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討伐叛軍
宇文貴從小跟隨老師學習,曾經(jīng)合上書感嘆道:“男兒應當提長劍立戰(zhàn)功博取封侯,怎么能像先生一樣當個博士呢?”
宇文貴成年之后,在夏州刺史源子雍(一作源子邕)手下任職。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破六韓拔陵圍攻夏州,源子雍固守城池,任命宇文貴擔任統(tǒng)軍。宇文貴前后經(jīng)歷數(shù)十次戰(zhàn)斗,軍中將士都佩服他的勇敢。后來,宇文貴護送源子雍返回,當時叛軍首領(lǐng)叱干麒麟、薛崇禮等人到處屯兵,出兵截擊,宇文貴每次奮戰(zhàn),都擊敗叛軍。因功授任武騎常侍。
宇文貴后來跟從源子雍討伐葛榮,兵敗逃奔鄴城,遭到葛榮包圍。叛軍多次前來進攻,宇文貴總是從城上縋下出戰(zhàn),叛軍不敢與他正面交鋒。但是叛軍眾多,久久無法解圍。宇文貴就從地道悄悄出來,北上去見爾朱榮,陳述叛軍兵勢,爾朱榮采納他的建議。永安元年(528年),宇文貴跟隨爾朱榮在滏口活捉葛榮,加任別將。永安二年(529年)四月,宇文貴跟隨元天穆平定邢杲叛亂,改任都督。
同年五月,元顥入據(jù)洛陽(今河南洛陽),宇文貴率領(lǐng)鄉(xiāng)兵跟隨爾朱榮燒毀河橋,奮力作戰(zhàn)有功,加任征虜將軍,封爵革融縣侯,食邑一千戶。后出任郢州刺史,入朝任武衛(wèi)將軍、閣內(nèi)大都督(一作關(guān)內(nèi)大都督)。永熙三年(534年),宇文貴跟隨北魏孝武帝元修西入關(guān)中,投奔宇文泰,因功進封化政郡公。
擊敗東魏
大統(tǒng)元年(535年),宇文泰擁立南陽王元寶炬登基,建立西魏政權(quán),是為西魏文帝。西魏文帝登基后,升任宇文貴為右衛(wèi)將軍。宇文貴善于騎馬射箭,有將帥之才。時任丞相并把持朝政的宇文泰因與宇文貴是同族,所以非常重用他。
大統(tǒng)三年(537年),宇文貴升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與驃騎大將軍獨孤信入據(jù)洛陽。同年十月,東魏潁州長史賀若統(tǒng)據(jù)潁川投降西魏。十一月,東魏派將領(lǐng)堯雄、趙育、是云寶率軍二萬人攻打潁川。宇文貴從洛陽率領(lǐng)步兵、騎兵二千人前往救援。西魏部隊駐扎在陽翟時,堯雄等人的部隊已經(jīng)越過馬橋,距離潁川只有三十里,東魏行臺任祥亦率兵四萬多人,與堯雄等人會合。西魏的將領(lǐng)們都認為敵眾我寡,不可交戰(zhàn)。
宇文貴說:“兵勢變化,本不可以用常理來討論。古人能以少勝多,都是由于預先估計到成敗,定下必勝之策。我雖然不懂得取勝之事,可是認為進兵與賀若會合,是最好的計策。請允許我為各位講一下。堯雄等人必定認為潁川孤立無援,形勢危急,不是他們的對手,而且認為我軍兵少力弱,孤軍冒進,如果全力進攻潁川,一定很容易占領(lǐng)。攻陷潁川以后,就會與任祥會合,同流合污,為害更大。如今我屯兵陽翟,就是中了他們的計策。如果賀若淪陷,我們在這里還能干什么?現(xiàn)在我們?nèi)绻M兵據(jù)守潁川,有城可守。堯雄見我們?nèi)氤,出乎他的預料,進攻則猶豫不決,退兵則無可能。然后與各軍全力進擊,即可所向披靡。希望各位不要再遲疑。”于是進入潁川城。
堯雄等人率軍緩緩逼近,宇文貴率領(lǐng)一千人依城布陣,與堯雄交戰(zhàn),宇文貴的戰(zhàn)馬被亂箭射中,就持短兵器徒步格斗。士卒效命。堯雄大敗,輕裝逃走,趙育在陣前投降。繳獲其軍用物資,俘虜一萬多人,下令全部放回。任祥聽到堯雄失敗的消息,不敢繼續(xù)前進。不久,儀同怡峰率領(lǐng)五百名騎兵援助宇文貴,宇文貴乘勝進逼任祥。任祥撤退到宛陵進行防守,宇文貴領(lǐng)兵追到宛陵。當時天色昏暗,雙方布陣相峙。次日天明交戰(zhàn),大敗任祥部隊,俘虜、斬殺甚多。任祥兵敗后,是云寶投降西魏。宇文貴凱旋而歸,因功升任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后歷任夏、岐二州刺史。
平叛樹碑
大統(tǒng)十六年(550年),宇文貴調(diào)任中外府左長史,進位大將軍。同年二月,宕昌王梁彌定遭到族人獠甘的襲擊,于是奔逃到西魏,獠甘自立為王。當時羌族首領(lǐng)傍乞鐵怱盤據(jù)渠株川,擁有部落數(shù)千家,與渭州百姓鄭五丑糾合羌族諸部起兵反叛西魏,并在險要地方設(shè)置柵欄十余處。宇文泰命令宇文貴與大將軍豆盧寧、涼州刺史史寧發(fā)兵征討。宇文貴等人活捉傍乞鐵怱和鄭五丑,把他們殺掉。史寧另外移兵打敗獠甘,獠甘帶領(lǐng)一百名騎兵逃亡塞外。史寧重新迎立梁彌定為宕昌王,在渠株川設(shè)置岷州。朝廷贊美宇文貴的功勞,在粟坂樹立石碑,記錄他的功勛。
出任刺史
西魏廢帝元年(552年),宇文貴出任岐州刺史。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宇文貴擔任大都督、興西益等六州諸軍事、興州刺史。原先興州氐人造反,宇文貴到興州后,人心才漸漸安定。宇文貴上表請求在梁州設(shè)置屯田,數(shù)州糧食豐足。
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朝廷詔命宇文貴代替尉遲迥鎮(zhèn)守蜀地。當時隆州人開府李光賜(一作李光易)在鹽亭反叛,與其黨羽帛玉成、寇食堂、譙淹、蒲皓、馬術(shù)等人圍攻隆州。隆州人李祏也聚眾叛亂,開府張遁(一作張道)舉兵響應。宇文貴命令開府叱奴興援救隆州,同時命令開府成亞進攻李祏、張遁。叛首勢窮,被迫投降,押送京師。宇文貴因功授任都督益潼等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加小司徒官銜。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宇文貴派譙淹的侄子譙子嗣前往誘降譙淹,說是要讓譙淹當大將軍,譙淹不答應,殺死譙子嗣。宇文貴勃然大怒,派兵前往攻打,譙淹從東遂寧移師屯駐墊江。
北周重臣
孝閔帝元年(557年)正月,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受禪登基,建立北周政權(quán),是為孝閔帝。孝閔帝登基后,任命宇文貴為御正中大夫,進位柱國。同月,北齊南安城主將馮顯請求向北周投降,宇文貴派豐州刺史郭彥率領(lǐng)軍隊前去迎接他,于是占據(jù)南安城。
武成初年(559年),宇文貴與柱國、大司馬賀蘭祥討伐吐谷渾。宇文貴回朝后,進封許國公,食邑一萬戶。原有爵位轉(zhuǎn)封給他的一個兒子。后歷任大司空、小冢宰、大司徒、太保。
宇文貴喜好音樂,耽溺下棋,流連而不感疲倦,并且喜歡施舍,愛惜士人,當時人因此而很贊許他。
保定五年(565年),宇文貴出使突厥,迎接阿史那皇后。
天和二年(567年)十一月十六日,宇文貴從突厥返回北周,途經(jīng)張掖時病逝,追贈太傅,謚號為穆。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三至一百六十九》有記載。
主要功績
宇文貴擔任益州刺史期間,因蜀地百姓原來多為強盜,便下令招募勇敢矯健之士,委任他們擔任游動出擊的軍隊,分為二十四部,讓他們督率追捕,使蜀地盜風漸漸平息。
歷史評價
西魏文帝元寶炬:“養(yǎng)由基之妙,正當爾耳。”
令狐德棻《周書》:①“貴善騎射,有將率才!保虎凇百F好音樂,耽弈棋,留連不倦。然好施愛士,時人頗以此稱之。”
李延壽《北史》:“貴善騎射,有將帥才!
軼事典故
取字永貴
宇文貴的母親當初懷上他時,夢見一位老人抱著一個嬰兒給她,說:“賜給你這個兒子,使他長壽富貴!钡鹊缴掠钗馁F,外貌與夢中嬰兒相似,因此以“永貴”作為他的字。
箭法精妙
有一次,西魏文帝在天游園,把一個金質(zhì)酒器放在箭靶上,下令凡射中者,就把這個酒器賞給他。宇文貴第一箭就射中。西魏文帝笑道:“養(yǎng)由基的箭法精妙,正和你相當。”
史籍記載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
家庭成員
父親
宇文莫豆干,保定年間(561年—565年),由于宇文貴功勛卓著,追贈柱國大將軍、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
兒子
宇文善,襲封許國公,加上柱國。
宇文忻,宇文善之弟,封杞國公,右領(lǐng)軍大將軍。
宇文愷,宇文忻之弟,襲封安平郡公,工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