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治道十事。又言午朝宜論大政,毋泛陳細故,皆報聞。
二年二月,南京守備中官蔣琮以蘆場事下綰覆按,琮囑綰求右己。
人物生平
【明朝人物】
姜綰,字玉卿。弋陽人。成化十四年進士。由景陵知縣擢南京御史。弘治初,陳治道十事。又言午朝宜論大政,毋泛陳細故,皆報聞。二年二月,南京守備中官蔣琮以蘆場事下綰覆按,琮囑綰求右己。
綰疏言:“琮以守備重臣與小民爭利,假公事以適私情。用揭帖而抗詔旨,揚言陰中,脅以必從。其他變亂成法,厥罪有十。以內官侵言官職,罪一。妒害大臣,妄論都御史秦纮,罪二。怒河閘官失迎候,欲奏罷之,罪三。受民詞不由通政,罪四。分遣腹心,侵漁國課,罪五。按季收班匠工銀,罪六。擅收用罷閑都事,罪七。
官僚忤意,輒肆中傷,罪八。妄奏主事周琦罪,欺罔朝廷,罪九。保舉罷斥內臣,竊天子威柄,罪十。”事下南京三法司。既,復特遣官覆治以奏。先是,御史余濬劾中官陳祖生違制墾后湖田,湖為之淤。奏下南京主事盧錦勘報。錦故與祖生有隙。而給事中方向嘗率同官繆樗等劾祖生及文武大臣不職狀,又因雷震孝陵柏,劾大學士劉吉等十一人,而詆祖生益力。祖生銜向切骨。時向方監(jiān)后湖黃冊,祖生遂揭向、錦實侵湖田。詔下法司勘?蔽瓷希秊榫U所劾。
于是琮、祖生及吉合謀削錦籍,謫向官,復逮綰及同官孫纮、劉遜、金章、紀杰、曹玉、譚肅、徐禮、余濬,給事中繆樗,赴京論鞫,皆謫為州判官。
綰謫判桂陽,量移寧國同知,遷慶遠知府。斬劇賊韋七旋、韋萬妙。其黨糾賊數萬攻城,綰堅守,檄民兵夾擊,破走之。東蘭諸州蠻悉歸侵地?偠絼⒋笙钠嫫洳,薦為右江兵備副使。思恩知府岑濬逐田州知府岑猛,綰獻策總督潘蕃。
蕃令與都指揮金堂合諸路兵大破賊,思恩平。綰條二府形勢,請改設流官,比中土,廷議從之。綰引疾還。俄起河南按察使,尋復以疾歸,卒于家。
翻譯:
姜綰,字玉卿,是弋陽人。成化十四年考中進士。由景陵知縣提升為南京御史。弘治初年,陳述治國之策十件事。又說午朝應當討論重大政事,不要泛泛地陳說瑣細小事,都得到了皇帝答復。弘治二年二月,南京守備太監(jiān)蔣琮因蘆場事件下批給姜綰復查,蔣琮囑托姜綰請求幫助自己。
姜綰上疏說:“蔣瓊任守備重臣與小民爭利,假借公事來滿足私欲,用揭帖( 古代公文的一種)來抵抗圣旨,揚言暗地里中傷(告發(fā)者),脅迫(他們)必須順從。其他更改擾亂既定法規(guī),其罪有十項。以太監(jiān)侵犯諫官的職權,是罪行之一。嫉妒迫害大臣,毫無根據地彈劾都御史秦纮,是罪行之二。惱怒河閘官有失迎候,打算上奏罷免他,是罪行之三。受理百姓的訟詞不通過通政司,是罪行之四:分頭派遣心腹之人,侵吞國家賦稅,是罪行之五。按季度收取輪班匠人的工役銀子,是罪行之六。擅自收留任用已經罷官賦閑的都事,是罪行之七。官僚中有冒犯他旨意的就肆意中傷,是罪行之八。毫無根據地上奏主事周琦有罪,欺騙朝廷,是罪行之九。保舉已經罷免斥退的太監(jiān),盜用天子的威嚴權柄,是罪行之十。”此事下交南京三法司處理。后來,又特地派遣官員復審后上奏。在此之前,御史余睿彈劾太監(jiān)陳祖生違犯祖制開墾后湖田地,湖因此淤塞,奏章下交南京主事盧錦勘察后回復朝廷。盧錦過去與祖生有隔閡,而給事中方向曾彈劾祖生不稱職的情況,又因為打雷震動了孝陵的柏樹而彈劾大學士劉吉,所以譴責祖生更加用力。祖生病恨方向入骨。當時方向正在管理后湖的黃冊,祖生于是揭發(fā)方向、盧錦確實侵占湖田。皇帝下詔將此事下交法司勘察。勘察結果還未上報,而蔣瓊被姜綰所彈劾。
于是蔣琮、祖生及劉吉合謀削奪盧錦的官籍,貶謫方向的官職,又逮捕姜綰及余睿等人,將他們押赴京城審訊,都貶為州判官。姜綰被貶為桂陽判官,酌情減罪移任寧國同知,升任慶遠知府。斬殺大盜韋七旋、韋萬妙。他們的黨羽糾集盜賊數萬人攻城,姜綰堅守,傳令百姓士兵夾擊,打敗并趕跑了盜賊。東蘭各州蠻人全部歸還了侵占的土地?偠絼⒋笙馁p識他的才能,推薦他為右江兵備副使。思恩知府岑睿趕走田州知府岑猛,姜綰向總督潘蕃獻計。潘蕃命令他與都指揮金堂集合各路軍隊大敗亂賊,思恩平定。姜綰逐條上奏二府形勢,請求改設流官,比照中原,廷臣商議后聽從了他的建議。不久,因病辭官回鄉(xiāng)。不久起用為河南按察使,再次因為患病回鄉(xiāng),死在家中。
人物詩文
過云門二絕
明·姜綰
(一)十里云門四面山,鳥啼深樹石痕斑。時平地僻公文少,兩片柴扉白晝關。
(二)春老云門雨歇初,梨花結子鳥將雛。日長睡醒郵亭卒,閑把書筒剔蠹魚。
云門,即云門鋪,位于城西南五十里處(今甲路鎮(zhèn)境內)。古代為政令下達、下情申告的需要,以縣城為中心,在通往各地的交通要道上每十里設一鋪。鋪建有鋪舍,設“鋪司”一名,“鋪兵”四名。
第一首詩的前兩句先寫云門當時的環(huán)境:云門方圓十里,四面環(huán)山,鳥在茂密的樹林中不停地鳴叫,人車行走的石板路苔痕斑斑。顯然,作者是有意點出此時的云門山靜人稀。那末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詩的后兩句作了精辟地回答。一個原因是“時平”。時平是指當時的社會比較安定,沒有戰(zhàn)爭,沒有災荒,老百姓安居樂業(yè),也沒有什么事找官府。另一個原因是“地僻”。地僻是指云門是一處偏僻的山村,平時來往的人就比較稀少。因此,官府的公文也比較少,以至于鋪舍的兩扇柴門大白天都關著。句中的“深”作“茂盛”解!办椤奔础伴T”。
第二首詩進一步把無事的現(xiàn)狀作了更形象地闡述。前兩句點出作者經過云門鋪的時間是暮春!按豪稀币簿褪恰按耗骸保袄婊ńY子”和“鳥將雛”都發(fā)生在暮春。而暮春的云門剛剛經歷過一場春雨的洗刷,顯得尤為青翠欲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第一句中把“雨初歇”改成“雨歇初”,其目的是為了與二、四兩句的韻腳相押,因為絕句對押韻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繼第二句寫梨子和小鳥以后,三、四兩句接著寫人,寫那個從事公務的“郵亭卒”。這時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而“郵亭卒”才睡醒,睡醒之后也無事可做,拿起裝文書的竹筒,剔除筒中的蛀蟲來消磨時光。句中的“蠹魚”即“衣魚”,是蛀食衣服、書籍的昆蟲。作者寫人時沒有寫到云門的鄉(xiāng)民,因為暮春時節(jié)鄉(xiāng)民要忙于備耕,是沒有閑工夫的,而“郵亭卒”的閑逸正好襯托出詩的“時平地僻公文少”的主題。句中的“郵亭”是古代傳遞文書、供應食宿和車馬的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