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jīng)歷
龔鐵錚(1888—1916),湖南湘鄉(xiāng)人,自幼聰穎好學,五歲入私塾讀書,在父親的熏陶下,學問長進很快。1904年,龔鐵錚年方十六歲,參加湖南省清末最后一次科舉考試。因成績優(yōu)良派送赴日本留學,在東京高等工業(yè)學校化學科就讀,畢業(yè)后又攻讀政治法律學,研究東西國家的社會政治制度。龔鐵錚從小受父兄的影響,對封建帝制極為不滿,向往民主。在日本求學七年,不僅學業(yè)優(yōu)異,而且積極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活動。到日本的第二年(1905年),即由宋教仁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立志為推翻封建帝制而奮斗。
投身革命
1911年武昌起義勝利的消息傳到日本,龔鐵錚深受鼓舞,立即罷學回國。先赴上海、南京一帶進行革命活動,推動蘇州獨立。后又赴武漢,參加保衛(wèi)漢陽的戰(zhàn)役,出入槍林彈雨之中十多天。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孫中山急召龔鐵錚去總統(tǒng)府任秘書,因龔鐵錚文思敏捷,又懂政治法律,受命趕擬政府法規(guī)法令。不少法令要急于出臺,龔鐵錚和吳玉章等同志工作不分日夜,十分辛苦,深得孫中山總統(tǒng)的嘉許。三個月后,孫中山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讓位給袁世凱。龔鐵錚沒有接受袁世凱的北上邀請,離開南京去了武漢,創(chuàng)辦《中華民報》,以圖喚起民眾意識。當時袁世凱意欲稱帝,痛恨這種宣傳,于是下令查封報紙,通緝龔鐵錚,龔鐵錚被迫又出走日本。龔鐵錚到日本后,與楊王鵬、王道等人在1913年底在東京組織了“民義社”。民義社本部設在東京南町。1914年7月,孫中山先生也去了日本,在東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民義社社員楊王鵬、龔鐵錚等人加入了中華革命黨。
壯烈犧牲
1916年1月1日,背信棄義的袁世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他策封湖南都督湯薌銘為“一等侯”、“靖武將軍”。湯薌銘是袁世凱的兇惡爪牙,在湖南大肆屠殺革命黨人和民主人士,人稱“湯屠夫”,湖南人民對其恨之入骨。袁世凱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國各地的強烈反對。蔡鍔首先在云南宣布獨立,通電討伐袁世凱,組成云南護國軍,并且出師四川和兩廣。孫中山認為時機已經(jīng)成熟,派楊王鵬、龔鐵錚等人回湖南主持討伐湯薌銘的斗爭,配合云南蔡鍔的起義行動。
龔鐵錚回到湖南以后,即秘密赴新化,以經(jīng)營銻礦為名,暗制炸彈,運往長沙,準備暗殺湯薌銘。1916年2月中旬,龔鐵錚和楊王鵬在長沙大吉祥旅社等待時機。因湯薌銘防范嚴密,一時無從下手。2月20日,革命黨人李唐感到事久無功,前往湯薌銘住處附近潛伏,準備等到湯薌銘外出時進行暗殺,不料被偵察隊發(fā)覺,近前搜捕,李唐拋擲炸彈,與前來抓捕的偵察隊同歸于盡。龔鐵錚與楊王鵬見事機泄露,當機立斷于1916年2月21日發(fā)動起義,率領革命黨人攻打湯薌銘將軍府。龔鐵錚與楊王鵬率隊進攻湯薌銘將軍府,血戰(zhàn)半小時,終因寡不敵眾,龔鐵錚不幸被捕,壯烈犧牲。
孫中山先生得知龔鐵錚被殺害的噩耗后仰天長嘆,連聲痛呼“失我精英,斷我股肱”。柳亞子先生也賦詩《哭龔鐵錚烈士》:
屠腸儕聶政,把袖失荊卿。
成敗空天問,精誠貫日明。
哭君今夕淚,知我舊時情。
衡岳荒荒峙,湘波怒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