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經歷
幼習儒,熟諳儒、釋、道及百家之言。 11歲時,過繼給叔父何貫臣為子。何貫臣乃當時正一派道士,貴溪民間知名高功。故何燦然于1933 年,僅 13 歲便隨父 ( 貫臣 ) 學道,修習正一齋醮科儀。因篤誠好學,盡得真?zhèn),道業(yè)猛進。1939 年,經父親保舉到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參加了三天授箓傳度礁典,由天師府汪月清擔任傳度大法師,蒙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頒授“萬法宗壇”和“都功箓”,成為一名年輕高功法師,時年 21 歲。其后便回鄉(xiāng)開壇傳道演法。因熟諳道教齋醮科儀,且對道樂之吹、念、彈、唱十分出色,故在道教界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1948 年,何燦然被選為會員代表到天師府參加了龍虎山“中國道教會”成立大會,其事未果。于 1949 年后一直在家務農。
從業(yè)經歷
1982 年,鷹潭市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天師府恢復正常宗教活動。何道長便積極參與貴溪縣文化館搶救、整理正一派科儀道樂,特邀貴溪民間十二位老道長舉行了正一派科儀演奏活動,受到了道教界的一致好評。1989 年 5 月,他重返天師府,被聘為高功法師,參加了 90 - 94 年四屆中國龍虎山道教文化活動周的齋醮法會,并擔任高功法師。另外,他還培養(yǎng)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教務的高徒,目前天師府的道士大多是他的弟子,為天師府的道教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作出了貢獻。1994 年,龍虎山道教協(xié)會成立,被推選為副會長。
目前,何燦然道長是天師府年齡最大、資格最深、道齡最長,且唯一參加過由第六十三代天師臨壇監(jiān)度授箓傳度的健在老道長。盡管八十高齡,仍滿面紅光,耳聰目明,每天不戴眼鏡,抄寫經書及研習天師符箓,不愧為道教的壽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