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成穆貴妃(1343-1374),孫氏,明太祖朱元璋的貴妃。陳州人,兄孫藩,元帥馬世熊義女。十八歲的時候,被朱元璋納為妾。洪武初年,冊封為貴妃,位眾妃之上。
孫氏敏慧聰穎,端莊秀美,嫻于禮法,中規(guī)中矩,馬皇后曾經(jīng)向朱元璋稱贊孫氏是少有的賢女。孫氏佐助馬皇后管理六宮,馬后以慈,孫氏以法,相濟(jì)得治。
洪武七年九月,孫氏薨,太祖震悼,賜謚成穆。孫貴妃生有四女,無子,朱元璋命周王朱橚服孝三年,太子及諸王皆期。命儒臣作《孝慈錄》。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從此開始。初葬褚岡。
朱元璋賜其兄孫瑛田租三百石,每年供禮。后來,附葬于孝陵。
史料記載
《明史 成穆貴妃傳》
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元末兵亂,妃父母俱亡,從仲兄蕃避兵揚(yáng)州。青軍陷城,元帥馬世熊得之,育為義女。年十八,太祖納焉。及即位,冊封貴妃,位眾妃上。洪武七年九月薨,年三十有二。帝以妃無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東宮、諸王皆期。敕儒臣作《孝慈錄》。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妃始。葬褚岡。賜兄瑛田租三百石,歲供禮。后附葬孝陵。
《明史 公主傳》
懷慶公主,母成穆孫貴妃。下嫁王寧。寧,壽州人,既尚主,掌后軍都督府事。建文中,嘗泄中朝事于燕,籍其家,系錦衣衛(wèi)獄。成祖即位,稱寧孝于太祖,忠于國家,正直不阿,橫遭誣構(gòu),封永春侯,予世券。寧能詩,頗好佛。嘗侍帝燕語,勸帝誦佛經(jīng)飯僧,為太祖資福。帝不懌,自是恩禮漸衰。久之,坐事下獄,見原,卒。子貞亮(王貞亮),官羽林前衛(wèi)僉事,先寧卒。宣德十年,貞亮子彝(王彝)援詔書言公主嫡孫當(dāng)嗣侯。不許,命以衛(wèi)僉事帶俸,奉主祀。寧又有子貞慶(王貞慶),工詩,與劉溥等稱“十才子”。
《明史卷59志第三十五》
○皇妃等喪葬主
洪武洪武七年九月,貴妃孫氏薨。無子,太祖命吳王橚主喪事,服慈母服,斬衰三年。東宮諸王皆服期。由是作《孝慈錄》。
《明實(shí)錄》
洪武七年九月
○庚寅貴妃孫氏薨妃世為陳州人父和卿仕元因家毗陵母晁氏妃稟性賢淑父母亡長兄楧治家事元末天下亂妃年十三從次兄蕃避兵揚(yáng)州城陷蕃離散不知所在元帥馬世熊妻育妃為女年十八未聘上聞其有容德詔納宮中言行皆有禮法如古昔賢女嘗請于**求楧得之上即帝位冊為貴妃位眾妃上小心恭謹(jǐn)于上有警戒相成之助佐皇后以理內(nèi)治宮壼雍肅事上十有五年生女三人次女早卒是月癸未妃得疾至是薨年三十有二上為之感悼詔謚成穆冊曰朕聞古者宮妃其德足以輔內(nèi)治厚彝倫者既薨之后必有定謚之禮惟爾貴妃孫氏以篤慎之資純淑之行勤于事上慈以撫下當(dāng)國家開創(chuàng)之初備警戒相成之道德實(shí)冠于嬪御功有助于中闈方期享于安榮曾莫躋于壽考宜加增謚以表推崇可謚曰成穆命吳王橚服慈母服斬衰三年以主喪事敕皇太子及諸王皆服期有司營葬厝于朝陽門楮岡之原賜楧田租三百石俾供四時祭祀每歲時節(jié)序忌日禮部備儀物祭之
《勝朝彤史拾遺記》
貴妃孫氏,陳州人,父和卿,以仕元偕妻晁氏,至常州家焉。元末兵亂,妃父母相繼死,獨(dú)長兄瑛有材干,辭家遠(yuǎn)游,久未歸。妃年十三,隨其次兄避兵江都。將以次北還,而江都城陷,又死。元帥馬世熊妻得妃,育為女,年十八,未字也。上求有容德者納宮中,人或以妃告,及按果然,遂納之。妃敏慧端麗而嫻禮法,言動皆中矩。高后嘗謂上曰:“古賢女也!卞礋o外家,間一請上,求兄瑛所在。久之,得瑛,官參省。上即位,冊貴妃,位冠諸妃上。妃佐高后相六宮事,高后以慈,妃以法,皆相濟(jì)得治。洪武七年九月癸未(一作庚寅)死,年三十二。上震悼,賜謚成穆。妃無子,只生四女。上命周王肅主其喪,服慈母三年,皇太子諸王皆期,并敕詞臣撰《孝慈錄》。凡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皆期,推妃恩也。時命有司營厝于朝陽門外,褚岡之原,賜兄瑛田租以供歲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