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石田三成是 近江坂田郡 石田村(今 滋賀縣 長濱市石田町)人。幼名石田佐吉,初名三也。父親是石田正繼,正室是 宇多賴忠的女兒 皎月院。十五歲參見任近江長浜城主的秀吉后,出任其近侍。以 俊俏的外表和敏捷的思維受到秀吉的喜愛。為豐臣政權的 五奉行之一。
出仕秀吉
公元1574年 豐臣秀吉為 長濱城主的時候,石田三成是15歲。當時三成為某寺院的童子,一天秀吉外出打獵,口渴至該寺喝茶,三成端上一大碗涼茶,秀吉一飲而盡。后又捧上半碗微熱的茶,秀吉也喝了。接著三成又獻上一小碗更熱的茶,秀吉又喝了,于是問三成,為何如此,三成答道,由于大人勞累口渴的緣故,這第一杯茶自是解渴之用,于是用了大碗涼茶,第二杯是因為大人基本已經不再口渴,于是上了稍微溫一點茶水,最后大人心也靜了,口也不渴的時候,再上熱茶,大人才會細細去品味這其中的味道。方丈斥責三成無禮,三成卻從此深得秀吉的信任,成為秀吉的侍從。這個故事說明三成自幼就有明敏的才智,他能機敏地察知秀吉的意向,言行合乎秀吉的心意。
飛黃騰達
公元1582年 織田信長死后,秀吉討伐信長的宿將越前的 柴田勝家而進軍近江,迫使柴田自殺。三成因參加這次北國征伐有功,得到了馬一匹及白布50端(一端為3丈)。討伐柴田成功以后,秀吉代替了信長的地位,1583年到大阪城,公元1585年任關白,敘 從一位。那時三成也由從五位下治部少輔升至五 奉行之一(其他是 前田玄以、 淺野長政、 增田長盛、 長束正家。五奉行是辦理國政的最高機關)。天正十四年(1586)又兼任 堺市的奉行。
南征北戰(zhàn)
(1)討伐九州
當時九州的豪族 島津氏勢力很大,豐臣秀吉于天正十五年(公元1587年)以25萬大軍討伐九州島津氏。在討伐戰(zhàn)爭中,三成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2)討伐 小田原
秀吉降伏島津氏以后便討伐關東的 北條氏,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2月秀吉率軍攻打北條氏的小田原城,三成為先鋒,率領1500騎東下。4月包圍小田原城,由三成攻占小田原城的衛(wèi)星城—— 館林城和忍城,使小田原城陷于孤立,北條氏父子被迫開城投降。
(3)討伐 奧州
豐臣秀吉為了統(tǒng)一日本,決定討伐奧州的 伊達政宗,派三成于公元1591年1月到相馬,去瓦解伊達政宗的盟軍,最后迫使伊達政宗議和。
(4)侵略朝鮮奧羽平定以后,國內軍事行動告一段落。接著豐臣秀吉便想侵略朝鮮,在東松浦半島的名護屋設立大本營,準備侵朝。文祿元年(公元1592年)3月13日侵朝軍隊158000人分九批渡海,4月12日先鋒小西行長從 釜山登陸。此時三成被任命為船奉行,在名護屋執(zhí)行運送部隊、糧食和武器的任務。5月3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占領京城。不久秀吉便派三成到朝鮮去執(zhí)行特殊任務——進攻中國(明朝)及各武將劃分占領地區(qū)。三成于1592年7月16日到達京城。1592年8月7日在京城召開作戰(zhàn)會議,制定鞏固京城、攻打平壤,以防備明軍來授的作戰(zhàn)方案。由于明朝 李如松率領的援軍及時趕到, 小西行長被明軍打敗,退出平壤。又由于明朝主和派得勢以及日本在“ 碧蹄館之戰(zhàn)”失敗,兩國開始和談。1593年5月15日三成伴同明使 沈惟敬、徐一貫等到達日本名護屋,談判議和條件。
慶長元年(公元1596年)9月1日,明朝的正式議和使節(jié) 楊方亨和沈惟敬一起到達大坂。秀吉接見明使一行,明使宣讀國書。因國書中非但沒有秀吉所提出的五項條件(明朝公主嫁給日本天皇,恢復 勘合貿易,派遣一名朝鮮王子及大臣為人質到日本, 朝鮮八道中的南四道割讓給日本,各自歸還俘虜),而且封秀吉為日本國王,秀吉大怒,驅逐明使,談判破裂。
慶長二年(公元1597年)2月21日秀吉以141500人的兵力再次侵朝。這次秀吉不到名護屋,在伏見指揮,所以三成也留在伏見(在大坂)輔佐秀吉。但公元1598年8月18日秀吉突然病死,由三成主持撤兵并與明朝議和。
擁立秀賴
當初豐臣秀吉無子,將其姊 日秀與三好一路的兒子收為養(yǎng)子,他就是關白、 左大臣 豐臣秀次。但文祿二年(公元1593年)親生兒子秀賴出生以后,對養(yǎng)子秀次的感情便開始冷淡起來,后悔將關白讓給秀次。于是產生了一股謠傳,說秀次對秀吉抱有異圖。因此石田三成奉秀吉之命于文祿四年(公元1595年)7月赴聚樂亭會見秀次,探聽事情真相,并到處收集秀次反叛的材料。結果秀次切腹自殺,其妻妾20多人也慘遭殺害。這就是所謂“策謀事件”。因此三成得到江北194000石的領地,被封為 佐和山城主,但遭到 淺野長政等大名的懷恨。公元1595年秀次自殺以后,秀賴成了秀吉的繼承人。然而秀賴年幼,為考慮到將來,秀吉讓 五大老( 德川家康、 前田利家、 毛利輝元、 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小早川隆景死后,由上杉景勝( 會津120萬石)遞補大老職、五奉行( 前田玄以、淺野長政、 增田長盛、 長束正家、石田三成)兩次立誓效忠。特別身為五奉行之一的三成,對主人秀吉格外忠心,誓死輔佐秀賴。
關原合戰(zhàn)
秀吉死后,部下便出現(xiàn)不和, 福島正則、 加藤清正、 加藤嘉明,黑田長政,細川忠興,池田輝政,淺野幸長等七名武將要殺三成。后來三成聽了德川家康的勸告,引退佐和山城。石田三成回到佐和山城以后,德川家康便背約進入伏見城,并和諸大名私下結黨進行施詐反叛。 此時引退在佐和山城的石田三成決定乘家康到會津討伐 上杉景勝的機會起兵,以 毛利輝元為盟主,聯(lián)合關西諸侯,總兵力為92700人,攻打伏見城和田邊城,一時勢力大盛,并迅速攻陷了大阪以東的伏見城,城主 鳥居元忠切腹自盡。家康其實早有預料,故意假裝遠征 會津,半路折返率軍迎戰(zhàn),東西兩軍于1600年( 慶長5年)9月15日上午8點至下午2點半在 大垣的西北關原(美濃平原的西北部)展開一場大會戰(zhàn),史稱“ 關原合戰(zhàn)”。關鍵時刻,家康長子秀忠的2萬大軍被真田家拖住,使得東軍一度陷入被動,但是在諸如福島正則、 德川四天王的勇猛下,西軍逐落下風,最后小早川秀秋的倒戈更是給了西軍致命一擊。結果是德川家康的東軍勝利,石田三成的西軍失敗。接著家康又攻下石田的根據(jù)地佐和山城,西軍的據(jù)點 大垣城的守將 秋月種長開城投降。
佐和山城陷落的那天,家康就派遣田中吉政搜查石田三成,并下令以重賞通緝三成,凡隱藏不報者,不僅本身,全族及當?shù)囟家芴幜P。
關原之后
關原之戰(zhàn)失敗以后,石田三成逃往 伊吹山,打算在此暫且棲身,伺機潛入大坂再度舉兵。他逃出關原的時候有許多隨從人員,為避人耳目,讓他們離開伊吹山。只有渡邊勘乎、礬野乎三郎、鹽野清介三人決定留下,和三成一起經近江淺井郡的草野谷,逃到大谷山。最后連這三人也讓他們離開,約定將來在大坂見面,單身翻山越嶺進入伊香郡,投身于 古橋村法華寺的三珠院。后來被村民發(fā)現(xiàn),不得不離開三珠院,在當?shù)剞r民與次郎太夫的庇護下,躲在附近的山洞里。然而此事被當?shù)氐囊幻刂髦懒,勸告與次郎太夫將石田三成交出,引渡給田中吉政。與次郎太夫大驚,立即告知石田三成乘早逃走。但此時三成因為在逃亡過程中吃了大量的生米,此時已下痢倒在山洞里,又無食物,自知命該斷絕,力勸與次郎太夫報告田中吉政。結果三成被捕,引渡給吉政。吉政自幼和三成很親密,同情三成的遭遇,十分照顧他,給他食物吃,還替他治病。后來三成被送到大津的家康的軍營,在營門口黑田長政看到他,立即下馬向他道歉,并脫下自己的衣服,給他換去身上的臟衣。家康以厚禮接見,還把他當作194000石的諸侯看待。
三成被捕后,和三成一起舉兵的 小西行長、 安國寺惠瓊也先后被捕,他們和三成一同送到大坂,三人戴著枷鎖在坂頤和 堺市游街,然后押到京都,交給奧平信昌收監(jiān)。
10月1日,三成、惠瓊和行長各乘一輛囚車從信昌的邱宅押到六條河原的刑場。在刑場上,人們?yōu)槿四罘,石田三成拒絕,態(tài)度和平常一樣鎮(zhèn)靜,毫無畏懼。據(jù)說在行刑之前三成想要喝水。但他們發(fā)現(xiàn)刑場附近沒有水井,只有柿子。當別人要給他柿子吃時卻被三成委婉的拒絕了,他說吃柿子容易生痰,在場的其他人都在嘲笑他,要死的人還怕生痰,三成慷慨道:“胸懷大志之人,即便瀕死,也一如既往珍惜自己的性命。”藉此,三成臨死前也捍衛(wèi)了自己的氣節(jié)。三成被斬首以后,他的首級和惠瓊、行長、自殺的 長束正家的首級被一起掛在三條橋示眾。三成的遺體被大德寺的圓鑒國師收去,葬在大德寺的三玄院里。真正忠于豐臣家的一批大名從此沒落,而德川家康不久后就取豐臣家而代之,這估計是當時對 關原大戰(zhàn)袖手旁觀的豐臣家所始料未及的。
個人才能
軍事才能
很多人認為三成僅僅是個出色的文臣而已,其實秀吉奪取天下的每一場大戰(zhàn)役,幾乎都離不開三成給予后勤、情報等方面的支持。如果沒有三成出色地完成軍需供應、提供準確的情報,很難想象秀吉會一帆風順地奪取天下。
天正5年(1577年)18歲的三成參加了秀吉的中國進攻軍,先后攻打 上月城、三木城、鳥取城和備中 高松城。此外還與 仙石秀久一起渡海到 淡路,攻擊洲本城。參加山崎之戰(zhàn),并在此后的天正11年(1583年)加入秀吉的 伊勢進攻軍,攻打 瀧川一益的桑名城、 龜山城。 賤岳之戰(zhàn)作為兵站奉行,從事軍糧和武器彈藥等的補給。于淺井郡的彌名寺成功探聽到柴田軍的動向,并在賤岳之戰(zhàn)中英勇奮戰(zhàn)取得功勛(注2)。天正12年(1584年)參加小牧·長久手之戰(zhàn)。天正13年(1585年),隨軍進攻越中的 佐佐成政。天正15年(1587年),參加秀吉的九州進攻軍。5月,勸降在大口城籠城的 新納忠元。天正18年(1590年)參加秀吉的小田原進攻軍,先后逼迫館林城和忍城開城投降,使 小田原城陷于孤立。
此后,三成又先后擔任軍監(jiān),參與平定奧州原屬大崎·葛西氏領地的 一揆和 九戶政實之亂。
文祿元年(1592年)33歲的三成先是與 大谷吉繼、岡本重政作為船奉行,在名護屋出色地完成了運送部隊、糧食和武器的任務。四個月后被 德川家康與 前田利家勸阻的秀吉,任命三成與 增田長盛、大谷吉繼一起作為 文祿之役的總奉行,代替自己渡海前往朝鮮指揮作戰(zhàn)。8月7日在京城召開了作戰(zhàn)會議,戰(zhàn)爭初期出乎意料地順利,讓絕大多數(shù)的將領沖昏了頭腦。當 小西行長攻下平壤時, 加藤清正甚至叫囂著要在年內入侵明國。只有三成對于日軍無計劃地擴大戰(zhàn)線深感憂慮,提出縮小戰(zhàn)線鞏固戰(zhàn)果的方案。然而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為首的主戰(zhàn)派根本聽不進去(事見《黑田家譜》),戰(zhàn)線被越拉越長。文祿二年一月,正如三成預料的一樣,渡過冰封的 鴨綠江的4萬明朝援軍趕到了,在平壤的小西行長軍被擊敗,凰山的 大友義統(tǒng)軍也逃走了,日軍前線全線崩潰。危急之中又是三成提出力挽狂瀾的方案——放棄前線補給不便的據(jù)點,在漢城周邊集結大軍迎擊明軍。然而眾將卻不愿意放棄到手的城池據(jù)點, 小早川隆景大罵道:“明軍勢大,奉行就膽怯怕死嗎?”, 加藤光泰也破口大罵道:“沒有糧食,那我們就吃砂土!”。特別是把守緊要據(jù)點開城的小早川隆景堅決不愿退兵,因為這樣一來就等于放棄整個朝鮮北部。三成進一步明確指出位于臨津江對面的開城,在補給線被切斷后,靠剩余的糧食和兵力是無法進行長期籠城戰(zhàn)的,頗懂兵法的小早川隆景終于聽從了三成的意見。這樣三成最終成功說服眾人集結了軍隊,只可惜也為此得罪了不少人。
此后日軍與明軍在 碧蹄館激戰(zhàn),后世對小早川隆景、 立花宗茂等武將的表現(xiàn)大加贊賞,對三成的戰(zhàn)功卻只字不提,實在是不公平。當時如果不是三成果斷將日軍聚集起來的話,日軍很可能就會被明軍逐個擊破。之后三成在進攻幸州山城時負傷(可見三成是親自上前線指揮作戰(zhàn)的),戰(zhàn)爭也陷入膠著狀態(tài)。 慶長3年(1598年),在秀吉死后為避免陷入戰(zhàn)爭的泥潭,三成主持在朝鮮的部隊渡海撤回 博多并與明朝議和。
三成與加藤清正、 小早川秀秋的矛盾應該也是在侵朝戰(zhàn)爭中激化的。負責統(tǒng)計眾人在朝鮮戰(zhàn)功的是石田三成。三成把小西行長的軍功據(jù)實以報,卻減低加藤清正等人的戰(zhàn)功。因為三成認為加藤清正等人在朝鮮戰(zhàn)場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殘暴表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朝鮮軍民更強烈的反抗。而且三成一心想著在占領朝鮮后,能夠取代腐朽無能的 李朝實行心目中的善政,加藤清正等人的行為無疑是殘暴無道的,與三成理解的侵朝目標大相徑庭。至于小早川秀秋,身為總大將卻披甲上陣追殺已經潰逃的明軍士兵,行為不當也被三成參了一本。結果秀吉將其召回國進行訓斥,并且減少了他的領地。三成的作為應該是據(jù)實以報,但也因此加深了與“武斷派”的矛盾。
在關乎豐臣家和三成自身命運的 關原合戰(zhàn)中,三成也能成功地以自己不到20萬石的領地,動員到與石高是自己十余倍(達250萬石)的家康勢均力敵的兵力,這不能不令人贊賞。而且據(jù)專家考證,在關原西軍的配置沒有錯誤,占據(jù)了較高的地形,對作戰(zhàn)是有利的。盡管由于各種原因西軍慘敗,但是三成出色地動員并配置了兵力,讓人嘆服。
外交才能
天正11年(1583年)24歲的三成給 直江兼續(xù)送信,策劃與上杉家的同盟。賤岳之戰(zhàn)中,傳達秀吉要求景勝出兵騷擾柴田勝家背后的書信。天正13年(1585年),跟隨秀吉一起前往越后落水城,與直江兼續(xù)一起參加秀吉和上杉景勝的會盟(也有此事是虛構的這樣的說法。)天正16年(1588年),在三成的斡旋下, 島津義久于大坂謁見秀吉。三成就 島津家知行地的確定問題與秀長寫信商量(秀長為此事與島津家發(fā)生爭執(zhí)),最終促使秀吉對義久的知行予以認定。應該說,三成在島津義久降服一事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島津義久本人對三成也十分感激。天正18年(1590年),在三成的努力下,佐竹義宣在小田原城謁見秀吉表示歸順。這就讓本打算先聯(lián)合佐竹家吞并北條氏領地的 伊達政宗徹底絕望,最終稱霸奧羽的“獨眼龍”也不得不歸順秀吉了。此外三成還與增田長盛、大谷吉繼、小西行長一起負責與明朝的議和談判。據(jù)說三成在侵朝之前就曾勸告秀吉,可惜秀吉未能聽從。
至于負責招待上杉景勝、琉球王尚寧的使節(jié)等人;被邀請出席秀吉、神谷宗湛、 佐竹義重等人為其舉辦的茶會;參加 嚴島神社的和歌會、跟從秀吉前往吉野觀賞櫻花————---就難以一一列出了。最令人吃驚的是據(jù)說讓 五大老簽定誓約書立誓效忠秀賴也是三成替秀吉出的主意。這就是三成君子習氣的表現(xiàn)了。
說到外交權謀,很多人都會指責三成到處收集豐臣 秀次反叛的材料,致使秀次切腹自殺,其妻妾20多人也慘遭殺害。并且說三成由此得到19萬4000石的領地,成為 近江國 佐和山城城主,也因此遭到淺野長政等大名的懷恨。事實真的如此嗎?首先有的史料上說三成是在天正18年(1590年)成為佐和山城城主的(知行19萬4千石)。這歷來有爭議,暫且不提(雖然我相信他1590年就是佐和山城城主)。我們知道豐臣秀吉早年將其姐日秀與三好一路的兒子秀次收為養(yǎng)子,并將關白之位傳給了他。但就連秀吉自己也沒有想到,文祿二年(1593年)他居然有了親生兒子秀賴(拾),這樣一來很自然地對養(yǎng)子秀次的感情便開始冷淡起來,后悔將關白之位讓給秀次。史料記載,文祿4年(1595年)6月26日,受秀吉之命,三成與增田長盛、前田玄以、富田知信、 宮部繼潤一起前往聚樂第追查關白 秀次的行為并尋求誓文。7月2日再次去 聚樂第追查秀次。7月8日秀次被放逐,7月15日秀次剖腹自殺。從以上史料不難發(fā)覺,是秀吉命令三成等人就秀次謀反進行調查的(并不是三成主動要去整人),參與調查的不只三成一人,而在短短20天內,秀吉就命令秀次自裁,他迫不及待要除去自己親生兒子秀賴最大的絆腳石這一用心是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的。
事實上三成絲毫都沒有隱瞞地匯報了調查結果——-秀次在正親町上皇剛剛駕崩一個月時,就帶著大批全副武裝的武士和大炮開始鷹狩。而且居然把狩獵的地點選在 神山 比睿山,還濫用武力對付平民百姓,結果被人稱為“殺生關白”。不用說秀吉對此是非常憤怒的。
三成為避免紛爭,提出讓 秀次與秀吉定下兒女姻親,約好讓秀賴迎娶秀次之女。這樣將來秀次隱居,關白一職就可重歸秀賴。這不失為很好的辦法,但是秀次卻漫不經心地說女兒太小之類的話予以拒絕。秀次的近臣木村常陸介,更是要秀次先發(fā)制人起兵奪權,嚇得秀次趕緊掩上了耳朵。很快秀次奸污菊亭大納言的女兒和外孫女兩母女的事也傳到了秀吉的耳朵里。終于,各種流言加上不可避免的矛盾,促使秀吉以謀反罪命秀次剖腹了。隨后為了斬草除根,又將秀次一家妻小在三條河原全部斬首。
其實三成在調查秀次殺生的事件上,完全是據(jù)實以報。秀次的死是他自己不識時務,在表弟秀賴出生后,還死占著關白的高位不放,行為舉止又不加以檢點。三成實際上是想要緩和秀吉與 秀次的矛盾,結果因秀次不領情與遲疑不決而失敗。據(jù)說 黑田官兵衛(wèi)也曾暗示勸戒過秀次,但可惜他始終不能領悟和決斷。
內政才能
三成在內政方面只怕是得到公認的了,作為“五奉行”實際上的首席,他的成就令人贊嘆。具體地說,就是在“ 太閣檢地”和自身領地的經營上成績斐然。毫不夸張地說,三成是“太閣檢地”真正的推進者與核心人物。
天正12年(1584年)25歲的三成就成為 近江國蒲生郡今在家村檢地奉行。天正14年(1586年)與 小西隆佐一起擔任堺 町奉行。次年又成為 博多町奉行,成功復興了遇到戰(zhàn)禍而一片蕭條的貿易城市博多。天正17年(1589年),與淺野長政一起負責對美濃進行檢地。次年,又與淺野長政一起負責對奧州進行檢地。天正19年(1591年)4月,成為近江、美濃豐臣家四萬五千石直轄地的代官。同年9月,在 九戶政實投降后到達黑石城,于正法寺發(fā)布禁令恢復秩序,修復大原城、巖手澤城交給 伊達政宗。文祿2年(1593年),與增田長盛、大谷吉繼等人一起接受命令,對越后進行檢地并派遣代官。第二年9月,負責對島津領地日向、大隈、薩摩進行檢地(當時檢地用的尺子流傳下來了,上面有三成的花押。)。同年10月,對佐竹領地常陸、下野、 磐城進行檢地。另外也是在這一年,對 近畿一帶、尾張以及自己的領地(佐和山)也進行了檢地。文祿4年(1595年) 豐臣秀次死后,成為其在近江7萬石舊領地的代官。 慶長2年(1597年),制定大坂城的《十三條書》。 小早川秀秋改易時,與淺野長政一起擔任秀秋舊領地的代官。慶長3年(1598年)上杉家轉封到會津,三成又擔任越后的代官。同年兼任筑前、筑后的代官。
需要指出的是名聞天下的大坂城,也是由三成在舊有的石山 本愿寺城基礎上修筑的。在動用了數(shù)萬人,歷時三年后終于完工。 大阪城作為秀吉統(tǒng)治天下的根據(jù)地,被建成地勢險要的軍事要塞。用巨石堆砌成的高大堅固的城墻,有的地方竟高達10米,是當時日本城墻中最高的。大坂城之戰(zhàn)時,家康不得不用和談為幌子,才趁機填平護城河并毀壞了城墻,所以戰(zhàn)后 德川家才會對由秀吉下令、三成負責修筑的大坂城恨之入骨,用了十年的時間將秀吉建造的城池埋沒在地下,建筑了全新的大坂城。
在歷任軍需奉行、界奉行后,石田三成與前田玄以、淺野長政、增田長盛、長束正家被秀吉任命為掌管天下大權的“五奉行”。事實上最初三成僅僅排在第四位,前田玄以、淺野長政與增田長盛均在他之上。但是不久之后,三成憑借其出眾的實力脫穎而出,成為實質上的“五奉行”之首。增田長盛與長束正家更是對三成心服口服,甘為三成的左膀右臂。
據(jù) 小瀨甫庵的《太閣記》記載,三成剛剛出仕秀吉之時,秀吉的股肱之臣是淺野長政、 蜂須賀正勝、杉原七郎左右衛(wèi)門(家次)與富田左近將監(jiān)(知信)。秀吉征伐中國時, 竹中半兵衛(wèi)重治與 黑田官兵衛(wèi)作為運籌帷幄的謀臣大出風頭。但是當秀吉天正十三年(1585年)就任關白時,竹中、杉原等人已死,蜂須賀正勝年老而力不從心,富田、黑田又成了外樣。舊臣中就只剩下淺野長政一人深受秀吉信賴,秀吉于是任命了“五奉行”管理天下的政務。但是1585年時三成年僅26歲,即使是在“下克上”這樣講究實力的時代,這樣的年紀就進入國家政權的核心實在令人驚訝。想來五奉行制度的確定,應該還是在文祿年間、秀吉晚年之時吧?在此之前應該是各有分工,文祿年間才實行五奉行連署發(fā)布政令這一類似責任內閣的形式吧(注5)?
1598年,“五奉行”中的前田玄以60歲、淺野長政52歲、增田長盛54歲、長束正家51歲,而石田三成才39歲。作為最年青的執(zhí)政者,三成應該有“是我支撐豐臣政權的”這樣的念頭吧?而表露出來的話,就是咄咄逼人的氣勢了。 淺野幸長(淺野長政的嫡子)就曾說過:“三成什么事都插手,這樣的人是很容易被非議的”。事實上的確如此,三成就曾在大雨傾盆的夜晚,徹夜不眠地詳細查看城內外的破損情況,黎明便向剛起床的秀吉報告。這些本該是普請奉行負責的事,三成也親自來做,而且做得比普請奉行還好。
在自己領地的治理方面, 慶長元年(1596年)3月,三成對領地內的直轄地、代官地發(fā)出掟書(規(guī)定)。(即《十三條書》與《九條書》)并發(fā)給領地內國友村的年寄·藤二郎糧餉200石,獎勵其鍛造鐵炮。那么《十三條書》與《九條書》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要同時下兩種掟書呢?通常認為《十三條書》針對的是三成的直轄地,三成派遣代官征收年貢。而《九條書》針對的是三成的代官地,征收的年貢被分給三成的家臣了。在《十三條書》的第三條與《九條書》的第九條中都規(guī)定了有關田地的耕種權,這可是“太閣檢地”最根本的東西。耕種的人都記錄在檢地帳上,從而取消了中間的剝削。
關于三成對領地的治理,還有一件事頗引人矚目。三成接收佐和山城的時候,那里還十分荒涼,三成于是著手征發(fā)夫役,對伊香、 淺井、坂田、犬上江北四郡進行修筑。然而坂田郡的長濱, 貢米。長濱町的居民選出宿老為代表,到伏見向秀吉提出請求。結果伏見承認長濱町宿老的訴訟合理,告之三成免除長濱町的地租和年貢米?墒侨刹煌,派出奉行須藤權右衛(wèi)門通光說服了宿老,最終宿老還對三成道了歉。由此事可以看出三成強硬的一面,但是因為他對領地內的民眾十分公正,所以雖然很嚴厲,卻仍然受到民眾的尊敬和愛戴。
當時有句民謠:“石田三成有兩件寶貝—— 島左近和佐和山城”。三成將根據(jù)地佐和山城修筑得雄偉堅固,城下町也十分繁榮。但關原之戰(zhàn)取勝后趁勢攻入城中的東軍將士卻都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看到三成的宅邸出乎意料得簡陋,根本不象是大名的屋敷。(事見《甲子夜話》、《慶長年中卜齋記》等)三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長時間主導豐臣家的內政、軍事后勤,以及占領區(qū)政策的規(guī)劃。掌管大政卻克己奉公,生活十分節(jié)儉。
后世子孫
以下舉出史料記載較詳細者。
長子:石田重家- 父親在關原敗戰(zhàn)后,聽從父親之兄 石田正澄的命令,逃往妙心寺。在住持的勸導下,家康才讓他出家,在1686年逝世。次子: 石田重成- 父親在關原敗戰(zhàn)后,在 津輕為信的長子津輕信建引導下,逃往津輕地方,成為了津輕氏的家臣。后改名為 杉山源吾,據(jù)說活到1641年。三女: 辰姬- 高臺院的養(yǎng)女。 弘前藩2代藩主 津輕信枚的正室、在德川家康的養(yǎng)女滿天姫嫁過去之后降格。兒子是3代藩主 津輕信義。
人物簡記
自應仁元年(公元1467年)的 應仁之亂爆發(fā)以后,足利幕府的威望一落千丈,地方大名紛紛互相征伐,日本進入百余年的戰(zhàn)國時代。永祿十一年(公元1568年), 織田信長擁立 足利義昭 上洛就任征夷大將軍,并且逐漸控制 近畿全土,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霸主。日本在織田信長“天下布武”的印章下逐步走向統(tǒng)一,但是在日本即將完成統(tǒng)一的天 正十年(公元1582年), 織田信長突然于京都本能寺被重臣 明智光秀所弒?椞镄砰L的另一位重臣 羽柴秀吉得知信長死訊后迅速率軍轉往京都方向,于山崎之戰(zhàn)中戰(zhàn)勝明智光秀,鎖定勝局。為信長報仇的羽柴秀吉成為了信長事業(yè)的繼承者,一步步登上“天下人”的寶座。天正十三年(公元1585年),羽柴秀吉受天皇賜“豐臣”姓,改名為豐臣秀吉,并就任關白一職,創(chuàng)立豐臣政權,成為日本的實際統(tǒng)治者。
慶長三年(公元1598年),隨著太閣豐臣秀吉的過世,日本再次瀕臨天下分裂的內戰(zhàn)邊緣。豐臣秀吉臨終前囑托 五大老 五奉行效忠于豐臣家的繼承人——6歲的 豐臣秀賴,但是作為擁有關東250萬石領地的實力派大老 德川家康并不滿足于擔當豐臣家的朝臣。此時,只有另一位大老前田利家才有制衡德川家康的威望和實力。 慶長四年(公元1599年),前田利家也過世了。德川家康成為了豐臣政權的首輔大老,從此有恃無恐,獨斷專橫。他私自改動一些大名的領地石高,未經豐臣家許可而同其他大名家進行政治聯(lián)姻,扶植親信,拉攏姻親,做出眾多違反太閣遺訓的舉動。家康的一系列舉動在豐臣家重臣石田三成的眼里如同叛變的前奏。于是石田三成不斷策劃除去德川家康,以保豐臣家安泰,而德川家康更是千方百計想要挑起戰(zhàn)事,掃除所有反對自己的勢力。稍有覺悟的人都明白,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決戰(zhàn)正在一步步逼近。
德川家康奪取天下的重要契機,正是豐臣家長久以來的派閥之爭。以內政工作獲得提拔的吏僚派看不起在戰(zhàn)場上廝殺的莽夫;武功派更是看不慣在后方指手畫腳的書生。吏僚派以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長等人為代表,武功派以福島正則和加藤清正等人為代表,兩派向來不和,而文祿·慶長之役更是加深了兩派之間的矛盾。豐臣秀吉和前田利家在世的時候都極力調和兩派之間的矛盾,但是隨著這兩位重量級人物的相繼過世,再也沒人能夠阻止兩派之間的矛盾走向白熱化。德川家康非常樂意看到豐臣家的內部矛盾不斷尖銳化,于是利用加封領地、政治聯(lián)姻等手段竭力拉攏武功派大名。家康打算借武功派之手消滅吏僚派,從而達到削弱豐臣家實力的目的。
就在如此復雜的歷史背景下,充滿爾虞我詐的關原之戰(zhàn)拉開了序幕。 德川家康認為石田三成的人緣不好,威望不足,無法對自己構成威脅,但是正好可以利用石田三成的起兵將反家康派的大名全部拉上戰(zhàn)場,從而一勞永逸地全部予以殲滅。西軍與東軍在正式開戰(zhàn)以前就展開了爾虞我詐的謀略戰(zhàn)。話說當時的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都自稱是豐臣家的忠臣,而互相指責對方為心懷鬼胎的 逆賊。雙方為了獲得更多大名支持,都高舉豐臣家的旗幟,以獲得所謂正義的大義名分。由于雙方都自稱為豐臣 家臣,講述起來實在難以區(qū)分。所謂“西軍”與“東軍”的稱謂都是后人為了便于區(qū)分所追加。以石田三成為主體的聯(lián)合軍稱為西軍;以德川家康為總大將的聯(lián)合軍稱為東軍。西軍名義上的總大將是身份更為顯赫的大老 毛利輝元,所以石田三成只能稱為西軍靈魂人物,但是實質上統(tǒng)攬全局的總大將應是石田三成。
話說上杉景勝為了引起德川家康的注意,在 會津領內修筑城池、鋪路架橋、召集 浪人、整頓軍備。德川家康對此非常不滿,認為上杉加強軍備的背后有謀反的陰謀,隨即修書命上杉上洛做出解釋。但是上杉家重臣 直江兼續(xù)在回信中對家康的責問予以逐條反駁,認為根本沒必要 上洛解釋,在信末更是對 德川父子做出了挑釁。德川家康收到上杉家的回信以后勃然大怒,但是家康內心卻是暗自竊喜,他終于能夠以此為口實發(fā)動一場劃分天下的決戰(zhàn)。
德川家康以上杉景勝拒絕上洛為由,于 慶長5年(公元1600年)6月16日(舊歷),率軍離開大坂前往會津討伐上杉景勝。7月2日,家康進入關東根據(jù)地 江戶城,對征伐會津進行詳細的策劃。家康離開大坂后,石田三成發(fā)出眾多密函,拉攏志同道合的大名,并成功地拉攏大老毛利輝元和宇喜多秀家加入西軍,推舉毛利輝元為西軍總大將,并且承諾打敗家康以后擁立毛利輝元為豐臣家首輔大臣。眾多反對家康派的大名紛紛加入西軍陣營。石田三成聚集了超過10萬人的兵力,在7月17日于大坂正式向德川家康宣戰(zhàn),并以三奉行的名義向德川家康發(fā)出彈劾狀,列舉家康違反太閣 遺訓的累累罪狀。
7月 19日, 宇喜多秀家、 小早川秀秋、 島津義弘等人 率領4萬西軍包圍東軍1800人駐守的伏見城,打響了關原之戰(zhàn)的第一槍。7月 20日,小野木重勝率1萬5千西軍包圍細川幽齋500人駐守的田邊城。8月1日,伏見城落。8月 5日,在石田三成要求留守清洲城的福島家臣大崎玄蕃開城投降遭拒后,轉攻伊勢。西軍在德川家康離開近畿的大好時機,并未展開積極的前線攻勢,而是悠閑地在后方進行清理工作,掃除近畿的東軍據(jù)點。
會津。7月 24日,駐軍小山的家康收到伏見城守 將 鳥居元忠的急件,得知石田三成起兵一事,西軍已經開始攻打 伏見城。7月 25日,家康召集眾隨征大名舉行評定,宣布石田三成起兵的情報。家康聲言自己鞠躬盡瘁輔佐豐臣家,怎奈奸臣石田三成時常在 少主面前進讒。他做出一副為了顧全眾大名妻兒生命,不惜犧牲自己的仁義模樣,表示如果東軍諸將有意回到大坂投效西軍,家康絕不予以阻攔。結果這些大名都表示愿意跟隨家康,共同鏟除奸臣石田三成。此次對東軍影響深刻的評定史稱“ 小山評定”。在這次會議上,家康成功的將這些豐臣系大名玩弄于鼓掌之間,最終達到收買人心的目的。
美濃赤坂,布陣于岡山,與屯兵大垣城的石田三成形成對峙。之前家康的策反工作獲得了較大成果, 吉川廣家代表毛利輝元派遣使者前來表明毛利家不戰(zhàn)的立場,小早川秀秋也表示愿意擔當內應。 大津城主京極高次已于9月 3日叛離西軍,并以3千兵力固守城池。至家康抵達美濃時,毛利元康和立花宗茂等人率領的1萬5千西軍仍在圍攻 大津城。
德川家康隨即舉行會議,商議對策。 德川家臣大多認為應該等待 德川秀忠3萬8千的主力到達以后再組織進攻,但是 福島正則等豐臣家臣急于發(fā)動決戰(zhàn),恨不得親手砍死石田三成。家康權衡利弊以后決定不等秀忠的部隊到達,而是利用福島正則等豐臣系大名的軍隊,以及西軍中的內應部隊與石田三成決一死戰(zhàn)。作為野戰(zhàn)達人的德川家康試圖將石田三成引出大垣城進行野戰(zhàn)。于是家康派 忍者散布假情報,聲言東軍將會繞過大垣城直取大坂。
石田三成唯恐大坂有失,當夜決定于關原集結大軍阻截東軍西進。兩軍在兵力上旗鼓相當,但是西軍先行趕到戰(zhàn)場,占據(jù)了有利地形。由于當天早晨大霧彌漫,所以雙方布陣完畢后沒有馬上展開廝殺。早晨7時以后濃霧漸散,天空下起毛毛細雨。東軍 井伊直政和 松平忠吉部隊向西軍主力宇喜多秀家部隊開火,戰(zhàn)事 一觸即發(fā)。雙方同時于上午8時點起開戰(zhàn)的狼煙。戰(zhàn)斗過程中,雙方一進一退,互有攻守,戰(zhàn)況呈膠著狀態(tài),西軍憑借地形的優(yōu)勢稍占上風。一直到上午11時,戰(zhàn)況還是沒有太大變化。石田三成下令點起總攻的 狼煙,命令西軍所有部隊向東軍發(fā)起總攻。但是位于 小池村的 島津義弘1500人,位于松尾山的小早川秀秋1萬5千人,還有 南宮山的毛利軍3萬人遲遲沒有動靜。就這樣持續(xù)到正午12時,德川家康因為戰(zhàn)局不明朗而煩躁起來。家康再三派人催促小早川秀秋叛變擊潰西軍右翼,另一方面石田三成也不斷派人發(fā)送文書催促小早川秀秋攻擊東軍左翼。小早川秀秋的立場成為了這場戰(zhàn)役的勝負關鍵。對于小早川秀秋的遲疑不定,家康非常惱火,于是派一支鐵炮隊向小早川秀秋隊開火。沒想到這個反常的威嚇手段收到了奇效。小早川秀秋隊遭受 德川軍恐嚇性攻擊后,立刻沖向西軍右翼大谷吉繼隊,途中 朽木元綱、 小川佑忠及 赤座直保等西軍部隊也跟著小早川秀秋叛變,一齊沖向西軍右翼。最終大谷吉繼寡不敵眾,剖腹自殺,西軍右翼崩潰。大谷吉繼隊的潰滅影響了小西行長和宇喜多秀家隊的士氣,兩隊先后陷入混亂,士兵無心再戰(zhàn),紛紛潰散。位于笹尾山的石田三成本隊也最終潰滅,重臣 島左近和 蒲生鄉(xiāng)舍戰(zhàn)死。下午4時,關原之戰(zhàn)以東軍的壓倒性勝利而結束。
慶長5年7月19日,宇喜多秀家等人率領的4萬西軍開始攻打東軍1800人駐守的伏見城。7月20日,小野木重勝率1萬5千西軍開始包圍細川幽齋500人駐守的田邊城。在如此懸殊的兵力對比下,伏見城久攻不下,直到石田三成親自督戰(zhàn),西軍才于8月1日攻破伏見城;而田邊城之戰(zhàn)更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圍城戰(zhàn),直到關原之戰(zhàn)結束的前幾天,9月 13日,細川幽齋才在朝廷的居中斡旋下開城。
石田三成威望不足,人緣不好,又不能說服豐臣家共同討伐德川家康,綜合起來說明他起兵的時機尚不成熟,沒有足夠把握打倒德川家康。三成本身是一個缺乏作戰(zhàn)經驗的文官,很難在戰(zhàn)場上打敗身經百戰(zhàn)的德川家康。在時機尚不成熟的時候與強敵宣戰(zhàn),這只能是飛蛾撲火。
慶長五年的德川家康已經58歲,而石田三成才40歲。按照當時“人生半百”的自然規(guī)律來看,家康已是行將入 木之身。三成完全可以不必用戰(zhàn)爭來打敗家康,而讓生老病死的自然規(guī)律來戰(zhàn)勝家康。 德川家康的繼承人德川秀忠是一個資質愚鈍的庸才,到時候再慢慢削弱德川家也不遲。家康正是看到兒子的資質與自己相差太多,很難完成大業(yè),所以非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奪取天下。而家康想要奪取天下就必須通過戰(zhàn)爭來削弱豐臣家的實力,增強德川家的實力。這時候石田三成剛好冒了出來,為家康完成了這個心愿。石田三成一心想要除去德川家康,以保豐臣家安泰,結果卻適得其反,反被德川家康利用而大大削弱豐臣家的實力。在 慶長二十年(公元1615年)的大坂夏之陣中,德川家康消滅了虛弱的豐臣家,最終結束了戰(zhàn)國亂世。
人物軼事
石田三成接受主君豐臣秀吉的托孤,全心全意輔佐秀賴,對德川家康的反叛極端痛恨,最后不顧力量懸殊和家康決一死戰(zhàn)。被捕后三成被押到 大津,在軍營前家康的部將福島正則看到三成,從馬上呵斥道:“你掀起無益之亂,今天落到如此地步有何臉面?”三成回答說:“我 武運不好, 不能活捉你而感到遺憾。”
臨刑前游街的時候,三成口渴想吃茶,轉告警衛(wèi)兵。偏巧此時沒有茶,警衛(wèi)兵說手邊有柿餅,如果口渴可以吃。三成說柿餅生痰,所以不吃。警衛(wèi)兵聽了這話便笑道:“即將殺頭的人還怕生痰,真滑稽。”于是三成說:“對于你們那樣的人當然是對的,但考慮大義的人,即使在殺頭的一瞬間還要保重生命,因為他無論如何要設法實現(xiàn)宿愿!
三成戰(zhàn)敗后不自殺,最后被活捉,人們從這點說他貪生怕死,這是人們的誤解。三成到殺頭前始終抱著打倒德川家康的信念,他要抓住一切機會來實現(xiàn)自己的信念,他的生也好死也好都是為了主君。豐臣秀吉死后,三成對家康的態(tài)度十分傲慢,當然更談不到奉承了。某天在大膠城中,三成裹著頭巾烤火取暖,因家康就要來到,旁邊的 淺野長政勸三成取下頭巾,三成不肯,被長政取下拋入火中。還有一天,家康和三成一起在大佛殿,三成的手杖不小心落地,家康立即拾起來交給三成,三成連一聲道謝也沒有。
三成認為對主君的盡責不單在思想方面,在物質方面也要獻出一切。從而他很節(jié)約,不浪費,佐和山城的居室是板壁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不惜費用重用人才,以150000石的俸祿招聘蒲生鄉(xiāng)舍、 島勝猛(也稱島清輿、島左近)。后來他們成了三成的忠誠家臣,在關原之戰(zhàn)中奮戰(zhàn)而死。尤其是島勝猛,他的俸祿接近三成的俸祿的一半,留下君臣同祿的美談。
三成愛讀《源平盛衰記》,在關原之戰(zhàn)失敗后逃往伊吹山中的時候,一定想到石橋山之戰(zhàn)失敗而藏身于一枯樹中的 源賴朝吧。三成認為勝敗乃兵家之常,失敗不可舍命,應全力逃出戰(zhàn)場,以圖大事,此乃合乎兵法。
后人評價
石田三成,一直以來是妄臣、傲慢的小人形象,導致家康勝利的最大原因等等。然而近 年來, 司馬遼太郎、小和田哲男、界屋天一的人對其評論的改變了他多年來人們心中的形 象。
在歷史上誰善誰惡似乎都只有當時的勝利者與統(tǒng)治者說了算,常常為后人產生誤導。在關原之戰(zhàn)后, 德川幕府成立,致力將三成渲染成為一個懷有小人之心的惡人,將 千利休的被迫切腹、 豐臣秀次的逼殺、豐臣政權后期的衰弱各責任推在了他的身上,造成了人們對他為人的誤導。
首先,千利休的切腹與豐臣秀次的被殺全都是豐臣秀吉的意思,真正的謀害人是豐臣秀吉。三成不過是執(zhí)行人而已。(有點像當年曹操殺 伏皇后而世人皆痛罵 華歆)。
關原之戰(zhàn)是在 德川家討伐上杉家時開始的,東軍在一日之內大獲全勝。在戰(zhàn)初,東軍個個膽戰(zhàn)心驚小心翼翼的,家康形容有如履薄冰的感覺。結果確實歷史的齒輪違背了大多數(shù)人的愿望將勝利交給了東軍而使西軍大敗而走。
其中有一種說法是石田三成阻止了 島津豐久夜襲東軍大營的方法,錯過了勝機而導致了西軍的失敗?墒牵挂u戰(zhàn)獻策本身的事實就非常的可疑。即便是事實,當時石田三成也對東軍的部署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家康的失敗也就是東軍的失敗,而對于久經沙場的家康來說,夜襲的成功率也就非常的小了。
縱觀全局,當時石田三成總領地194000石,加上毛利與島津的領地,總共只是全日本的十分之二,而家康在當時就占了全日本的十分之五,對比之懸殊是如此的可憐與柔弱~~西軍的破敗也是可想而知的。
豐臣秀長與秀吉的對話中有著“軍中有善立功而善求豐厚之俸祿者,不可限制其賞,將吾之俸祿贈與亦可。”的對話。三成有著豐厚的高俸祿,在秀吉時代的后期為了報答秀吉的恩惠,拼盡了自己所有的能力為豐臣家奔走作戰(zhàn),鞠躬盡瘁。
大事年表
天正五年(1577),隨秀吉出征中國地方的毛利氏。
天正六年(1578),參加攻打 播磨三木城。
天正九年(1581),從軍攻打鳥取城,同年攻入淡路國。
天正十年(1582),從軍攻打 高松城,6月本能寺事變后隨秀吉回師京都,并參加了對 明智光秀的山崎合戰(zhàn)。
天正十一年(1583),參戰(zhàn)賤岳之戰(zhàn),以戰(zhàn)前收集到柴田軍準確的情報而立功。
天正十二年(1584),從軍出戰(zhàn)小牧。同年擔任近江蒲生郡檢地奉行。
天正十三年(1585),官封從五位治部少輔。之后與直江兼続促成上杉家的臣服。
天正十四年(1586),兼任界町總奉行。
天正十五年(1587),擔任九州征討的兵站總管。 島津家臣服后勸降了負隅 頑抗的 新納忠元。同時還為荒廢已久的 博多商港復興作出卓越貢獻,此時已成為豐臣家的首席行政奉行。
天正十八年(1590),代替秀吉出戰(zhàn)小田原,雖然所屬部隊中有佐竹義宣、真田昌幸、大谷吉繼等名將,但在圍攻武藏忍城一戰(zhàn)中,卻因不分場合的模仿秀吉水淹 高松城的拙劣表現(xiàn)而丟盡顏面。最后直到小田原城落北條家投降也未能攻下忍城。被人譏笑為“不會作戰(zhàn)的弱武將”。這種負面評判一直影響到關原大戰(zhàn)。
天正十八、十九年間,數(shù)次以軍監(jiān)的身份赴奧州,平定了奧州一揆與南部九戶的叛亂。并得到近江佐和山十九萬石四千石的封地。
文祿元年(1592),擔任了朝鮮出征軍的總監(jiān)。在此后的六年中,其睚眥必報的狹隘性格暴露無遺。利用職位之便和秀吉的信任,夸大與自己親近的小西行長的軍功,肆意貶低屢立大功的加藤清正,詆毀不和己見的 黑田如水,歪曲小早川秀秋所立戰(zhàn)功,對天下大名大肆攤派高昂軍費,諸多不善的行為得罪了許多人。尤其成為豐臣家眾主戰(zhàn)武將的死敵。
慶長三年(1598),秀吉去世。三成最大的靠山倒塌。但在前田利家的影響下,三成的處境還算平安無事。但是隨著次年3月前田利家的病亡,眾武將對三成的憤怒如火山一樣爆發(fā)了。就在前田利家去世的第二天,發(fā)生了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七員武將襲擊石田三成官邸的事件。三成倉皇逃到德川家康處避難。在家康的別有用心的調解下,三成以退隱近江佐和山緩解了危機。
慶長五年(1600),三成踩著在家康一步步設計的圈套起兵。三個月后在美濃關原盆地的決戰(zhàn)中被家康打敗。同年被處斬于六條河原。享年四十一歲。
人物分析
敗因
在日本戰(zhàn)國時期,石田三成是一個值得一說的人物。他在忠于豐臣家的勢力中,是起到中堅力量的磐石作用及領軍人的作用,是實際上的西軍的統(tǒng)帥,死時年僅四十一歲。他的失敗當 然也可以歸咎為他的對手實在太過于強悍, 德川家康是日本歷史上少有的謀略大家,是一個寓謀略、狡猾與鐵血手腕于一體的人物。面對這樣的對手要想有勝算也確實比較難。但是,他的失敗仍然有其過錯的一面。
石田三成要想避免失敗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收斂自己過于耿直的個性。他在治部少輔這樣的小官位置上,由于才華出眾,又對豐臣家忠心耿耿,靠著當時的關白 豐臣秀吉的賞識與提攜,輕云直上,由一個低級武士升為享受十九萬七千石的大名(一萬石以上的大名就是諸侯,每萬石所配備的軍隊約250人。)并且憑借著豐臣秀吉對他的信任,常常越級發(fā)號施令,這使他平時就得罪了不少大名與諸侯。當然他也有自己忠心耿耿的朋友,比如小西行長等,也有一些大名追隨石田三成,但是,相對來說勢力比較單薄。在羽翼未豐的情況下,就鋒芒畢露,這是政治斗爭過程中最大的忌諱。更何況石田三成的才華與膽略也自然遭受到許多大名的忌恨。
其次,石田三成的一個失誤就是過份相信自己因為忠誠豐臣家,以一種真理與正義在握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眾多的豐臣家臣中。同時,也錯誤地估計了,決定一切的其實仍然是實力,而不是其他的真理與道義。在他決定起事反德川家康的時候,有家臣提醒他,真理與道義是取決于勝負的。這個提醒沒有引起石田三成的足夠重視。對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充滿太多的想像,而對失敗的可能性心理準備嚴重不足。他的恃才放曠,這也招致豐臣家的其他忠臣的極度不滿,特別是加藤正清、福島正則這些也同樣忠于豐臣家的諸侯的極度不滿。加上石田三成的耿直,其親和力是嚴重打折扣的。政治上的能伸能屈,軟硬兼施,甚至根據(jù)形勢及時作出妥協(xi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石田三成缺乏這個氣度,加上他的正直,那種決不妥協(xié)的正義感,使得他不可能會像德川家康那樣善變,在形勢不利時就俯首稱臣,作軟蛋,在形勢有利時就窮兇極惡,稱霸天下,對敵人斬盡殺絕,毫不留情。
再次石田三成在成功地利用計謀,引發(fā)德川家康攻打北面的上杉景勝大佬的同時,他又挑拔起德川家康與另一位大佬毛利輝元的爭斗,然后趁機發(fā)動反對德川家康,忠心于豐臣家的大名的大聯(lián)軍。這個步驟應該是天衣無縫,是極其成功的謀略。但是,沒有極力爭取到淀夫人的支持。既沒有得到豐臣家的物質支持,也沒有得到精神道義上的聲援。雖然他也出面去做這個事情,但是,終于缺乏溝通藝術,而導致失敗。這是石田失敗的最關鍵因素。
最后在戰(zhàn)爭過程中,石田三成的長項是守城戰(zhàn),卻中德川家康的調虎離山計,將西軍全部引出堅固的城堡,紛紛來到了地勢開闊的平原地帶,在 關原展開決戰(zhàn)。而在開闊地帶大規(guī) 模的野戰(zhàn)恰恰是德川家康的長項。此時三成是利用自己最不熟悉的野戰(zhàn)對付最善長野戰(zhàn)的德川家康。當時如果西軍堅守城內,拖延時日,處于野外征戰(zhàn)多日的東軍肯定難以堅持多久。更何況當時處于觀望狀態(tài)的毛利輝元大佬,和已經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的上杉景勝大佬,實力雄厚,隨時會參與到聯(lián)合打擊德川家康的隊列中去。如果他們兩家及時加入,則軍隊會增加一倍以上。而德川家康的嫡系精良部隊不過是三萬八千人,而且遠遠沒有到位。如果堅持持久戰(zhàn),則形勢會令東軍中的豐臣家的大名慢慢覺察到石田三成的西軍才是真正忠于豐臣家的,因此,有可能轉過來支持西軍,當時在東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就是 加藤清正與福島正則的兩支部隊。如果這兩支部隊倒戈向西軍,則戰(zhàn)局完全會因此逆轉過來。當時德川家康最害怕的就是拖延時日,久而久之,他的野心敗露,則形勢無法收拾。只有速戰(zhàn)速決,才可以把自己的野心掩蓋過去。事實上這個關原戰(zhàn)役只打了半天就決勝負。等到戰(zhàn)后忠于豐臣家的大名回過神來的時候,作為勝利者一方 德川家已經擁有堅不可摧的實力,再想反德川家康是不太可能了。戰(zhàn)后加藤清正與福島正則到德川家康那里興師問罪時,已經回天乏力了。
退一萬步講,無論怎樣也打不過德川家康,那么石田三成可以選擇完全不必那樣急忙地跳出來,他完全可以利用利用自己的年齡優(yōu)勢作長遠打算。當時石田三成才四十一歲,身體異常健壯,而德川家康卻是五十八歲高齡了。而德川家康的繼承者德川秀忠卻是一個非常仁厚老實的人,只要等到德川家康死去,保存自己的實力,也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則以后豐臣家復興的機會仍然很多。更何況豐臣秀賴長大后是一個十分有頭腦,有膽略的人,是后生可畏的那類。只要忍耐十年,情形就會完全發(fā)生變化。豐臣家與石田三成的最大優(yōu)勢仍然是年齡上的?上]有很好地利用這個優(yōu)勢。急忙決戰(zhàn),公開決裂的結局就是石田三成失敗被處斬,豐臣家最后滅絕。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缺乏中國人的忍耐與等待的策略。
家紋
大一大萬大吉之旗 “大一大萬大吉”的旗印是石田三成在關原合戰(zhàn)使用的有名旗印。
一般認為其中的意思是:
“大”字有著“天下”的含義,“大”字以下的“一”字和“人”字代表的是世間萬民……并期望世上萬民都能夠得到“吉”(幸福),達成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另一種說法是,“大一大萬大吉”的六字紋的含義是:“一”讀作“かず”,與“勝”字諧音;“萬”(よろず)代表
著萬年的繁榮;而“吉”是吉利的文字。在這三個字前冠以“大”字,所以這個六字紋其實代表的是三成祈求幸運的一種愿望。其實,這個旗印是鐮倉時代的武將石田為久(射殺 木曾義仲的人物)用過的。
敵對
關原之戰(zhàn)東軍除了德川家康及其家臣外,還有許多原是豐臣秀吉的家臣(如福島正則)。原因是因為厭惡石田三成而參加東軍,絕大多數(shù)的原因分為以下幾種:
石田三成的對人態(tài)度
石田三成對人態(tài)度是很兩極化的,對正直、清廉的人態(tài)度良好,相反的對于罪人、小人或做出讓他覺得不齒的行為之人態(tài)度就很冷淡,如在文祿.慶長之役中,三成目睹加藤清正與福島正則虐殺手無縛雞之力的朝鮮人的畫面,原本就與該兩人處的不是很好,經過此事件更是雪上加霜。
豐臣秀吉的征伐態(tài)度
自豐臣秀吉發(fā)現(xiàn)朝鮮國王并無臣服意愿時,渡海助陣的意愿便降低許多,但秀吉表面上仍表明說他要去,可是到最后幾乎都還是沒去,而在朝鮮的部隊依舊在奮戰(zhàn),此情況重演了好幾遍,自然而然前線許多部隊就誤以為這是豐臣秀吉委任在朝鮮指揮的石田三成、 寺澤廣高等奉行的意思(即為不讓秀吉來朝鮮,因為總大將參戰(zhàn)與否會影響到整個軍團士氣),因而成為許多武將的敵視對象。
朝鮮之役的賞罰問題
石田三成是由武將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來決定獎賞(秀吉委任奉行至朝鮮監(jiān)督),可是因為之前豐臣秀吉渡海問題已造成多名武將敵視,便有些人對三成給自己的獎賞感到不滿,也有立下戰(zhàn)功但不從軍令而被三成扣賞的人(如小早川秀秋),也同樣敵視三成。
豐臣秀次的相關事件
由于石田三成負責調查 豐臣秀次的罪行,調查中有意無意牽連了一些平日對立的權勢大名家,如 淺野長政、細川忠興、 最上氏、 伊達氏、 黑田氏和 小早川氏。小早川秀秋更是因為秀次事件受到牽連而被沒收丹波龜山十萬石領地。除此之外,有人認為是三成與豐臣秀吉聯(lián)手為了豐臣秀賴的未來鋪路而找理由處理掉秀次(事實上三成一直在找證據(jù)幫秀次脫困),導致關原時期三成對秀秋開出戰(zhàn)勝家康可在秀賴成人前當關白的條件時,讓秀秋擔心當上關白總有一天也會被三成處理掉的陰影,再加上朝鮮事件,秀秋在關原之戰(zhàn)會背叛到東軍的理由就很充足了。
結語
石田三成據(jù)說習慣在書信上親手打上很特別的結,在還不習慣用漿糊等粘合劑的時代,這樣做也是為了防止送信途中別人偷看書信中的內容吧?從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三成謹慎細致的性格特點。而促使謹慎的三成不惜以身家性命為賭注,與實力遠比自己強大的家康拼死一搏的,正是他那顆誓死捍衛(wèi)豐臣家的忠義之心。
三成死后葬在京都大德寺三玄院,法名“江東院殿正岫因公大禪定門”。昭和四十年,通過對三成之墳的發(fā)掘,從對遺骨的考證中得知三成是一個長相清秀的男子、頭形較長、齙牙,身長大約一百五十六公分。
也許失敗的英雄總是會更多的得到世人的同情和惋惜吧,與 真田幸村一樣,關于石田三成并沒有死的傳說也在流傳著。其中以榊原家和佐竹家的兩種說法最為出名。不過說死的只是個替身,現(xiàn) 在想來實在是不太可能。但關于三成的傳說如此之多,正說明日本人對他的同情和喜愛。
家康與三成就象是一對弈手,調兵遣將斗智斗勇,時刻注視著對手的一舉一動,希望能給予對方致命的一擊。很顯然,命運最終選擇了棋高一著而又運氣更好的家康。
歷史從來都是為強者和勝利者歌功頌德的,然而時間終究會淘去不真實的東西,珍珠始終還是會露出它耀眼的光芒。在仔細閱讀關于石田三成的種種史料后,我不得不說,三成雖然只活了四十一歲,但他實在是個不折不扣的君子,他是一位真正的悲劇英雄!
相關作品
小說
歷史小說《石田三成》(桑田忠親 著)
歷史小說《 關原之戰(zhàn)》系列( 司馬遼太郎著)
影視
1983年NHK大河劇《 德川家康》(石田三成飾演者: 鹿賀丈史)
2008年NHK大河劇《 天地人》(石田三成飾演者: 小栗旬)
2009年 紀里谷和明執(zhí)導電影《 俠盜石川》(石田三成飾演者: 要潤)
2012年Asmik Ace Entertainment公司制作電影《 傀儡之城》(石田三成飾演者: 上地雄輔)
2014年NHK大河劇《 軍師官兵衛(wèi)》(石田三成飾演者: 田中圭)
動漫游戲
1983年 KOEI出品游戲《 信長之野望》系列(初登場:《 信長之野望2》,即全國版)
1993年KOEI出品游戲《 太閣立志傳》系列(初登場:《 太閣立志傳》初代)
2004年KOEI出品游戲《 戰(zhàn)國無雙》系列(初登場:《 戰(zhàn)國無雙2》,CV: 竹本英史。武器: 折扇)
2005年 CAPCOM出品游戲《 戰(zhàn)國BASARA》系列(初登場:《 戰(zhàn)國BASARA3》,CV: 關智一。武器: 居合刀)
2006年CAPCOM出品游戲《 新鬼武者》(CV: 若本規(guī)夫)
2007年 KOEI出品游戲《 無雙大蛇》系列(初登場:《 無雙大蛇》初代,CV: 竹本英史。武器: 折扇)
2008年KOEI出品 NDS平臺游戲《 采配的方向運籌帷幄》(日文原名:《采配のゆくえ》)
2005年山田芳裕著漫畫/2011年 真下耕一執(zhí)導動畫《 戰(zhàn)國鬼才傳》(日文原名:《へうげもの》,CV: 關俊彥)
2007年 霜月灰吏著漫畫/2012年Studio Sakimakura出品動畫《 BRAVE10》(CV: 綠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