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黃三弟(1907-1971),壯族,名河清,排行第三故名三弟。社沖鄉(xiāng)趕羊村人。 三弟自幼聰明伶俐,記憶力強,常于燈前月下聆聽父母親和村中老人“古”,過后能熟記古代小說、戲劇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因家貧,7歲已幫人牧牛,也是這時開始了學唱山歌。曾拜3位老歌手為師, 16歲左右外出打長工,所編山歌已大有長進。榨季時常做糖榨作坊燒火工,曾唱道:“我今燒火火燒心,手舞鐵棍幾十斤。日夜都在火塘轉,一身象鬼不象人! 20余歲已能遇事唱事, 見物抒情。 民國21年廣西民政廳所編《柳城縣概況》中評述三弟: “歌王黃姓,……平生未嘗讀書,不識字,但天資敏慧,頗有貧民文學天才。曾在附近各縣設館傳授歌搖,能隨口歌唱,亙數晝夜無雷同之詞”。當時歌手如云,然無有出其右者,故民間公認為歌王。民國26年,一次從東泉赴宴回經上雷,被韓彩鳳請到公館唱歌。三弟贊韓能征善戰(zhàn),譴責沈鴻英奸詐,深得韓彩鳳嘗識,臨行厚贈人參半斤和銀毫10元。又一次到柳州河南桂劇院看戲,不料被人認出,纏住要求唱歌。三弟唱了幾首,觀眾和行人紛紛攏來,最后未卸裝的演員也出來了。這就是“三弟唱歌人人愛,看戲觀眾也攏來,唱得戲子也來唱,唱得戲院散了臺”的廣為傳播的故事。柳州對歌后,三弟名聲大噪。桂林桂劇院人稱女歌王的桂枝香托口訊相邀。于是,一場男女“歌王”的對歌就在市中山街口擺起了歌臺。從古典小說如《西游記》、《三國演義》到民間傳說如唐明皇游地府、劉全賣瓜等等,一問一答,竟至深夜。桂枝香提議暫停,邊互唱邊相送三弟回旅館。三弟曾路過柳江縣曾唱山歌救下被財主管家強搶的民女莫蓮姑。也曾闖宜山縣署公堂唱歌申訴,使被東家誣告而羈押在牢的老實長工韋尋獲得釋放。還用山歌揭露了國民黨官吏乘征兵之機抓丁勒索敲榨錢財的罪行。時柳城縣長鑒于黃三弟威名遠播,不敢輕率捕人,欲借東泉歌霸張官太擊敗三弟,而使之名聲掃地。民國36年元霄夜晚,由縣府官員監(jiān)場,大售門票,由元宵唱到正月十八晚,最后還是黃三弟獲勝。 解放后,黃三弟用山歌歌頌共產黨,歌頌社會主義。土地改革時,參加了縣山歌宣傳隊,走遍各區(qū)鄉(xiāng)村,宣傳土改政策及其偉大意義。此后歷次運動中,陸續(xù)編出大量山歌,及時宣傳黨的政策。
逝世
“文化大革命”期間,黃三弟被造反派扣上國民黨諜報員的罪名,集中整訓了半個月。從此再不唱歌,郁悶成疾。1971年9月16日晨,含恨辭世。
相關作品
楊欽華、方壽德與已故作家黃勇剎合著《歌王傳》已問世,錄下了黃三弟傳世山歌 700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