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再扶漢室》人物
簡至光,字元穎,又字元炬,青州吳橋人,齊國貴族,原任青州刺史王尋部下大將,正是由于他千里迢迢加入并州刺史士吉光、絳州刺史黃天元聯(lián)合發(fā)動的“綿山之戰(zhàn)”,而受到牽連。在磐朝太傅張明叔親帥大軍討伐青州的形勢下,為了自保簡至光殺了懦弱的刺史王尋,簡至光在青州大戰(zhàn)之后,自立為齊王,使得磐朝太傅張明叔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平定齊國的問題上。直接導(dǎo)致了魯國獨立、間接支持了中原烏鵲澤力量的發(fā)展壯大。人物活動篇章為:第1、6、16、18、20、23、24、38章。
齊國(簡至光)形勢圖
人物介紹
簡至光,姓氏“簡”,是春秋時期齊國、吳國艾陵之戰(zhàn)時期齊國國君齊簡公的謚號。之所以要選取這個謚號,就是在艾陵之戰(zhàn)之后,齊國實際上就完成了歷史上所謂的“田氏代齊”。所以“簡”氏是具有對齊國懷古情緒的一個姓氏。 名至光,也顯示了小說人物簡至光個性一面。簡至光的極端個性在小說中顯露無疑。他追求極端的透明達(dá)到了“水至清則無魚”的地步。他手下最重要的謀士——肖讓、肖春、卜良等都先后離他而去。就像韓倉在小說第十九章中所說的那樣“簡至光方得志,兵勢雖強,然不足懼,為其倨傲,左右惡之,必將解去,待其宇下一空,太傅兵鋒所指,不敗而何?”這句話幾乎將簡至光分析的入木三分!安粩《?”最終也一語成讖,成了簡至光在齊國奮斗的結(jié)果。后來雖然簡至光在管州再次被賦予征服齊國的重任,擔(dān)任征東大將軍。但是還是韓倉的那句話“為其倨傲,左右惡之”,這時候的左右換成了烈軍監(jiān)軍厲德,正是簡至光派遣厲德前往歷下城下書,借刀殺人才使得厲德怒火中燒,利用歷下斷義挑撥離間,使得年輕氣盛的李封最終誤殺了同樣“為其倨傲,左右惡之”的簡至光。這可以說是性格決定命運。 謀士卜良對他以及齊國的一番評價:“主公吞齊望河,氣盈已極,月盈必虧,水滿必溢。主公自恃大功,迷于享樂,分兵四鄙,已至強弩之末,我等無回天之術(shù)!張明叔新破燕、趙,必來攻齊。主公驕溢,難容舊臣,我等若久事之,恐難全身!边@是非常具有見地的。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卜良的預(yù)見性。 在小說中存在兩個表字:元穎、又字元炬,元穎這個表字早在小說開篇就有了,元炬這個表字出現(xiàn)在小說第二十五章,這個時候簡至光已經(jīng)落草烏鵲澤!霸f”這個對簡至光的注腳,是出于對簡至光在小說開篇的作用所適用。至光“奪殿戟砍死王尋”顯示了簡至光的極大的勇氣和脫穎而出的特殊出場方式。 “元炬”這個表字,就像是對簡至光念念不忘的恢復(fù)齊國的一團(tuán)火焰。但是后來被拜為“征東大將軍”的簡至光,卻身死在歷下。被身為監(jiān)軍的厲德挑撥他和李封之間關(guān)系。所以在“金蘭亭”事件中被殺。簡至光最終還是死在了他所魂牽夢繞的三齊大地。這就是一個宿命論一樣的結(jié)局。
小說人物結(jié)構(gòu)列表
齊王簡至光 | ||||
第一次淄水之戰(zhàn)~經(jīng)營三齊之戰(zhàn) 己方部將 肖讓肖春簡至則 叛將名單 西門當(dāng)西門劇西門康 青州大戰(zhàn) 己方部將 耏門班卜良卜宣 敵將名單 張地朱如王獲王嘉 第四次淄水之戰(zhàn)~第三次歷下之戰(zhàn) 己方部將 太史決南宮尚南宮嬰北郭極北宮申 叛將名單 東郭俊韓丑韓童韓沖 齊國女性人物 己方 闞氏 敵方 西門迷東郭倩 己方部將 肖讓肖春簡至則 叛將名單 西門當(dāng)西門劇西門康 青州大戰(zhàn) 己方部將 耏門班卜良卜宣 敵將名單 張地朱如王獲王嘉 己方部將 耏門班卜良卜宣 敵將名單 張地朱如王獲王嘉 第四次淄水之戰(zhàn)~第三次歷下之戰(zhàn) 己方部將 太史決南宮尚南宮嬰北郭極北宮申 叛將名單 東郭俊韓丑韓童韓沖 己方部將 太史決南宮尚南宮嬰北郭極北宮申 叛將名單 東郭俊韓丑韓童韓沖 齊國女性人物 己方 闞氏 敵方 西門迷東郭倩 己方 闞氏 敵方 西門迷東郭倩 |
文學(xué)分析
小說中共有五次歷下之戰(zhàn),其中四次與簡至光直接有關(guān)。四次淄水之戰(zhàn)、博山之戰(zhàn)、青州大戰(zhàn),這顯示了東方齊國在小說中的獨特的地位。簡至光與歷下守將張地、朱如之間互相斗法,之間還夾雜著膠東西門當(dāng)、狄陽東郭俊之間的兩次叛亂。簡至光在這些戰(zhàn)役中所給讀者的印象是非常的糟糕,并不是純粹的正面人物的感覺。而是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 縱觀整部《再扶漢室》小說篇幅的三分之一戰(zhàn)役發(fā)生在齊國,這在客觀上也表明齊國局勢牽制了朝廷的大量精力,為中原烏鵲澤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空間。這里不由得會想起楚漢相爭時期的形勢。也是東方的齊國田橫的進(jìn)攻迫使西楚霸王項羽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平叛上,而放松了對漢王劉邦的控制。再來比較一下《再扶漢室》中的簡至光所領(lǐng)導(dǎo)的齊國和士吉光所領(lǐng)導(dǎo)的三晉的異同點:簡至光齊國基本上處于一個封閉狀態(tài),簡至光的對手主要是內(nèi)部的西門當(dāng)、東郭俊,還有時刻盯著青州的歷下大將——張地。這些簡至光的對手都是處在齊國這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當(dāng)中。這就和士吉光的從并州、上黨、壺關(guān)、兗州這幾乎貫穿了晉冀魯豫大范圍的運動戰(zhàn)有所不同。所以磐朝張明叔對諸侯當(dāng)中最為擔(dān)心的諸侯就是齊國簡至光。不管是平定燕趙叛亂還是穩(wěn)住兗州的展皋,目的就是徹底消滅簡至光。消除來自大磐帝國東方的威脅。這也正好說明了簡至光在小說中的重要地位。 歷下之戰(zhàn)、淄水之戰(zhàn)這些長期消耗戰(zhàn)導(dǎo)致了簡至光青州集團(tuán)的整體力量的嚴(yán)重削弱,簡至光在整個青州防御戰(zhàn)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用兵策略是有欠考慮的,這也導(dǎo)致簡至光在青州的敗退,但是不可否認(rèn)的是正是由于簡至光在青州堅持不懈的斗爭,而牽制了大磐帝國大部分兵力,為“局陽起義”后落草烏鵲澤的大烈王朝逐步進(jìn)軍中原贏得寶貴的時間和空間,使得大烈王朝在后來的管州、洛陽、邙山之戰(zhàn)中最終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青州大戰(zhàn),是簡至光一生征戰(zhàn)的一個最有影響戰(zhàn)役。也是小說《再扶漢室》中最為輕松的一段。青州大戰(zhàn),之所以冠以“大”字兒,不但但是因為這場“青州大戰(zhàn)”的規(guī)模和持續(xù)時間在小說中是空前的,而且對主人公——簡至光而言,是一個克服自身缺陷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簡至光將青州大戰(zhàn)前半截的失利作為后半截對付西門當(dāng)、王獲的一個經(jīng)驗,這就是一個人生的“大”的方面。這兩者就是青州大戰(zhàn)為什么叫做“大”的原因。
性格分析
簡至光暴戾的性格在《再扶漢室》中應(yīng)該是有著相當(dāng)大的鮮明的特色,小說中所使用最為頻繁的字眼就是“怒”和“恢復(fù)舊物”,“恢復(fù)舊物”成為晉陽起兵者士吉光的口頭禪,而“怒”則不折不扣是簡至光“身體力行”的一個見證,這其實就是作者當(dāng)時寫作時候所要進(jìn)行深層次思考的問題所在。作者寫作時期所處的思想波動層出不窮和所面臨的對待《左傳》上的一些問題,綜合寫入了《再扶漢室》,所以像簡至光、士吉光、李封、張明叔這些人物身上是具有了很多很復(fù)雜的性格,怒也是人抒發(fā)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真實感。抑或是受了《再扶漢室》影響,才有了后來“3·4翟家堡事件”。
相關(guān)原文
(小說第十九章:張明叔謀士韓倉對簡至光的評語)倉曰:“以某拙見,燕趙即日可破,為其軍中無謀主,名將栗燧匹夫之勇,一戰(zhàn)可擒;簡至光方得志,兵勢雖盛,然不足懼,為其倨傲,左右惡之,必將解去,待其宇下一空,太傅兵鋒所指,不敗而何?東方既平,秦蜀可定。” 。ㄐ≌f第二十章:卜良對簡至光的評語)良以鞭指濟(jì)水曰:“濟(jì)之奔海,自然之道。主公吞齊望河,氣盈已極。自恃大功,迷于享樂,分兵四鄙,已至強弩之末。張明叔新破燕趙,必來攻齊。主公驕溢,難容舊臣,若久事之,恐難全身,此去實為避禍。子謙明達(dá)之士,何必強之! 。ㄐ≌f第二十四章:田成方對接納簡至光的意見)田成方曰:“仲桃差矣。簡至光領(lǐng)袖山東,自謂漢將,縱橫河上,抗拒官軍之半,其功難掩。攬之麾下,他日收齊,齊王一現(xiàn),青州立歸。若拒齊王于外,恐寒賢良之心!绷夜^義先曰:“納與不納,先生一決!绷x先起曰:“主公欲成霸業(yè),若棄齊王于危難。天下之士將裹足不前。若納之,上可安頓漢將,下課撫定游賢。小朱虛論之甚善,納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