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高上桂,號(hào)月峰,白族,清代鄧川州銀橋村人,生卒年月無考。高上桂好學(xué)務(wù)實(shí),性情忠耿。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jìn)士,初任四川新都縣令,后調(diào)任河南輝縣、太康等縣知縣,乾隆四十四年“居艱歸里”,鄉(xiāng)民向他哭訴東川水患之苦,高上桂向太守、州牧“復(fù)申”在青索村氵彌苴河?xùn)|岸開子河,以泄東川諸水的“兩河三埂策”,并首捐千金。州牧感其誠(chéng),聘為修河總理。高上桂督率民夫,歷兩年零四個(gè)月,開鑿天洞山新河170余丈,鑲河堤石20多丈,使漫地江不再納入氵彌苴河而與氵彌 苴河成兩河三埂之勢(shì),各自南流入洱海。自此,東川水“暢泄無滯”,漫地江改名永安江,江兩岸涸出膏壤千頃,東川人民置高豐莊以感念其政績(jī)。乾隆四十七年(1782)高宗傳旨“嘉獎(jiǎng)”,并擢升湖南茶陵州知州,后卒于任所。
修河竣工后,高上桂還編纂了《鄧川州志》六卷,因赴茶陵任所,未及付梓。道光四年(1824),其孫高仲光等刻印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