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父遺址該遺址位于譙城區(qū)城父鎮(zhèn)占地面積5200平方米,東西北三面環(huán)水,南靠鄉(xiāng)級公路。公元前637年楚國伐陳取夷(城父)城,公元前530年楚靈王率兵伐徐,駐軍乾溪(高卜境內(nèi)),筑章華臺以供其享樂。后人在臺上建有靈王廟,章華臺故又名靈王臺。楚國統(tǒng)治亳州地區(qū)長達幾百年,留下眾多遺跡,著名的有望花臺、章華臺、城父古城城址等,城父曾多次出土蟻鼻錢,甚至包括出土有刀幣等,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歷史實物資料。城父鎮(zhèn)作為亳州市唯一的歷史文化名鎮(zhèn),正在利用城父豐富的文物資源優(yōu)勢,打造皖北的人文景觀旅游。
中文名: 城父遺址
占地面積: 5200平方米
地理位置: 譙城區(qū)城父鎮(zhèn)
歷史: 公元前637年
基本內(nèi)容
章華臺
公元前540年,楚靈王自立為楚國國君,楚靈王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聲名昭著的國君,他個性張揚,獨立特行,所作所為常令世人驚詫,用今天話語描述,即不甘寂寞,頗能折騰?梢哉f,他以自身的故事,豐富了中國的文學(xué)形象,“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宴子使楚”,“上下其手”,國人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际撬陨韯?chuàng)造的。鄭國子產(chǎn)、晉國叔向等著名人物就評介他“汰侈”、“無厭”,他毫不理會,我行我素。
楚靈王即位后,為了在氣勢上壓倒晉國,成為霸主,連續(xù)三次采取大的軍事行動,企圖征占吳國,均因吳國強大,無功而返。
公元前536年(楚靈王五年),楚、吳爆發(fā)大戰(zhàn),這年秋天,楚靈王派令尹子蕩領(lǐng)兵伐吳,駐軍豫章(今河南永城),他親自率軍進抵乾溪谷(城父)。渦河兩岸四季分明,平厚遼闊,這一帶的風(fēng)光吸引了他,讓他流連忘返,這位“汰侈已甚”講究排場的國君,于楚靈王六年,大興土木筑章華臺,“舉國營之,數(shù)年乃成”,章華臺是一項浩大工程,所費時間甚長,耗資極大。它的遺址如今位于城父鎮(zhèn)南,干溪溝畔。清光緒《亳州志》云:“章華臺,州東南七十里干溪側(cè)!薄秶Z·楚語》記伍舉語:“今君為此臺也,國民罷(疲)焉,財用盡焉,年谷敗焉,百官煩焉,舉國留(治)之,數(shù)年乃成!薄端(jīng)·沔水注》:“臺高十丈,廣十五丈!鼻鷻阱藻,拾級而上,中途休息三次才能登頂,故稱三休臺,被譽為當(dāng)時天下第一臺。章華臺建成后,楚靈王遍邀各諸侯王,請他們前來參加落成典禮,卻遭到各國拒絕,據(jù)《左傳·昭公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愿與諸侯落之!蔽ㄓ恤斦压皝韰⒓,可見此項工程,不僅為楚國臣民所厭惡,也為他國所不取!罢氯A臺”又名“細腰宮”,由于楚靈王審美趣味奇特,不分男女,一律細腰,所以朝中大臣,每天只吃一頓飯來節(jié)制自己的腰圍,到了第二年,滿朝文武的臉色都餓成黑黃色了,《墨子》“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肋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此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庇袑W(xué)者甚至從中推測楚靈王是同性戀者。
公元前530年(楚靈王十一年),靈王又揮師東進,派兵攻打徐國,楚靈王駐軍乾溪(城父),這次出兵時值寒冬,雨雪連綿,楚靈王“皮冠”、 “翠被”、“豹舄”(以豹皮為衣履),穿著華麗,威風(fēng)凜凜,儼然以霸主自居,這種與部下反差極大的裝扮,儼然行為藝術(shù),顯得愚玩可笑。連年窮兵黷武、對外擴張,給楚國經(jīng)濟帶來極大傷害。這次又遠離都城對吳用兵,天寒地冰,客觀上造成士兵心中的怨憤,帶來軍心不穩(wěn),靈王卻渾然不知。
前方的將士認為徐國早晚可以攻下,靈王便住在乾溪章華臺,每天吃喝玩樂,忘了國家大事,靈王的弟弟(楚平王)趁機在國都發(fā)動政變,前線的部隊聞訊后,作鳥獸散,只剩下靈王在乾溪。楚靈王眾叛親離,只身流浪,他逃至棘國的都城(今河南永城),來到國王的宮殿前,但棘國國王不予收留,不讓他進門!秶Z·吳語》記載:“三軍叛于乾溪,王親獨行……乃匍匐將入棘圍,棘圍不納……”居住在城父的申亥感念楚靈王不殺己父之恩,就到處尋找靈王,“遇王饑于棘圍”,“奉于以歸”。把饑腸轆轆的靈王接回家中。這年夏五月,楚靈王自縊身亡,申亥以其二女殉葬,清《亳州志》載:“楚靈王死后,大夫申亥二女從死,與靈王合葬,臺東至今尚存二女孤堆!薄秶Z·吳語》:“王縊,申亥負王以歸而土埋之室中!彼降资丘I死、還是自縊?是否與二女合葬?已無從考證。
司馬遷評價:“楚靈王方會諸侯于申,誅齊慶封,作章華臺,求周鼎之時,志小天下,反餓死于申亥之家,為天下笑,操行之不得,悲夫!勢之于人,可不慎與?”
唐代詩人胡曾寫下《詠史·細腰宮》,應(yīng)是對這段歷史的詠嘆!
楚王辛苦戰(zhàn)無功,
國破城荒霸業(yè)空。
唯有青春花上露,
至今猶泣細腰宮。
如今的城父,偏居一隅,和它歷史上的顯赫極不協(xié)調(diào),一條窄窄的乾溪溝在吳楚相交之地靜靜流淌了兩千多年,空曠的平原上,遺下伍員莊堌、廟臺子、二女孤堆、章華臺等舊跡,在悠遠的風(fēng)里,訴說著遠古的刀光劍影、文采風(fēng)流。
二、曾經(jīng)的國都
春秋時,城父稱夷,屬于宋,后歸陳,楚滅陳后,夷又隸屬于楚,《左傳》魯昭公9年(公元前533年)2月,“楚公子棄疾遷許于夷,實城父”,從此,許國人就在城父居住下來。
許國是西周及春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都在現(xiàn)今的河南許昌。商朝滅亡后,周成王大封諸侯,在商的舊地,分封了一些諸侯國,許國是其中之一,始祖為“許文叔”。
許國地處中原要沖,四周豪強林立,虎視眈眈,許國小心周旋強國之間,齊強時附齊,楚盛時附楚,晉來時歸晉,可以說“朝秦暮楚”,尤其是北邊的鄭國,始終懷著吞并許國的野心。
許國的鄰居中,鄭國、楚國比較強大,許國經(jīng)常受到兩國的侵略,因力量懸殊,只好委曲求全。
公元前712年7月,鄭莊公以許國不聽周天子號令為由,約齊國、魯國聯(lián)合攻打許國,約定攻陷都城者可優(yōu)先分割許國土地,許莊公見大勢已去,避往衛(wèi)國。公元前654年,楚國攻打許國,許侯大敗,只得拋棄顏面“肉袒謝罪”,楚國才心滿意足,退兵而去。
飽受列國侵伐的許國喪失了大片土地,無奈之下,公元前576年,許靈公把都城從許遷至葉(今河南葉縣),成為楚國的附庸。
公元前533年,可能出于戰(zhàn)略考量,楚國令許國遷徙,把許國都城遷到夷(城父),“楚遷許于夷”,直到前529年,重新遷回葉。其間,城父成為許國的都城。
春秋時,城父有兩大家族,伍家和申家,同為楚國大夫。伍家的代表人物伍舉因耿直諫諍而顯貴,在楚國很有名氣,他的兒子伍奢也做了大官,伍奢的兒子一是伍尚,一是伍子胥,在中國,伍子胥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不僅是蘇州城的創(chuàng)建者,還輔佐吳王,進行吳越之戰(zhàn)及吳楚之戰(zhàn),風(fēng)生水起,成就吳國霸業(yè)。吳越之戰(zhàn)中,伍子胥組建的“艦隊”,當(dāng)是中國的海軍鼻祖,這是后話。
《國語·楚語》載:靈王為章華之臺,與伍舉共登,靈王曰:“臺美夫?”伍舉對曰:“臣聞國君服寵以為美,安民以為樂,聽德以為聰,致遠以為明,不聞其以土木之崇高雕鏤為美……不聞其以觀大視侈淫色以為明……”伍舉的諍言直諫可窺一斑。
楚平王時候,楚平王之子名建,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命太子建居城父,守北方邊陲,派奮揚為城父司馬,命伍奢輸佐太子,城父成了楚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次中心。
少師費無極為討好平王,建議為太子成親,于是平王派人入秦國求婚,秦哀公從搞好大國關(guān)系出發(fā),決定將堂妹嫁給楚太子為妻。費無極向平王巧言秦女貌美,天下無雙,不如平王自己娶過來,平王心動,待秦女入楚后納之,然后以侍女充秦女嫁給太子建,這就是今天流傳在城父、立德、標(biāo)里一帶的《金轎換銀轎》的民間故事。
伍奢深知內(nèi)情,向平王直言諫諍,全家?guī)缀醣粴⒐猓渥游樽玉憷仟N逃亡吳國,過韶關(guān)時,一夜白發(fā)如霜。
費無極唯恐太子建發(fā)覺此事,對己不利,向平王進讒言,說太子建已知此事,準(zhǔn)備在城父起兵謀反,平王命司馬奮揚誅殺太子建,關(guān)鍵時刻,奮揚卻放跑了太子建,然后自縛請罪?上咏ㄔ诹魍鲟崌局斜粴。
時間推移到西漢時期,漢高祖6年(公元201年),封尹恢為城父侯,侯國地址現(xiàn)今城父鎮(zhèn),尹恢,西漢大將,侯國傳二世后被廢除。
東漢時期,公元154年,漢桓帝封梁桃為城父侯,城父侯國也在今天的城父鎮(zhèn),《后漢書梁統(tǒng)傳》載:“永興二年(公元154年),封梁胤子梁桃為城父侯”。時間與之不同的記載《水經(jīng)注卷三十淮水》載:“漢桓帝永興元年,封大將軍梁冀孫桃為侯國也”,盡量時間略有不同,但將城父作為侯國分封給梁桃,當(dāng)是不爭的史實。