8,獨立完成。

    79、"不要想大象!"的認知語言學闡釋,《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A07版,2014-8-18,獨立完成。

    78、話語權(quán)力:社會改善的重要力量,《社會科學報》(學術(shù)探討版),第5版,2014-07-31,獨立完成。

    77、獨一的玫瑰成就獨一的你,《社會科學報》(國內(nèi)信息版),第4版,2014-07-24,獨立完成。

    76、概念隱喻理論存在認知局限,《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A07版,2014-07-14,獨立完成。

    75、轉(zhuǎn)載:王馥芳:警惕“偽文化實踐”對文化本身的解構(gòu)!都t旗文稿》(CSSCI),半月刊,2014年第17期,P39-40,獨立完成

    74、警惕“偽文化實踐”當?shù),《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2014-07-10,獨立完成

    73、認知語言學視野中的意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2014-05-19,獨立完成

    72、閱讀缺失處無物存在”,《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2014-05-15,獨立完成

    71、剝開“屌絲群體”外衣!渡鐣茖W報》(文化批評版),第6版,2014-03-06,獨立完成

    70、認知語言在爭議中發(fā)展!吨袊鐣茖W報》(語言學版),A08版,2014-03-03,獨立完成

    69、M理論視域下的語言學理論一族!墩Z言學研究》(第十四輯),2014年1月,P45-56,獨立完成

    68、論文簡述:體驗現(xiàn)實主義哲學:代價太高?《語言研究動態(tài)》,2013年創(chuàng)刊號,獨立完成

    67、論文簡述:為什么認知語言學需要體驗現(xiàn)實主義?《語言研究動態(tài)》,2013年創(chuàng)刊號,獨立完成

    66、保障話語權(quán)結(jié)構(gòu)的均衡配置,《社會科學報》,2013-12-19,獨立完成

    65、認知語言學本質(zhì)上反對語言學固有傳統(tǒng),《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12-17,獨立完成

    64、話語“威權(quán)”主要源自制度的保障,《社會科學報》,2013-12-12,獨立完成

    63、認知語言學掀起“體驗革命”,《中國社會科學報》(語言學版)(半版),2013-9-16,獨立完成

    62、試論學位論文驅(qū)動環(huán)境下研究生學術(shù)能力的培養(yǎng),《華東師范大學外語論叢》(第二輯),2013年8月,P179-189,獨立完成

    61、索緒爾:參與構(gòu)建我們概念系統(tǒng)的人,《社會科學報》(人物版)(整版),2013-8-8,獨立完成

    60、“人性善惡”問題是個認知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報》(科學與人文版),2013-8-5,獨立完成

    59、人類的第四個“我”,《社會科學報》(學術(shù)探討版),2013-6-13,獨立完成

    58、語法隱喻可能“消解”論,《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CSSCI),2013年第1期,P22-29,獨立完成

    57、“曬-秀”文化之殤,《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2013-2-7,獨立完成

    56、用“孤寂”對抗時代喧囂,《社會科學報》(學術(shù)探討版),2013-1-3,獨立完成

    55、M理論“終結(jié)”“批判終結(jié)論”,《中國社會科學報》(哲學版),2012-12-31,獨立完成

    54、構(gòu)建中國文化“原鄉(xiāng)”,《社會科學報》(文化批評版),2012-12-13,獨立完成

    53、字母詞會威脅漢語純潔?《社會科學報》(學術(shù)探討版),2012-10-18,獨立完成

    52、世界語境下如何理解中國,《社會科學報》(學術(shù)探討版),2012-9-27,獨立完成

    51、警惕別成為“語言奴隸”,《社會科學報》(學術(shù)探討版),2012-8-23,獨立完成

    50、話語爭奪權(quán)的悖論,《社會科學報》(學術(shù)探討版),2011-7-14,獨立完成

    49、發(fā)展與挑戰(zhàn):國內(nèi)外認知語言學三十年批評性回顧,《功能語言學年度評論》第1卷,p175-196,(主編:黃國文、常晨光),2010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獨立完成

    48、認知語言學發(fā)展近30年綜述,《中文自學指導》,2008(4),P22-27,獨立完成

    47、關(guān)于時間的形而上學問題,《外語教學與研究》(CSSCI),2005(6),P475-476,第一作者

    46、優(yōu)選論視角下的吃+N結(jié)構(gòu)研究,《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5(4),P37-45,第一作者

    45、受事標記過度使用的優(yōu)選論解釋,《外國語》(CSSCI),2005(3),P22-28,第二作者

    44、符號學視角下的借代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CSSCI),2005(2),P152-154,第一作者

    43、u2018喻u2019標注的現(xiàn)代詞典學與認知語言學考察”,《中國外語》,2005(2),P26-31,第二作者

    42、語料庫語言學在語言研究中的地位,《中文自學指導》,2005(2),P24-27,第一作者

    41、轉(zhuǎn)載:概念整合的層級性與動賓結(jié)果的熟語化,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4(1),第二作者

    40、概念整合的層級性與動賓結(jié)果的熟語化,《世界漢語教學》(CSSCI),2003(4),P46-51,第二作者

    39、英語專業(yè)八級作文評析與思考,《國外外語教學》,2003(4),P54-57,第一作者

    38、優(yōu)選理論的解釋力,《當代語言學》(CSSCI),2003(3),P257-264,獨立完成

    37、詞匯描述的認知思考,《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3(3),P26-31 第一作者(王馥芳 張云秋)

    36、語法化u2019理論和韓禮德的語法隱喻模式,《山東外語教學》2001(2),P35-38,獨立完成

    35、交際效果越強越好原則與語言創(chuàng)新傾向,《外國語言文學論叢》(褚孝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獨立完成

    34、打開新生聽力之門,《閩浙贛三省大學英語優(yōu)秀論文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獨立完成

    詞典學研究

    33、認知語義學對詞典經(jīng)典意義觀的挑戰(zhàn),《辭書論集》(二)(上海市辭書學會秘書處編),2012 年9月,獨立完成

    32、優(yōu)勢與不足,《辭書研究》2010 (5),P74-81,獨立完成

    31、形形色色的“搭車”新義,《辭書研究》2010 (4),P179-181,第一作者

    30、傳統(tǒng)主題下的新思考--評《雙語詞典譯義研究》,《辭書研究》2010 (2),P155-160,獨立完成

    29、語料庫詞典學的興起和發(fā)展,《辭書研究》三十年論文精選(中國辭書學會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年10月,第一作者

    28、詞典項目質(zhì)量控制意識的培養(yǎng)及外部抓手,《辭書研究》(CSSCI),2009 (3),P13-20,第一作者

    27、詞典項目質(zhì)量監(jiān)控的內(nèi)部管理,《辭書研究》(CSSCI),2009(2),P1-8,第一作者

    26、眼不見,盡失落?(陸谷孫著,王馥芳譯),《辭書研究》(CSSCI),2008(5),獨立完成

    25、以《英漢大詞典》為例談詞典的科學配例;羅益民等主編,《雙語詞典新論》,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P207-211,獨立完成

    24、數(shù)字時代說“數(shù)字”新義,《辭書研究》(CSSCI),2007(6),獨立完成

    23、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語言變化研究與“新詞”界定,《辭書研究》(CSSCI),2007(4),P15-25,獨立完成

    22、Inheritance Plus Innovation. On the Revision of Th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SSCI),2007(20/1),第一作者

    21、陸谷孫教授談新詞及其收錄,《辭書研究》(CSSCI),2007(1),P55-64,獨立完成

    20、詞典編纂中的商業(yè)因素,《國外外語教學》(CSSCI),2006(4),P35-42,第二作者( 陸谷孫 王馥芳)

    19、詞典編纂的u2018主體因素u2019,《外國語》(CSSCI),2006(3),P74-79,第一作者

    18、風靡新千年的流行詞素u2018綠色u2019,《辭書研究》,2006(3),P217-219,獨立完成

    17、當代英美詞典編纂五十年綜述,《外語教學與研究》(CSSCI),2006(2),P136-141,第二作者

    16、《英漢大詞典》之源起,《外語研究》(CSSCI),2006(2),P66-68,第二作者

    15、新時代新詞典-談《英漢大》修訂,《辭書研究》,2005(4),P100-109,獨立完成

    14、外語學習中雙語詞典的積極作用,《國外外語教學》(CSSCI),2005(3),P54-60,第一作者

    13、傳統(tǒng)詞典u2018動態(tài)性u2019的微觀體現(xiàn),《辭書研究》,2005(1),P69-78,獨立完成

    12、語料庫詞典學的興起和發(fā)展,《辭書研究》,2004(5),P46-53,第一作者

    11、詞典編纂如何對待語流中的一次性用詞用法,《國外外語教學》(CSSCI),2004(4),P41-47,第一作者(王馥芳 陸谷孫)

    10、語言學研究成果與詞典編纂,《辭書研究》,2004(4),P18-26,獨立完成

    9、傳統(tǒng)詞典如何更好地表現(xiàn)“動態(tài)性”,《辭書研究》,2004(2),P5-13,獨立完成

    8、語料庫詞典的局限性,《辭書研究》,2003(5),P20-28,第一作者(王馥芳 馬蘭梅)

    7、世界英語變體和英漢詞典的微觀結(jié)構(gòu),《辭書研究》,2003(1),P66-76,獨立完成

    6、世界英語變體與英漢詞典編纂 ,《辭書研究》,2002(2),P28-36,獨立完成

    5、一個搭配詞典語料庫——《英語搭配詞典》評介 ,《辭書研究》,2001(1),P99-107,獨立完成

    4、數(shù)字化的在線詞典趨勢,《中國辭書論集2000》,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0年,P313-321,獨立完成

    3、評《劍橋國際英語詞典》,《辭書研究》,2000(1),P109-136,獨立完成

    2、編碼詞典學和雙語詞典,《辭書研究》,1998(6),獨立完成

    1、論我國英語類雙語詞典的發(fā)展,《辭書研究》,1998(3),P25-30,獨立完成

    教學

    7、認知語言學(研究生)

    6、語義學(研究生通識課)

    5、《語言學概論》(英語專業(yè)本科生)

    4、《綜合英語》3(英語專業(yè)本科四年級)

    3、《英美詞典概述》(英語專業(yè)高年級本科生)

    2、托福(日本班)(2002-2003)

    1、《隱喻與英語學習》(本科高年級選修課)

    詞典編寫

    2、參編《英漢大詞典(第2版)》,2007,3,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第四參與人)

    1、參編《中國翻譯大詞典》,1997,11,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教材編寫

    2、參編張春柏(主編)《綜合教程》第六冊(學生用書),2007,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第三參與人

    1、參編張春柏(主編)《綜合教程》第六冊(教師用書),2007,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第三參與人)

    隨筆

    14、語言學和愛麗絲的“鏡子屋”:“搭界”?《華東師范大學報》,2010-07-08

    13、隱喻理論界的“地震”:概念隱喻理論簡介(下),《華東師范大學報》,2010-05-25

    12、隱喻理論界的“地震”:概念隱喻理論簡介(上),《華東師范大學報》,2010-05-18

    11、和“洋典”比優(yōu)劣--《新英漢詞典》第四版和《朗文當代英語詞典》第五版的比較,《華東師范大學報》,2010-03-16

    10、我和《新英漢詞典》,《華東師范大學報》,2010-01-19

    9、那一刻,伯克利屬于我們,《華東師范大學報》,2009-12-22

    8、美國的猶太“鷹”,《華東師范大學報》,2009-12-08

    7、心 距,《華東師范大學報》,2009-12-01

    6、美國大學里沒有“神”,《華東師范大學報》,2009-11-25

    5、和美國“便士”一起做義工,《華東師范大學報》,2008-05-20

    4、兩把鑰匙五扇門,《華東師范大學報》,2008-03-11

    3、童話世界的蜘蛛人,《新民晚報》,2008-03-08

    2、狂熱追新詞的"粉絲",《新民晚報》,2007-5-31

    1、《英漢大詞典》和約翰走路,《新民晚報》,2007-5-30

    名人推薦
    • 李攻科
      李攻科(Li Gongke),女,廣東新會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就職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 段志敏
      段志敏,南京大學新聞系出身,北京海唐公關(guān)、星瀚公關(guān)創(chuàng)始人與CEO,國內(nèi)上市公司健康元(SH 600380)獨立董事。曾供職于《北京經(jīng)濟報》,2001年4月參與《京華時報》創(chuàng)刊..
    • 田寶華
      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博士 法國貝藏松大學。
    • 王淳
      王淳(1920~2009),男,山東省掖縣(今萊州市)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qū)政治部原主任,廣州軍區(qū)政治部原主任,廣西軍區(qū)原副政治委員,廣州軍區(qū)后勤部
    • 楊立君
      楊立君, 男,漢族,1977年3月生,黑龍江省勃利縣人,博士,南京郵電大學地理與生物信息學院副教授,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 龍炳煌
      龍炳煌,男,漢族,1955年12月生,湖南長沙人,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國家一級注冊結(jié)構(gòu)工程師,國家司法鑒定人,美國華盛頓大學高級訪問學者,致公黨湖北省委副主委。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