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課余去《天鐸日報》社擔任校對和譯電工作,受《天鐸日報》主筆李懷霜(同盟會會員)革命思想影響頗深。
學習經(jīng)歷
1915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yè),由華童公學保送入上海圣約翰大學,并免繳學費。
1919年夏畢業(yè),獲理學士學位。是年秋,任長沙湘雅醫(yī)學院助教。一年后,轉(zhuǎn)入長沙雅禮大學任化學系助教、講師。
1925年獲美國洛克菲勒基金團獎學金,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理論化學。進修期間,與哈金斯·楊共同研究以環(huán)上最大拉力法測定液體表面張力,發(fā)表有關(guān)測定之數(shù)據(jù)與方法論文,為《國際標準數(shù)據(jù)表》所采用。
1926年畢業(yè),獲芝加哥大學化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任長沙雅禮大學副教授。后歷任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研究助教,沈陽東北大學教授,南京中央大學副教授,南京金陵大學教授,上海醫(yī)學院副教授兼上海同德醫(yī)學院副教授。1942年在四川任上海醫(yī)學院教授、科主任,兼重慶藥專教授。后任重慶大學化學系教授、代理理學院院長,并兼任女子師范學院、測量學校、中央大學及四川教育學院等院校教授。重慶解放前夕,任重慶大學護校委員會委員,具體負責保護學校不受當局的破壞。1951年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
1952年9月參加九三學社,任重慶分社委員。同年任重慶西南師院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校務委員會委員。1956年后,當選為重慶市人民代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自1935年起為中國科學社會員,
1949年后為中國化學會重慶分會理事長、四川省分會理事長,全國化學會理事,中國化學工程學會會員。蘭華從青年時代起即獻身我國化學科研和教育事業(yè),并以愛國主義精神貫徹一生。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蘭華積極響應參加。1924年在長沙雅禮大學時,拒絕加入教會組織雅禮會。1950年抗美援朝,將稿費及積蓄的一兩黃金捐獻購買飛機、大炮。這一時期,還主動把解放前在嘉興南湖邊買下的準備給父母建住宅的地基捐贈給政府。著有《實驗普通化學》、《毒氣戰(zhàn)爭中的防護和救治》、《火》、《無機化學教科書》及與徐善祥合編的《英漢化學新字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