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王谷(轂)祥 : 明 (一五0一―一五六八)字祿之,號酉室,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嘉靖八年(一五二九)進士,官吏部員外郎。善寫生,渲染有法度,意致獨到,即一枝一葉,亦有生色。為士林所重。中年絕不肯落筆,凡人間所傳者,皆贗本也。書仿晉人,不隨羲之獻之之風(fēng),篆籀八體及摹印,并臻妙品。卒年六十八。《明史文徵明傳》、《吳中往哲像贊》、《姑蘇名賢小紀》、《名山藏》、《藝苑巵言》、《司勛集》、《圖繪寶鑒續(xù)纂》、《無聲詩史》、《廣印人傳》
王谷祥書法為畫名所掩,他的書法主要受吳門書家影響,筆法蒼勁有力,結(jié)體張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應(yīng),左右映帶,血脈相通,氣貫神溢........
西泠印社百年社藏書法精品--王轂祥行楷《庾信馬射賦》,紙本,158×73.5cm。
此外還有《山仙春梅扇面》,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桂石圖》軸,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合冊》,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有--緙絲乾隆御題王谷祥《哺雛圖》掛屏, 為乾隆帝觀賞明代書畫家王谷祥(1501—1568年)的哺雛圖后,憶起當(dāng)年為警示官員勤政愛民,御制了大量宋代畫家李迪的《雞雛待飼圖》頒賜臣屬之事有所感觸,遂下諭旨將王谷祥的《哺雛圖》加以摹緙以作為他愛民如子的座右銘并御筆親題。作品采取二色間暈與退暈相結(jié)合的裝飾方法,施以平緙、搭緙、構(gòu)緙、木梳戧、鳳尾戧等技法緙織。為強調(diào)主題并表現(xiàn)紋樣的質(zhì)感,老雀和幼雛的形象采用了緙毛工藝,雀雛嗷嗷待哺的情景表現(xiàn)得尤為真切。圖上朱緙“乾隆鑒賞”、“八徵耄念”、“自強不息”、“八徵耄念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谷祥”、“祿之”等印章。掛屏之上有三段藍色緙絲題記或題詩,其中二段為依清高宗御筆摹緙而成,一段題記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帝觀王谷祥《哺雛圖》的感想;一段為乾隆帝御題七絕詩。另有一段為王氏原畫的自題五絕詩。此作品絲、毛并用,緙工繁復(fù)考究。對這類題材的書畫作品,乾隆帝曾一再告諭臣下:“勿僅視為尋常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