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張筠青,1932年10月生于北京。1949年考入北平藝專鋼琴系。1950年初并入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師從前俄籍鋼琴家謝洛夫。并同時以副科在作曲系學習全部課程。1952年正式轉入作曲系學習,師從江定仙、蘇夏、黃飛立、王震亞等教授。1956年畢業(yè)。1955年—1958年間繼續(xù)與前蘇聯(lián)專家教授古洛夫、阿拉伯夫、康津斯基等學習作曲、作品分析等課程。
教學歷程
1956年—1993年先后在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主要教授課程為:作品分析課、作曲課。并曾在中國煤礦藝術團任創(chuàng)作員。
在學習與任教期間,曾數(shù)十次到全國各地采風,學習民間音樂。除內(nèi)地外,包括中泰邊界西雙版納、中蘇邊界海拉爾、中越邊界睦南關、中蒙邊界二連等地。并于1998年赴意大利、法國等地了解西方歌劇的背景情況。
主要著作
在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期間,曾開設“歌劇音樂分析課”。此課程在1992年全國藝術院校作品分析會議上受到矚目。2004年出版《歌劇音樂分析》教程。此教程為音樂與藝術院校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主要作品
主要論著
有:專著《歌劇音樂分析教程》2004年由高教出版社出版。論文《兩個半樂句的樂段—京劇二黃唱腔的核心結構》(《樂府新聲》91年第二期)(《中國音樂學》1991年第一期);《美國音樂劇中宣敘性段落的特性》、《歌劇茶花女中宣敘性段落的特性》(《歌劇藝術》87年第四、五期)等。
教學成果:在多年的教學中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學生,有些已成為創(chuàng)作與教育上的骨干。如:高燕生現(xiàn)為天津音樂學院教授系主任;包金山(阿拉騰奧勒)作曲家,現(xiàn)為內(nèi)蒙音協(xié)主席;孫允文現(xiàn)為講授“歌劇欣賞”課教授;孟衛(wèi)東、高爾隸、王小峰等均為其所在藝術團體及社會上的創(chuàng)作骨干;也是施光南作曲課的啟蒙老師等。
張筠青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為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香港)《世界名人錄》所采錄。
目前主教音樂分析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