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汪鴻業(yè)(1880~1910),又名克敏,清代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鎮(zhèn)仁義街人。1908年,汪鴻業(yè)的父親在廣東任職,他隨其父赴任所,后考入廣東水師學堂肄業(yè)。在校期間,聽教習(教師)講述北洋海軍在中日戰(zhàn)爭中覆滅的歷史及洋務運動失敗的教訓,目睹清朝政府喪權辱國,腐敗無能,極為痛心,便與5名同學密謀刺殺廣東巡撫,因事不機密,被捕入獄,慘遭極刑,于汕頭英勇就義。
汪鴻業(yè)(1880~1910),又名克敏,清代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鎮(zhèn)仁義街人。1908年,汪鴻業(yè)的父親在廣東任職,他隨其父赴任所,后考入廣東水師學堂肄業(yè)。
汪鴻業(yè)(1880~1910),又名克敏,清代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鎮(zhèn)仁義街人。1908年,汪鴻業(yè)的父親在廣東任職,他隨其父赴任所,后考入廣東水師學堂肄業(yè)。在校期間,聽教習(教師)講述北洋海軍在中日戰(zhàn)爭中覆滅的歷史及洋務運動失敗的教訓,目睹清朝政府喪權辱國,腐敗無能,極為痛心,便與5名同學密謀刺殺廣東巡撫,因事不機密,被捕入獄,慘遭極刑,于汕頭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